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我,不知道为什么,颇有勇气。
人都在羡慕着说走就走的旅行,恰好那时我也许久没有出去玩,于是拍拍大腿,说走就走,进藏!
现在想想,这个“说走就走”的目的地,定得有些吓人了。但我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决定之后就去做了,这才有了今天开始的这一系列文章。
当时还有两个与我一同学习国学的姐姐一道,我们三个人组成了一个极不靠谱的旅行团——当时我们去程的飞机定在了10月3日,而直到1号我们仨才坐在一起,貌似认真地就青藏高原的旅行一事进行了唯一一次事前商讨。且,内容多为对高原的浪漫向往,以及,穿什么衣服拍照才好看……
好在我们有另一位先后进藏三次的姐姐及时出现,把需要的一切都非常严肃地交代给我们,并反复强调:进藏不是开玩笑,高反是可以要人命的。
但,似乎没什么效果,印象中,我们除了意思意思买了几瓶红景天之外,我只去再多买了一管防晒霜……
而最终我受到了轻慢高原的严厉惩罚,人生中第一次在病痛中怀疑自己或许会死,就是在高原的纳木错边上,这个以后我都会讲到,只是在这里对准备进藏的朋友们严肃声明,进藏非等闲,千万别学我……
我记得,3号几乎一整天我们都在飞机上。而那一天在云层上空,我们所见到的,实在却是毕生难忘的景象——弧形的海平面上,淡淡地笼罩着一层光环。光环之上是清透湛蓝的天空,再之上是厚厚的云层。整个世界仿佛被分成三个层级,我们居住和生活的层级在最下,中间这一层有光和湛蓝的天空,没有云,再往上是积云。而那一层贴合着大海和陆地的光环,看来温和而又神圣,像是佛的光。
遗憾的是,那个时候我把相机留在行李架中的包里,并不能将那种美好记录下来。
类似这一种,但要更有肌肉感,像一条蓄势待发的龙;图片来源:quanjing.com还有一个场景,是印在我的脑子里直到现在仍然像是一幅刚刚画好的甚至油彩还没有干的油画,那是在飞机经停榆林时,从空中俯瞰,地面上连绵不断的大山此起彼伏,甚至在空中都无法一眼看到那些山的尽头。而它们的千沟万壑映射出强烈的生命感,像是赤甲钢拳的士兵,浑身尽是保家卫国的气力,让人心折。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心里想了两件事:住在那山里的人,每天望着这些仿佛一辈子走不出去的大山,该有多绝望;和,可是在天上往下看,这山又有多雄壮。
所以你看,这世间的事情,哪里有绝对呢?不过是角度的不同,同一样事物,就这样出现了极强的反差。
我们的行程是大连飞到西宁,呆两天,再由西宁坐火车直接到拉萨。但大连飞西宁的飞机大多需要经停,我们这一架就是经停榆林。我并不清楚这条航线都要经过哪些城市,但我记得这一路仙山众多,常有穿过云层的大山豁然露出他的肩膀和脊梁,那种气势,让我只能躲在一架小小的飞机里,远远地惊叹。同时,更有趣的是,之一路上我看到,只有在大山之上,那云层的陈列才是有序的,竟然仿佛就是神的城邦。若你与我一样见过那样的云城,就会知道我没有在做梦,也没有在瞎掰。那些城墙和宫殿那样巍峨高原,甚至还有守着国门的瑞兽,盘踞在城门不远处,怒视着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切外来者。
三月份的时候,我的公司接了一个做民宿融资的企划案。在我们探讨方向的时候,我问大家: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去旅游?探讨之后,得出的结论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在天地间,找寻一种依托。
今天的人,往往思考得太浅。总觉得自己能得到的第一个答案,就是正解。其实,我们要深挖自己,深挖这个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真理。
我们说人要旅行,是为了开阔眼界,也说人出去一趟回来就会变得不一样。那么具体是开阔哪一方面的眼界,又是什么机制在发挥作用,让人“出去一趟回来就会不一样”呢?
自然,山川,人文,归根结底,是一种信息的交换。我们离开熟悉的环境,思考的逻辑就会变,我们会变得更容易打开自己的心,也会变得更容易接收那一方新世界带给我们的信息。这是一种给养,也是一种依托。
我想,这个世界是分层的,我们人只生存在这个世界中最微末的那一个层面上。而,万物有灵,万物皆长。于是,面对山川,云殿,乃至日月星辰,我愿意去臣服,也不得不臣服。而这种臣服,赐给我很大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当我们臣服在天地之间,我们就有了与天地同化的可能,那是最大也是最稳妥的,安全感。
你是否看见,这个世界是分层的 当光线暗下来,我们很难分辨自己到底是在云层,还是陆地 一种天门大开之感 云即是山从榆林再起飞,天就渐渐暗了下来,我也从包里拿回了相机,开始对着窗外的云层不停拍摄,因此得以将这些惊艳的景象纪录下来,可最美最震撼的景色还是只能留在心间。这就是旅行的魅力,不管看过了多少好照片,你总要自己亲自去看一看,才能明白什么才叫做震撼。
惊鸿
201706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