反馈这个词被用在很多领域中,控制论中指的是信号的输出与接收。在人际交往或者管理领域,反馈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看法的交流。反馈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通俗理解,正反馈就是表扬别人,负反馈就是批评别人。我们有时候要给别人提供反馈,有时候要接受来自别人的反馈。接受反馈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的盲点,是我们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刻意练习》
当众讲话一直是我的弱项,以至于工作和生活中很多需要我说几句的场景我都表现的不能让自己满意。2015年我下决心要改善这种状态,于是我开始自己练习讲话,大声的朗读、跟着教学视频练习等,刻苦练习了大半年之后,发现在实战中并无多大长进,当众讲话的时候还是会紧张、忘词。后来就跟随一个当众讲话的培训机构学习,在那里我取得很大的进步,不光是因为有了更加贴近实际的练习环境和机会,同时也多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来自教练和同学们的反馈。
记得刚刚开始在培训机构学习的时候,我首先要克服的是紧张,教练们会提供一些机会给我在众人面前练习,一段时间下来,紧张的问题逐渐克服了;教练告诉我:你说话的口头禅要去掉,比如“然后”、“就是”,我开始在以后的练习中留意自己的口头禅;口头禅问题克服了之后,教练告诉我,我在讲话时的动作太拘谨、手势不够有力量,肢体动作的练习成为了我新的努力方向。就这样在一次次接受教练的反馈并努力改正之后,我当众讲话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俱乐部活动中,在我发言结束之后,接受大家的点评,有人提出我讲话的内容不够精炼,这个反馈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打磨发言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不断的练习之外,来自教练和同学的反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我的练习更有目的性,也更加贴近实战。
在提高技能方面,有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强调的是只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就一定能够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后来《刻意练习》这本书面世,作者对“一万小时定律”进行了剖析,指出: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光靠长时间练习是不够的,要有目的的练习,还要注重方法,提出了“刻意练习”的概念,刻意练习中,接受别人的反馈是从当前水平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因素,书中如是说: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在练习过程的早期,大量的反馈来自导师或教练,他们将监测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必须学会自己监测自己、自己发现错误,并做出相应调整。
如果我们还在学校学习或者在一些机构接受培训,那么老师或教练有义务为我们提供一些反馈,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但是步入社会之后,没有了教练,我们获得反馈的机会就少了。比如在工作中,我们明明有很多工作习惯需要改正,同事们也都心知肚明,但是很少有人会过来跟你说:嘿,我觉得你这个方面可以改善一下。很多人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说相安无事,说了有可能被认为多管闲事。在生活中也是一样,自己有很多习惯(或者说毛病)让对方不爽,可是对方不懂得反馈,只会在无法忍受的时候以各种方式抗议, 这种局面是不利于维持良好的关系。那么没有了教练的指导,怎样才能获得一些我们需要的反馈呢?
主动向同事、领导、伴侣索要反馈。不要等着别人给出反馈,如果不是特别铁的朋友,别人不敢直接告诉你那里有缺点、以及如何改正,因为别人不知道给你提出反馈之后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万一你的“玻璃心”碎了怎么办。如果你私下里主动找到对方,很诚恳的要求他给出一些反馈,一般人都会放下戒心,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
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比如各种形式的俱乐部活动。例如你想提高跑步的水平,可以加入一个跑步的团体,跟着大家一起跑,相互交流切磋,看到别人的缺点我们可以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人的闪光点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变成自己的闪光点;
自我反馈,经常反思并修正自己。把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跟自己的目标做对照,发现问题之后及时采取行动调整。在生活和工作中这一点尤其重要,这是一种自学习、自适应的能力。但是每个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有时候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盲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向身边每一个优秀的人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