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一位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同事
突然发来单独一条消息:在吗?
心里不禁一咯噔
小心谨慎地打出「在」并发送
其实我们做HR的最害怕听到的话
不是“你新招来那人走了”
不是“工资/社保公积金算错了”
而是
于是,在或不在变成了一个
「to be or not to be」的哲学问题
刚入职一个多月的同事小唐发来一句:“在吗?”
看着这个疏离又尴尬的对话框
想想小唐好像入职之后一直都比较低(chen)调(mo)
瞬间脑补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对话场景
“我要走了”、“请问辞职流程是怎样”
于是惊慌失措的回复她:“在”
半小时过去了,还没回复
这段时间部长开始浮想联翩:
完了她要离我而去了我又要开始筛选简历邀约面试背景调查安排体检准备入职资料了,好不容易招个满意的现在又不知道啥时候能再找到,啊啊啊啊啊水逆是不是又来了
1小时过去,小唐终于回复了
点赞之交淡如水的同事小宋
忽然发来一句“在吗?”
看着这熟悉而又疏离的对话框
部长谨慎的敲了个“在”
上周小宋请了2小时事假,是不是面试去了?
小宋一直表现不错,和领导同事相处愉快
这是为什么呢?
高效沟通,从现在开始
每次看到别人发来个“在吗”后就无下文,总能脑补出N场大戏。导致现在看到别人发“在吗”就烦,相信有许多人跟部长有一样的感受。
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在吗”二字真是严重拖延了在线沟通效率。那么如何做到高效沟通呢?很简单,做到3点即可。
开门见山,有事说事
坊间传闻,最令人讨厌的微信聊天行为
TOP3:被陌生人加好友对方却啥都不说
TOP2:上班时间不断收到对方60s语音消息
TOP1:“在吗”
部长加了一位线上课程老师微信,超级喜欢他的签名。
如果人人都明白,主动找人沟通的时候,有事直说,开门见山,那世界将变得格外美好~
部长建议:
为了节省时间,提升沟通效率,请直接陈述需要解决/协助的事情。PS:此举不仅适用于同事,也适用于亲朋好友。
正确示范:
先讲结论,再展开说明
一般人们喜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然后再给出结论。其实这并不适合于平时的工作沟通,他们心里只有一句:“TA到底想说啥?”。
部长建议:
为了节省时间,提升沟通效率,请直接先说你的结论,再展开说明细节。
PS:此举适用于同事亲朋,尤其适合给领导汇报时使用。
正确示范:
事先演练,精简语言
除了那些发一句“在吗”就仿佛消失了的人,还有一群人,特别喜欢在“在吗”后面噼里啪啦发十几条信息。
虽然朋友间可能觉得这样无所谓,但是在职场,看到同事的十几条消息,是会令人恐慌的好吗!能用一段话说完的,就不要拆成十句话,直接说重点就好!
部长建议:
发消息沟通事情前,先在心里默默理一理,整理好再发送。
PS:此举特别适用于同事间沟通使用。
各位同事们,你以为你发送的只是一句“在吗”,但在我们心中,可是颗不定时炸弹
所以亲耐的,请答应我们,以后直接说事,别问“在吗”,你不说什么事,我怎么决定我在不在!提升沟通效率,从你我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