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简友广场捡一个好文
【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第一百二十章郑家屯采购顺利回五站

【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第一百二十章郑家屯采购顺利回五站

作者: 关东老叟 | 来源:发表于2024-01-20 09:03 被阅读0次

本文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第一百二十章郑家屯采购顺利回五站拜见马老

四洮铁路有个支线能直接通到通辽,这本来是蒙古王爷的领地,为何会把铁道通到哪儿呢?赵老翰不明白,其实谁都不明白具体是什么情况,有人写文章,还说这条铁路应该从梨树起。当然这不是咱能讨论的问题。不过,咋也得从头说起。

张作霖有个亲家,也就是张学良曾经的老丈人于文斗,他可不是一般人物,有资料说:“于文斗(1843—1916),出生在梨树县蔡家镇大榆树村。自幼聪明、好学,跟随父亲学习农耕、经商。成年后,为人正直,义气,治业有方,乃一方名士,为县里的头面人物。清光绪十二年(1886)后的20年间,曾任梨树县等地商会会长。创办商号‘丰聚当’,经营粮食、木材、食盐等农贸商品,将‘丰聚当’更名为‘丰聚长’,成为百年的老字号。”

又有消息说:“于文斗靠大片开荒土地积累家业”。早年郑家屯经商,那时郑家屯还在昌图府辖下叫辽源洲时,于文斗开“丰聚当”,蒙古族有叫三喇嘛爷、八梅伦、牙石留根三个王爷好赌博,就用地抵押使钱,没想到赌输了,还不起钱了,就把郑家屯附近的大面积草原顶账给了于文斗。

其实,如果没有奇遇,于文斗也就是普通大富豪,或说在那一带首富也不为过。他的奇遇就是当年匪患严重,张作霖在一次遭遇到土匪被围困。于文斗听说后,找到好友吴俊升,把张作霖救出火坑。三人结拜把兄弟,成了生死之交。再后来,大家都知道,张作霖有个儿子娶了于文斗的闺女,又成了亲家。

通辽属于科尔沁草原,那疙瘩早年放荒,慢慢形成村落。而于文斗和张作霖、吴俊升在那里都占有大量土地,在成为镇子的通辽还开有当铺、杂货铺等商业。而吴俊升更有远见,在通辽建起了发电厂,据说吴俊升投资一百四十万元建的,这钱可不是奉票而大洋,也就是银元。

这绝不是浪费笔墨述说无用之嗑。写到这读者应该明白,为何能够产生四洮铁路局。这段铁路是有计划进行分段修建的,所谓第一期工程从五站到郑家屯,第二期到洮南,随后又神不知,鬼不觉直接通到了通辽。所以,三大家的地户种的大豆、高粱,就能经过这条铁路源源不断地往外运出。后来,感觉不太对劲儿,通辽自产东西,经过五站,都经过日本人过目了,这是十分不利的。于是就产生了大通线,可以躲过日本人的耳目,免得日本人纠缠。大虎山,原来叫打虎山,据传打虎山是汤玉麟的势力范围,汤玉麟外号叫汤二虎。就把“打”叫成了“大”,本身为二虎,地名叫大虎也不错。所以,为避汤玉麟名讳就改叫“大虎山”。据说辽西一带曾流传“汤二虎一怒改地名”的说法。其实,谁敢在汤二虎面前叫打虎呀,误传而已。

且说赵老翰思想一闪念,心里已经暗暗下了决心。于是,不动声色地说:“一升七分,五百火车,掌柜的如何?”

掌柜心想这么大量,差个一星半点也不算啥,于是问:“客官,您还是要从五站走?”

赵老翰痛快地说:“是的,发到关东洲。”

掌柜无可奈何地说:“好吧。当年不通火车时,离这儿五十里地的三江口是郑家屯的码头,郑家屯为三江口的本街,嘿嘿,人都说郑家屯是沙荒宝路。可惜,铁道一通,水路到不了营口了。当年的事了,不值得一提。也好我就给你发,不过,时间可能长点。”

赵老翰听说三江口曾经是水路码头就问道:“这么说三江口附近的大豆也得通过火车往外运了?”

掌柜的气愤地说:“是啊,辽河上的大铁桥把水路堵了。大点的船过不去。小船能运走多少?大点的粮栈也都撤了。”

掌柜的这么一说,一下想起乔本茂来,他家在通江口的铺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倒闭的。赵老翰想到利达公司代表秦佩宸让把大豆发到天津,还是从关东洲走近。于是,就跟掌柜的签了合同。合同签好后,赵老翰说:“我准备在这儿开个分号。这俩小伙子留在这儿,订金先付给你。等火车都发完了,让他俩来结算,如何?”

