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与旸瑫同读一本书圣君文工坊风流才子
「旸瑫」"与旸瑫同读一本书"之《光明于低头的

「旸瑫」"与旸瑫同读一本书"之《光明于低头的

作者: 旸瑫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8:48 被阅读39次

"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2本书《光明于低头的一瞬》

阅读时间:2019年2月10日

阅读页数:14-18页《雪山的长夜》

旸瑫的读书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旸瑫私塾的第1期读书写作课上,我已向15名学员推荐阅读了迟子建的散文集《云烟过客》,并带着他们分析了几篇文章,从而领略了迟子建散文的美,不仅是文字的美,更有意境之美,字字句句都值得体味,尤其是值得写作者们去学习和借鉴。

今天读另一本散文集《光明于低头一瞬》,也是同样的感受。

《雪山的长夜》是一篇美的散文,写人、写景、写物、写情,都写得美,就连回忆和思念,也是美的。不过,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凄美。

读这篇散文,我在书上写划,涂鸦很多,都是有感而发。这也是我日常读书的习惯。拍几张贴出来,有的地方字写得凌乱,还见谅。

「旸瑫」"与旸瑫同读一本书"之《光明于低头的一瞬》(3):主题之美

其实,我读完这篇《雪山的长夜》之后,竟然不知道如何下笔写心得体会。因为我觉得感触太多了,无论是从散文的情感而言,还是从写作本身而言,都有诸多值得写的地方。一时间,我竟然我找不到合适的入口了,这也让我着实迟疑了很久。

想想,既然前面说到了“美”,那干脆,这篇心得就围绕“美”来谈谈吧。

《雪山的长夜》既有散文的文字之美,也有散文的意境之美,这些很多人都谈得很多了。但今天的读书心得,就不谈这些了,而要尝试着去谈一下这个散文的“主题之美”。

谈“主题之美”,或许有专业的文学评论家看到这个“主题之美”,会有不同意见。其实,我个人也觉得不够准确,但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表达之前,我暂且用这四个字吧。

好在这不是公开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也不是上专业的文学期刊,而只是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暂且不去深究了吧。哈。

说到主题,这篇散文其实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怀念作者已故爱人。然而我之所以称其为“美”,在于她的怀念是凄美的,但却又不是完全的凄美。

在没有读到结尾的时候,我甚至还在担心迟子建的凄美过于凝重,过于浸透,把读者极大地带入了深深的哀伤的漩涡之中了。

但在我看到她的结尾后,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在文旁惊喜而感叹地疾书了一段话:

“真正的作家,文尾总是一种别样的感觉,留有回味,余味未尽,余音绕梁,余音犹存的感觉!”

迟子建在文末写道:

“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那颗明亮的启明星……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我之所以释怀了担心和悲伤,是因为我看到了“感谢”“勇气”“金鱼”“启明星”“灯”“光明”这些温暖而充满希望的字句。试想,一个悲观,悲伤的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字句呢?

所以,我把迟子建文末的这段话,当成她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对“看风景”的极大的勇气。

因此,在我看来,这就是“主题之美”,是在经历和回忆的过往的凄美之后,仍然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许,带给人向上,向善,向美的情绪!

既然谈到“主题之美”,那么这个心得体会,对我们写作者有何益处呢?

这也正是我想写下这个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在网上,尤其在简书上,经常会看到非常多的很自我,小我的伤感的文字,那种纯粹的极端个人化的文字,几乎等同于日记,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如果仅仅是日记,我建议就留存自己读,而没有必要贴出来,既然要发出来,相信也会有读者去看,既然有读者看,就要考虑受众的感受。这点,对写作者来说,非常重要。而这恰恰是很多人忽视的。

很多写作者,写得很随意,随性,看似洒脱,实则“脱离”,脱离什么了呢?脱离了“美”,缺少了迟子建散文中的“主题之美”,这样的文字便失去了温度,也就缺乏了生命力。


我们一起读书吧!

欢迎加入“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成为简书会员☞有钻☞有贝☞更有趣!

点击专属链接购买,将比官方直接购买获赠更多福利:月会员3个简书贝、季会员9个简书贝、年会员35个简书贝、尊享会员500个简书贝。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加微信6942145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旸瑫」"与旸瑫同读一本书"之《光明于低头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ex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