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个人发展
你用了十几年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全是错的(二)

你用了十几年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全是错的(二)

作者: 墨律的律 | 来源:发表于2017-07-19 13:44 被阅读211次

(接上篇)

(三)编码

简单地说,编码就是理解的过程

读取是信息从环境进入工作记忆,而从工作记忆进入长期记忆之前还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处理。有三种编码方法是无效或者低效的:反复读、抄写、默读。这些都是违反了认知学习原理中的“必要难度”原则——输入存储时容易,提取的时候就难。

一、编码技术

1.比喻、类比
这是符合认知原理的:背景知识越多,用比喻类比的可能性就越多,能从多重学科角度找到接口。

一个概念就像地图上的一个城市,我们头脑中的各种概念就是地图上的大城市小城市,而城市与城市之间有很多高速公路把它们连在一起。如果想很快调用一个知识,意味着通向这个知识的高速公路非常多,就像北京,到达北京比到达一些小城市要相对容易。

在入门新知识的时候,比喻和类比能够快速帮助我们找到理解新知识的接口。但需要注意,比喻和类比也有一个缺点,它实际上是在用我们过去的经验去解释未知,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个新知识不就是旧瓶新装嘛。比如很多上年纪的企业家还把互联网当做虚拟经济,就是非常落伍的。比喻和类比是帮助我们理解新知识的工具,但是如果因此做出一些价值态度的判断就可能带来全知遮蔽

建议是持有一种空杯心态,仅把比喻类比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但不因此做价值和态度上的判断,同时结合其他学习方法,平衡比喻和类比方法的失真。比喻和类比适用于初次接触某个新知识且知识比较抽象的时候。

2.3R

read-阅读
recite-复述
review-复习

这个过程特别像临摹,符合生成效应原理,适合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特别注意,“复述”这一步骤书写比口头上表达更有效

3R结合推理测试适用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不仅需要我们知道它是什么,还需要知道它如何去用。具体的方法是先使用3R掌握这个知识是什么,在利用推理测试将知识进行迁移,这里用到的就是测试效应。

3.自我生成问题

微信图片_20170718100134.jpg

看完材料过后,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话去回答,这用到的是生成效应

使用三种学习方法:自我生成事实性、陈述性问题,自我生成概念性问题以及重复阅读。接下来进行测试,一种是事实性问题一种是概念性问题,结果表明自我生成概念性问题的学习方法在两类测试中结果都是最高的,尤其是在概念性问题中。

也就是说我们在应用这个方法时自己提出的是需要进行进一步推理得出答案的问题,而不是原文中直接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4.费曼学习法
费曼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曾说如果你不能向一个大一新生用几句话解释清楚一个物理概念,那么你自己是没有理解它的。费曼技巧其实就是自我生成问题。

5.卡片式学习法

一张卡片一面写概念,另一面写答案。看到概念时,尝试用自己的话去解释

这其实用到的还是生成效应。今天我们可以用这类云笔记来做:标题是这个概念,答案在文本中,当你用手机看到标题的时候,先用自己的话解释一遍这个概念,然后点开正文看答案,对照调整。

6.认知原理重塑的康奈尔笔记法

微信图片_20170718100151.jpg

为什么说是认知原理重塑的康奈尔笔记法?因为如果脱离了原理,用这个方法几乎和照抄是一回事。

重塑后康奈尔笔记法是这样的:把一张A4纸分成三个左、右、下三个部分,白色部分用在听课中记录核心概念核心组块,左边红色部分用来在课后迅速对概念组块用自己的话进行补充说明,下面的蓝色部分是学习完间隔一段时间以后,用自己的话把核心概念写出来。这个方法用到了生成效应、间隔效应。

如果脱离以上方法和原理,直接使用康奈尔笔记法仅仅是照抄一遍,则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样的工具,不同的大脑操作,效果完全不一样

