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从牛郎织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自古就不缺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那时的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那个年代,没有豪车,没有钻戒,牵了手就是一辈子,一不小心就白了头。
在中华民族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中,涌现了很多动荡热血的时代。
那时的情书,纸短情长。
周恩来写给邓颖超:天气虽热,尚能静心,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闻一多写给高孝贞:今天早晨起来拔了半天草,心里想到等你回来看着高兴,荷花也放了苞,大概也要等你回来开,一切都是为你。
钱钟书写杨绛的:我遇见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之后,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朱生豪写给宋清如:我想作诗,写雨,写夜的相思,写你,写不出。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希望你快快地爱上一个人,让那个人欺负你,如同你欺负我一样。我渴望和你打架,也渴望抱抱你。

还有一封情书,传颂了一个世纪。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清府将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
1901年,《辛丑条约》签署,清廷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彼时的天空云卷云舒,穿透云层的光越来越明显,理想的雷声蠢蠢欲动。
福建闽侯的三坊七巷内,住着名门望族林氏。
林孝颖膝下无子,哥哥就把自己的小儿子过继给了他。林孝颖非常珍视这个儿子,将他视如己出,
亲自教他国文。孩子也聪明伶俐,读书竟然过目不忘。
然而,这个孩子性情十分倔强。那一年他十三岁,去参加科举考试,
在考卷上写下七个大字:“少年不望万户侯”,扬长而去。
那天,他一回家就被父亲打了一顿。
虽然打了他,但是林孝颖心里想的是:儿子比我有出息多了。
十五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去全闽大学堂。他喜爱与同学们探讨时局,年少有志的他经常被推举为学潮领袖。他所作的演说《挽救垂亡之中国》引发了民众强烈共鸣;他与同学们一起创办新学小学和书报亭。
旧社会藏不住新理念,这个孩子,叫林觉民。
1905年,日本和沙皇在中国东北开战,俄国战败,划旅顺给日本。清廷给日本发去贺电。
这一年,父亲给林觉民说了一门亲事,亲家是福建闽侯螺洲的官宦陈元凯。
陈元凯有一颗柔弱美丽、温文尔雅的掌上明珠,看着笑靥如花的女儿,特意给她取名“笑意映然”。
陈意映自幼受庭训,喜欢诗词歌赋,十四岁就写下了一卷《红楼梦》人物诗,大家闺秀,才貌双全。
他英姿焕发,她温柔娴静。
婚后二人住进杨桥巷十七号,楼前种着梅花和芭蕉,他们把生活的小楼命名“双栖楼”,在那里,他们数星星,论人生,看花满枝,对诗饮茶。
陈意映支持林觉民创办女学,介绍自己的亲眷入学,让她们听他抨击封建社会的吃人礼教,传播先进的男女平等思想。
他在前面讲的慷慨激昂,她在下面听的专心致志,觉得太有道理,还用笔记了下来。
在林觉民的劝导下,家中女眷纷纷撕下裹脚布。
林觉民曾写下:“吾妻性情喜好,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
最好的爱情,
大概就是“心有灵犀的我,足以与你相配”。
老土狭隘的门当户对,成就了一对绝世眷侣。
机缘巧合,此生无悔。
他对她说:“与其让我先你而死,不如让你先我而死,因为我不想你一个人承受所有的痛苦。”
1907年,为了离先进理念更进一步,林觉民选择去日本留学。此时他已经有了一个儿子。
每次他出门在外,她总是愁眉不展,总是要等到他平安回家她才安心入睡。
她跑去许愿,缝了一个护身符在她给他做的新衣服里,悉心叠好,放进他的箱子里。
她只愿他平安。
临行前,林觉民对陈意映说“一家老小就拜托你了”。
她为他整理好行装,依依不舍的叮嘱他,“记得照顾好自己,记得写信回来”。
最后,她对他说:“君此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
到日本不久,林觉民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11年1月底,同盟会开始在香港策动广州武装起义,据上级安排,林觉民负责到福建筹集经费,并从各地革命党人中挑选敢死队员。
那一天,他突然回家,陈意映又惊又喜,“你怎么回来啦?”
