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作者: 王大生 | 来源:发表于2023-12-08 12:00 被阅读0次

致虚极,守静笃。这是一则古老的箴言,深蕴玄机,蕴含着关于生活与工作的深刻启示。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碎的事务所累,忙于追逐瞬息的梦想,但或许正是在致虚极、守静笃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真正的价值。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抛开繁琐的纷扰,以宽广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被琐事缠身,往往难以看到事物的本质。只有放下繁忙,冷静观察,我们才能看到问题的全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生活如同万物生长,繁花似锦,但最终都要回归本源。工作亦是如此,我们在职场奔波,但始终不能忘记最初的初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是家庭、是情感、是梦想。在工作中,要保持对内心的深度思考,时刻关注自己的初衷,不忘初心,方能始终保持奋斗的动力。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回归内心的宁静,才能找到复命的方向。在纷繁的职场中,我们常常为了升迁、为了名利而不断奔波,却很少停下脚步,聆听内心的声音。唯有守静,才能找到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事业,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使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在追寻自己的人生常态中,我们能够逐渐明了人生的真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但只有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明了人生的常态。不同的追求有着不同的常态,这种常态是源于对内心真实需求的认知。

不知常,妄作凶。对于生活,对于工作,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常态,轻举妄动只会带来无谓的挫折。不知常,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盲目追求表面的成功,最终可能导致事与愿违,付出巨大代价。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知道人生的常态,才能容忍他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队合作中,容忍是推动共同目标实现的关键。唯有在容忍的基础上,团队才能真正达到公平、全面的合作,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

天乃道,乃久,没身不殆。天道无私,永远长存。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应该追求这种无私的境界,不为短暂的得失而困扰,而是追求更高的价值。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奋斗中,才能摆脱身外之殆,取得更为长远的成功。

这则箴言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而实用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所困扰,被功利所迷惑,但唯有致虚极,守静笃,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要回归内心,保持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不忘初心,守正不阿,方能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只有在明了生活的常态,追求无私的境界中,才能实现更为全面、更为长远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保持耐心,时刻提醒自己,致虚极,守静笃,方能行稳致远。

相关文章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十八)致虚极守静笃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十六章解读。 致虚极,守静笃。 ...

  • 致虚守静:学习《道德经》心得(17)

    (《道德经》第十六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五章中,讲到善于悟“道”和“善道之人”的一些品质,实则是他对自己理想...

  • 如何获得智慧

    道德经·第十六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

  • 出差

    【日精进第42天】 一、【学~勤学】 ①日常课诵 诵读《道德经》第十六章和注解一遍,《京瓷哲学》第十六条,《定位》...

  • 初识《老子》第16章

    第十六章六十七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靖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凡物,各归其根。归根...

  • 学习《道德经》心得(18)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七章 ) 老子在《道德经》前十六章里,不厌其烦地为我们阐述了“道”,告诉我们”道”是什么...

  • 天地洪恩 玄德悠悠

    走马观花道德经(51) 十二、道德经第十二景区——感恩之区 本景区包括第五十一至五十六章,围绕天地父母恩,先述恩德...

  • 牧童眼里《道德经》(70)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 《道德经》第十六章赏析 通行本...

  • 自我理解《道德经》(六)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 虚 极 , 守 静 笃。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夫 物 芸 芸 , 各 ...

  • 来自《道德经》的千年传唱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这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大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六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ie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