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菩提树下行者智慧
七菩提分是不共外道法 验证修行过程

七菩提分是不共外道法 验证修行过程

作者: 0b9d6921c540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09:48 被阅读10次

解脱长者接着对善财说:“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集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入一切智自在游戏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得佛菩提。现大神通。遍往十方一切法界。以微细智。普入诸劫。如是一切佛菩萨法,皆由自心。”

一共七句,佛菩萨法,即是七菩提分。佛菩萨法是七菩提分的扩大,成为一乘佛法。七个菩提分与这七个如何搭配,可以去用功。

到了华严入法界品的普贤十大愿王,又是一次扩大,“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法供养七个,就是七菩提分。

这是菩提分基本定义的扩大,扩大到哪个地方,起什么作用。善财童子第五参这地方从本体上讲,是本体上的作用;到十大愿王,是妙用上的作用,扩大到妙用上。

佛是所,真所;普拉加是能,真能。这里讲到佛境界,真能真所的方法,所以叫佛菩萨法。他以讲佛境界为主,也一定带上到达到这境界的方法——七菩提分。

七菩提分是佛教不共外道的法。学佛用七菩提分验证修行过程,看有没有走在菩提道上;用三法印验证成就。

佛境界部分讲完,讲成佛之道。法界境界告诉以后,讲入法界次第道。最后两字还是皆由“自心”。这一切还是佛菩萨法,成佛之道。

自心的真能,也包括着一个永恒的真,还有相对的真。因佛菩萨法是过程,是相对的。相对的过程连接起来才能到达绝对的真(佛境界)那里。

而相对过程,对行者来讲,是永恒的,是他的生命因素;但别人用不上,所以是相对的。这叫相对的真。借用爱因斯坦现代语言来套用,这样对比,对佛法更容易了解。

这段唯识入三昧境界,进入三昧的过程,就用这七菩提分。两段抄起来,比《心经》还精彩。比心经加《金刚经》更有内容。他用对话讲的。我,佛与心,三个是一。分别时,是众生;不分别时,就是佛。

心地法门,心要法门。观念的法,先把观念导正过来。一切仪式法,要善用其心。不要执著在表面,不要执著在某一点上。有些人这样做好,就一直执著这样做,不会用心。

善用其心是多样性,能化多样性成一致性。善用其心是善根,没有办法遗传!(海云师讲华严,圆明心要笔记)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相关文章

  • 七菩提分是不共外道法 验证修行过程

    解脱长者接着对善财说:“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集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入一切智自在游戏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 定慧之路4

    七、如何修道 先见道后才修道,整个过程是从内心建立三十七道品,其中,七菩提分以前未见道,七菩提分时见道,七菩提分后...

  • 修道者如何学佛14

    以上述“二防”竟。以下述“二发”即发菩提心、发大愿。 发菩提心是整个学佛修行的基础,是共心共愿,但发大愿,主要是别...

  • 《次第花开》阅读札记3

    阅读篇章:《修行误区》的出离心、菩提心 阅读内容: 这个部分讲述了修行过程中如何培养自己的出离心和菩提心。 出离心...

  • 《菩提道次第略论》单元复习课(九)感悟

    通过修学,我知道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是成佛的不共因,它贯穿了从学佛到成佛的整个过程,在菩提心的统摄下,自利与利...

  • 菩提心是佛教的精髓。

    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基石,贯穿于整个修行的过程之中,还是大乘佛教最后要达到的结果。 为什么说菩提心是大乘的基石?月称...

  • 《大念住经》白话文版 | 如果你这辈子只看一本书,这就是你唯一的

    4. 观七菩提分 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七菩提分观察诸法呢? 比丘有念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

  • 戒律

    道学表面看起来微,实則不微!因为元始天尊之法的核心就是护持自己的法体!就是戒律!外不入内,内不缘外是道法的...

  • 【写给朋友圈的第三封信】

    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致良知的过程,也就是发明本心的过程。因此,修行不是外求,不是获得财富、地位,甚至不是获得知识,...

  • 深入理解 JVM 类加载机制

    类的生命周期一共分为七个阶段: 类加载过程为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和初始化五个部分,其中验证、准备和解析三个部分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菩提分是不共外道法 验证修行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qt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