7.思维流笔记法

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不断寻找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接口,合并打包这些概念

反复使用这两个原理:组块原理用已知去解释未知,结合生成效应,以主动输出来强化记忆。核心操作在大脑认知层面。

这样的笔记法为何更高效呢?
一、使用了旧信息理解新信息,符合学习的第五条公理,提高了理解新信息的效率。
把自己所有的概念通过这种学习方法打通过后,下一次再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使用的接口就会非常多。接口越多,就像一个城市对外连接的公路越多,就更容易触达这个知识组块。这样的连接必然出现网络效应,从而产生知识的马太效应。

二、当这些概念和概念封装成更大的组块后,就省下了工作记忆的容量,这就提高了个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生成效应,自己解释清楚才算真正理解。自己去复述甚至去分享,给别人讲懂,这样对概念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而且笔记上连成一串的概念网络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8.赛博学习法
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高频学习套路。学习一个新知识过后,回答十二个问题:
(1)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2)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些什么?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5)专业问题是什么?
(6)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
(7)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
(8)针对这些信息,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
(9)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10)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
(11)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12)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信息结合起来?

(四)行动

知识用的越多,对知识的掌握也就越熟练。如何用知识指导行动?我们需要用到三个概念。

一、测试效应
测试效应前面的文章介绍过。测试不仅可以帮我们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增强我们对知识概念的长期记忆。
测试效应的一个应用方式是卡片测试,一面写关键概念,另一面写答案。通过测试不仅能加固自己对知识的长期记忆,还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其中的要点。
测试效应其实是行动前的自检,为行动做好准备。

二、精益创业:最小可行性产品
不要因为它的名字中带有一个创业,就以为它讲的就只是创业。精益创业其实是一个行动方法论。凡是需要行动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用到它

硅谷的创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火箭发射式,一种是精益创业式。火箭发射的意思是我们要把所有的都准备好才开始大干一场,如同把火箭的零件全部安装好后再点火发射。火箭发射式有一个隐含的假设是外界的环境和客户的需求是确定不变的。而精益创业的隐含假设是外界可能是不确定的、变化的

迁移到学习上也有两种,一种是火箭发射式学习,一种是精益创业式学习。火箭发射式的学习是想全部学完,一次性考好。但是学习的内容中不可能全部是考点,这样的学习效率就会非常低。
而精益创业式是边做真题边学习,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在一开始就知道该复习什么,重点在哪里,不重要的就不需要花精力。

精益创业的方法论是四个步骤:假设,测试,反馈,迭代。用什么测试呢?答案是MVP——最小可行性产品,这是精益创业方法论的核心
学习上的最小可行性产品是什么呢?最小化可行考试。很多学霸在学习的时候,一上来不是去看课本,而是直接做真题,知道这节课需要重点学什么。
还有一种学习上的MVP是写作,写作本身会使用到生成效应。自己生成问题,自己尝试去回答,还要尝试用自己的话把别人讲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梳理自己知识体系的方法。

三、 根据地策略

基于现有的根据地,再根据精益创业假设、测试、反馈一点点扩大自己的根据地

一种通往创业的根据地策略是写作、演讲、咨询、创业。
通过写作不断地输出,不断地测试自己的想法和知识,好的留下错的调整。直到把自己的知识都测试一遍之后接着再做难一点的,比如去演讲、培训、咨询,它们和写作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输出自己的知识并把别人讲懂,让大家一起行动。根据地策略的关键是不能一下子跳到最后最大的根据地

(五)迭代

行动之后立马能收到反馈?那么根据什么标准进行迭代呢?考试的话直接用标准答案去对照就行了,但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又如何判断呢?

