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有一句 论语者20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也摘抄了尚书,共有20篇。
孔子生活在东周春秋末年的鲁国,当时国家礼崩乐坏。诸侯相继争霸,周天子是个工具人,号令不了诸侯,但立国的周礼还在用。
诸侯国中存在乱用礼制,论语中: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是天子使用的乐舞,季氏属于鲁国的贵族,按周礼应该用六佾。春秋末期僭越礼制现象十分普遍。
孔子的政治立场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等级有各等级的规矩,遵守秩序,社会就会井然有序,他力主恢复周礼。对于诸侯的僭越行为会直言批评。
孔子出生于士族家庭,他属于私生子。社会地位低,随着他不断自学,得到了士阶层的承认,然后他进入贵族季氏做家臣。鲁昭公被季氏为首的三桓驱逐出国,季平子控制了朝政成了摄政王。季平子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季桓子被家臣阳货控制,阳货代季氏开始掌权。鲁国出现了陪臣执国命,以下犯上篡位的现象。
孔子此时是鲁国有名气的老师,阳货曾邀请孔子出来做官,这样孔子既实现了做官愿望,阳货也想借孔子给自己正名。
论语中阳货篇:阳货遇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以而言。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想要孔子拜见自己,但是孔子不想见他。他看孔子不在,送了一个蒸熟的小猪。按照礼制,孔子需要上门还礼的。
孔子趁阳货不在家去拜访他,不料在路上遇到阳货。
阳货说,过来,我跟你说句话:怀有才能的人而不去当官为民做事,这叫仁德吗?
孔子说不是。
想当官有这样的机会而放弃,这叫明智吗?
孔子说不是。
阳货说:时光一去,不复返呀。
孔子说,对,我准备做官。
孔子他真的出来做官帮阳货了吗?
没有。孔子想要克己复礼。陪臣执国命和乱臣贼子篡位,他是不认同和他所宣讲的主张是矛盾的。所以他并没有出来做官。
这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是先讲义还是先讲利?当然是义字当先,不符合仁义的事情,就算已经快要成功,也要放弃。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阳货之乱被平定以后鲁定公上位,孔子被季桓子举荐做到了鲁国的大夫。他为鲁国着想,为鲁公出主意。
按照礼制,季氏,叔孙氏,孟孙氏,三个贵族的城墙已经高于鲁公。孔子提出堕三都,因为他们的行为属于僭越。孔子惹怒了三公,鲁公也中了齐国的离间计,不信任孔子了。鲁公三日不上朝,孔子愤然辞官。
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恢复周礼的主张。到了卫国,见了南子夫人,弟子一直都反对,因为南子名声不好。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曰,语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路认为孔子去见南子,是为了抱大腿来谋取官职。因为卫灵公昏聩,南子夫人掌权。得到南子夫人的举荐,孔子就可以在卫国推行自己的仁政。
孔子不得已见了南子,孔子发誓告诉子路。我如果做了不合礼法的事情,让上天抛弃我。能看出来孔子和弟子的师生关系非常的好。
因为儿子孔鲤去世的早,孔子晚年把自己的孙子孔汲托付给曾参,论语中也有曾子曰。孔汲编写四书之一中庸。
孔子直到去世他的理想也没有实现,他心中的大同世界并没有实现。而后世和平时期文人都会翻出孔子的论语学习,来治理国家。
实际现在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就是奔着孔子的理想中的国家去的。大同世界是这样的。
人人有德
人人敬老
人人爱幼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