“学校放了樱花假”。面对身怀六甲的妻子,
林觉民还是没有忍心把自己即将参加起义的事情告诉她。
4月24日深夜,香港滨江楼,窗外大雨滂沱,林觉民伏在书桌上泪如雨下。
念及自己三天以后很可能与挚爱永别,他要写两封信,一封给父亲,一封给陈意映。
想起父亲的谆谆教诲,
想起挚爱的期盼牵挂,
想起幼子懵懂可爱,
想起还未出世的孩子……
他痛哭流涕,泪水和着墨水一同落下。
他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
他也是脚下土地养育的儿子。
他总盼着为国土尽绵薄之力,
他总盼着更多同胞丰衣足食。
那封给陈意映的信,写在一块白色手绢上,那是一个男人写给妻子最后的情书。
这封信,就是让后人读来热泪盈眶的《与妻书》。

第二天,林觉民拿着信嘱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随即与战友进入广州。
1911年4月27日下午,敢死队员奋勇向前,火烧总督衙门,却遭遇清廷援军。
激烈巷战中,林觉民被流弹击中腹部,力竭被捕。
林觉民在水师提督衙门受审。审问他的,是时任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
林觉民全身鲜血淋漓,
戴着镣铐,气宇不凡,如圭如璋。
李准拍了拍桌子:“速速招出同党,受何人指使!?”
林觉民不卑不亢:“良心未泯之国人皆是我辈余党。”
李准不服:“区区乱党就想颠覆朝廷?”
林觉民镇定自若:“庚子之乱时,朝廷已被列强颠覆!”
张鸣歧大怒:“一介书生,师从圣贤,口口声声亡国之词,大逆不道!”
林觉民缓缓说道:“今日的朝廷,天要亡它!在下一介草民,尽匹夫之责。大人佣兵自重,若能洗心革面,救民水火,率部起义,推翻满清,革命元勋非您莫属。立不世之功,逞报国之志!”
张鸣歧动了恻隐之心:“本官敬你是个人才,只要你肯悔改,饶你不死。”
林觉民掷地有声:“死有何俱?我等莽撞书生奋起一击,唤醒亿万炎黄胄裔,虽头断血流,华夏大地少了一干英杰,黄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血洒神州,快哉快哉!”
这哪里是阶下囚的样子,分明是少年英雄的气概。
靠着镇压民变做了清廷大员,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的张鸣岐叹了一口气:“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
李准劝张鸣歧为国留才,张鸣歧说:“这种人留给革命党,后患无穷”,遂下令处死。
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慷慨就义。
这场旨在推翻封建统治的广州起义震撼了全国,轰动了世界,为同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揭开了序幕。
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传回福州,林家匆忙转移到一幢偏僻的小房子中租住。林觉民的战友辗转打听到了他们的住处,将林觉民留下的两封信从门缝塞了进去。
林孝颖拿着那封《禀父书》老泪纵横,在院子里久久徘徊。
不孝儿觉民叩禀:
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
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而柔弱的陈意映,打开这封《与妻书》时,悲伤到昏厥。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
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
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
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
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
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
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
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
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
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
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
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
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
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
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
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
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
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
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
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她对他从来没有怨言,只怕这一次,她是要怨了。
他对得起天下人,却负了她。他还是背弃誓言,离她先去了,让柔弱的她一个人承担悲伤。
她懂他的不得不舍,而他的逝去,留给她的是永无宁止的黑夜。
林觉民牺牲不到一个月,
悲痛欲绝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
梦里见到林觉民,陈意映会哭诉吗?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也许林觉民会向陈意映道歉:
对不起,我爱你。
倘若,坠星似火,也是光明的陨落。
往尘埃里找我,别泪落。
难得君遇,情深到底。
1913年,积郁成疾的陈意映离世。
无所依附的思念将陈意映带走了,
她终于守住轮回与他同在,
于云淡风轻里,无约无期,铭刻深情。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一份份“吾至爱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的情感,
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爱情。
“自从结识你以来,我常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
林觉民负了陈意映,“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林觉民们是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得以被记得的原因。
这辈子,乱世如麻让我离你而去,下辈子还要遇见,在更好的世界,陪你,把诗词话完。
你是我没写完的情书,下辈子还要遇见,在更好的世界,为你,把情书写完。
幸运的人,诞生在林觉民陈意映期盼过奋斗过憧憬过的,更好的世界。
人们再也不用以“死的伟大”来强调人生意义,
只有活得有意义,并且持续的有意义,才是最伟大的事情。
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
愿不忘初见,愿珍视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