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二章
原文: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五光十色会使人眼花目盲。五音混杂会使人重听耳聋。五味佳肴会使人口涩失味。纵情狩猎会使人放荡不羁。稀有财货会使人产生贪求之欲。因此,圣人只求饱腹不求声色悦目。所以,要摒弃那些而保守这个,就得明白以上所说的这些道理并切身去实行。
老子在这一章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老子认为正常的生活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为“腹”,即求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为“目”,即追逐外在贪欲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是流连忘返,使自己产生自我疏离,而心灵日愈空虚。因而老子唤醒人要摒弃外界物欲生活的诱惑,而持守内心的安足,确保固有的天真。
在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生活的高度满足,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贪婪好色,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也不能片面的全面否定其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我们都应掌握一个度。往往这个临界点时最难把握的。
如今的社会,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在许多场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发狂的事例。今天最容易使人失去自我的东西是财、官、色、味。为了口腹之乐不惜盗用公款,为了声色之娱可以丧心病狂,为了金钱可以出卖肉体,为了当官更可以出卖良心。这些人弄到了官、财、味、色,还以为自己有所得,脸上浮现着一副得意的神情。其实,这与被卖掉装在笼子里的猴子没有什么两样,笼子里的猴子有吃有穿,我们仍然可怜它被出卖,如今我们出卖了自己换来金钱地位,不仅不知道可怜自己,反而还飘飘然得意起来。人不能贪欲奢侈、纵情声色,糜烂生活令人目盲、令入耳聋、令人心发狂,物欲横流引起人精神腐蚀。我们今天的生活,只知拼命攒积金钱}钱财富,只看重动物性的满足发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财富的追逐中,都浸泡在放纵感官肉体的快乐里面。这l样,我们追逐到的财富越多,我们的心灵就越空虚,我们本性的丧失就越厉害,我们的精神就越贫乏,我们的生命表现就越少。无论是五色、五音还是五味,之所以会带给我们伤害,都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在无限制地膨胀。人们莫不由于对外物的贪欲而丧失本性,小人牺牲自己去求财宝,读书人牺牲自己去求名声,当官的牺牲自己为了家庭,群王牺牲自己去求天下。这几种人事业不同、名 ,声各异,但他们牺牲自己丧失本性却一样。隐士伯夷为了名声好听饿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金银财宝被人打死在金陵山上,这两人死的原因虽然是一个求名一个为利,却同样残害了生命丧失了本性。
如何把握这个度?是一个非常难得问题,也困惑着各位哲人。人人都想活得潇洒一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但终其,一生也潇洒不了、轻松不了、快乐不了。他们被什么东西拖住了、缠住了、压住了,这东西就是功名利禄。功名利禄成了人生的境界,似乎功名愈厚,人生也愈美妙滋润。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如履薄冰、患得患失。
对此问题,老子是从事物发展的一个极端,来寻找这个临界点的。老子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要保持一种属于自我的内在,安静恬淡的生活,放弃追逐远离自我的、外在的、声色犬马的物欲生活。假如我们能控制欲望,甚至消减它,我们也就不会被这些外在的东西轻易伤害到,我们也就是一个能真正享受快乐、享受自由的人!而且我们还能得到真正的完善和平安!由此而见,真实的享受是有理性、有节制的,实又度的,是有正确取向的,是放弃虚假的享乐和愚蠢的放纵,回归自然、顺其正道的宁静!
实话说,在人生旅途上,有时候我们往往是没有能力选择的,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应该学会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爱情中的离别是咸的,咸有咸的滋味;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在自然中寻求那个度,来寻求心灵的平衡。
2019-7-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