一、科学方法论
经验主义:就是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要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实用主义:能够指导实践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
可证伪性: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不能被证明是错的结论往往是很笼统的,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无法英语于实践的。
迭代发生的前提是犯错,有错误才能有进步的空间。要主动去犯错,这样才能不断地迭代,才能成长

二、奥卡姆剃须刀
哲学上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同一个现象如果能被两个理论充分解释,我们选择简单的那个。这在认知科学上也是合理的。

三、三洽论
自洽:一个知识体系首先是完备合理、没有逻辑冲突的。
他洽:然后能够融洽它周边和此前的理论。
续洽:最后它必须对新出现的信息增量能够包含通洽。

由此得到:
1.于认知原理的学习步骤:读取—编码—行动—迭代,里面所有具体的方法都可以根据认知原理结合所学学科和自身情况进行发挥,不必拘泥与文章中介绍的几种;
2.起这个标题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真的觉得我们90初这一代学校教育效率太低,教知识和做题方法的老师很多,教真正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老师寥寥无几。
我本人也是从高中才懵懵懂懂开始有意识探索学习方法,但也一直没有得到真正高效学习方法的要领。如果能够早点学到这些,会少走很多年的弯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知识世界观?
认知原理(一)
认知原理(二)
关于“学习”的科学,这些真相想告诉你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甄选知识
你用了十几年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全是错的(一)

相关文章

  • 你用了十几年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全是错的(二)

    (接上篇) (三)编码 简单地说,编码就是理解的过程。 读取是信息从环境进入工作记忆,而从工作记忆进入长期记忆之前...

  • 你用了十几年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全是错的(一)

    知识的学习最终是在大脑层面完成的,而不是在笔记本或者作业上。 而我们之所以效率低下,往往就是踩了这个“坑”。那究竟...

  • 全是你的错!

    不就是离婚吗?有必要闹的这么沸沸扬扬的嘛?结果不过是在恋爱的基础上片刻觉得他可以是一辈子的依靠而已罢了。可是那张代...

  • 优秀的绵羊

    关键词:学校教你的可能是错的,父母教你的可能是错的,你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能是错的,通识七艺,通识七观 为什么学校教你...

  • 致那些执着的活在自己的世界的人

    执着的活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对全是你,错全在他人。那别人说什么的时候你听不进,有后果的时候全是别人的错,那恭喜你,...

  • 全是我的错

    十点半,当我还在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伤脑筋时,电话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一个陌生的短号。想起前几日因为手机...

  • 关于“职场竞争力”,你知道的可能全是错的!

    近几年,“职场竞争力”这个词慢慢被大家认知了,而它也似乎成为了解决职场问题的“灵丹妙药”—— 毕业后如何拿到Off...

  • 孩子的错全是父母的错

    家挺教育老师,叶建灵老师说:你们都有爱孩子的能力,却没有爱孩子的方式。如果孩子错了,那是父母的错,如果孩子不承认错...

  • “需求”概述——关于需求的学习笔记

    Critical Thinking教育我,下面写的全部东西可能全是错的,并且很有可能。。。 有人说,产品新人初级阶...

  • 拖延,不全是你的错

    “明天,我一定要早起一个小时,用来写作。”我暗下决心,誓与睡懒觉决一死战。 然后,我就定下了如上图所示的闹钟,发下...

网友评论

  • pmzz2016:这篇文章很有用,喜欢!
    墨律的律:@pmzz2016 能对大家有帮助是最最最开心的啦:smile:
  • 星云冰夜:编码的过程就是知识拼图的过程,新旧知识之间共同接口是知识拼图的关键,这是所有编码技术的共同点。知识迭代的关键是真实反馈,没有真实反馈的迭代是空中楼阁。获得反馈的途径有写作、演讲、咨询、创业等等。
  • 李明MingLi:我现在都是直接进入行动或实践阶段,有指导方向后就去大量实践和试错。不管什么学习和认知阶段了,反正都要去做。
    李明MingLi:@墨律的律 是的,就走最快的。其他都是偷懒。
    墨律的律:@李明MingLi 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最快的~

本文标题:你用了十几年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全是错的(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xw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