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没有写《瓷国回忆录》,很令人遗憾,如果写出来了,可能会是像《红楼梦》和《追忆似水年华》那样的作品。木心很久以前便开始构思这部自传体的长篇小说,据陈丹青讲,木心甚至将开头都想好了,要从在监狱放风开始写。
之所以最终还是没写,曹立伟的说法是木心的心智特点适于写诗文短句而不喜长篇,李劼则将原因归之于木心的哈姆雷特天性和贵族病:懒。都很有道理。
我想,木心确实是不喜写长篇的,他喜欢灵感式的写作,这样的写作是很快乐的,不觉得苦的。他亦自言一定要觉得快乐才写,不喜苦写。而写长篇无法全凭灵感,很多时候不得不苦写,硬写,坚持才能成事。
年纪也是一个问题,写长篇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体力,人到晚年的木心,不大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完成一部几百万字的小说。此外,或许还有这个原因:木心可能觉得自己还无法像看待客体一样的看待自己——他说过只有当他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才能完成这部小说。
我相信以木心的才力完全可以写出一部精彩的长篇来,理由如下:
第一,木心说写长篇需要有足够的诗和哲学的底子以及强大的人格力量,此二者对木心来说是不成问题的,能从文革那样的人间地狱走过来,而始终不失其志,不改初心,保持着尊严和本性,足可以见其人格力量之强大,至于诗和哲学的功底……木心天生就是一个诗人,天然俱有沉思品质,诗与哲学在他身上浑然一体。
第二,木心每日能写七八千字,有时达上万字,是写得很快的,一部二三十万字的初稿,在他一两个月便可能写出来。
第三,木心能写出《哥伦比亚的倒影》和《上海赋》,能写出这样的长篇散文,自然也就能写出几十万字的长篇,这两篇散文不仅足够长,而且底蕴丰厚,灵气飞扬,畅快而连绵,磅礴又精微,完全就是长篇的气势。
顺便说一下,木心的文字具有很大的概括力,三言两语即可说清别人需要长篇大论的内容,但如果写长篇小说,我想他应该会舍弃这种简洁的风格,因为长篇小说要求细节,该写出来的东西都必须写出来,否则就无法达到叙事的效果。
第四,木心早年已写过几部戏剧和小说集,对小说写作的种种技法已然非常熟练,这从《温莎墓园日记》等短篇就可看出来。
第五,木心有足够的想象力,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幻想几乎就是天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