掌柜的点头同意,想了想说:“不知道你想开多大规模的,有个地场到是不错,要是敢去照量,能租下指定错不了。”

赵老翰笑道:“啥地场?”

“听说过庆畲号吗?就是张大帅的庆畲祥粮栈,关门好久了,也不知是往外租,还是要卖。你试试看看去,那个地场位置不错,从我这儿往南走大约四、五百步吧。”

赵老翰突然想起曾经听说过,郑家屯庆畲祥粮栈的掌柜,因为买空卖空,把庆畲祥底子给输空了,掌柜的不知去向。八成跟吴督军的天增长可能是一回事儿。

赵老翰在郑家屯建了分号,当然,没有租用庆畲祥的房子,他也怕整不好粘包。另在不算醒目的位置租了几间房子。开了铺子后,赵老翰把两个伙计留下,自己就回五站了。

没想到赵老翰刚回五站,杨润昌就找上门来:“你个赵老翰,咋整地?秦代表要的大豆还没发货呀。”

赵老翰吃惊地看着杨润昌:“玉久兄,你没走呀?”

杨润昌严肃地说:“我问你大豆的事儿呢,能不能及时发货?”

赵老翰连忙说:“能!指定能!这不,我刚从郑家屯回来。从那里定了五百火车,在此之前,八面城至少二百火车。估计应该到了。”

杨润昌这才露出笑容:“我还以为你光寻思跟天增长别把子呢。为何不从五站买了?好让你的哥们儿帮忙呀。”

赵老翰摆摆左手说:“我是不想跟小鼻子扯皮了。沿四洮线上有都是大豆,干哈跟它们口里夺食。”

“原来如此。”

赵老翰兴奋地说:“这回好了,郑家屯、八面城我都建了铺子,中间有个三江口,我准备也建一个。对了,在郑家屯我听说通辽可以直通关内了。通辽我必须建个铺子。哎——,玉久兄,难道你在这疙瘩等我发货呢?”

“美的你。我来中国街当官银号经理来的。那天好像忘跟你说了。你赵老翰嘴真快,瞬间跟我说了三个事儿。去通辽建铺子也好,将来也许从那里直接发货。对了,陪我去见见马老爷子。这一阵子刚履出头绪来。还没来得及拜见马老爷子呢。”

赵老翰知道马龙潭当洮昌道尹时,署衙就在通辽,他正想打听打听那疙瘩的情况。于是,欣然陪杨润昌去了中国街的马家大院。

两人进到马家大院,被眼前的情景呆住了。因为,院子里一众人等,统一穿着类似道袍的服装,正聚集在一起,好似念道经文一样。

这是中国街红卍字会的成员正在做法事。

原来,奉天省秘书长谈道桓,主持成立了红(卍)万字会奉天省分会,成立时,曾经邀请马龙潭等人参加,也有意思让这些人回到自己家乡也开设分会。马龙潭本来好善乐施,而世界红(卍)万字会的宗旨就是:“促进世界和平、救济灾患”。所以,马龙潭回家后觉得自己应该成立这样的组织,自己再有钱也是势单力薄,把有钱都组织,让众多有钱都来做慈善事业,那么救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这就有了请赵老翰担任付会长之邀。

这时,马龙潭秘书李朝余见到两人后,快步走过来:“赵会长来了,马老刚才还提起你呢。请这边来。”

在李朝余引领下,来到马龙潭书房。赵、杨二人同时向马龙潭施礼。

马龙潭见到两人十分高兴:“赵老翰有日子没见到你了,玉久,早就听说你来这疙瘩了。咋?赵老翰不陪你也不来见我了?”

李朝余把茶水送过来就退了出去。

赵老翰说:“马大人,可别说了,都给我忙活坏了,连我刚领回来的小老婆都没功夫陪。这不,玉久兄来找我,让我陪他来见你。”

马龙潭微笑着说:“能来见我好啊。”

杨润昌不好意思地说:“马大人,让我当这个经理,有点拿鸭子上架。这不来了就忙,都忘告诉赵老翰我来干哈来了。”

马龙潭:“正好天增长大掌柜离开这疙瘩了。我已经跟他们说好了,补选你当付会长。”

杨润昌说:“我来前谈秘书长道桓跟我说了你要办这个会的事儿,本来想跟你申请入会就行,没想到您老来委我重任啊。行!听您吩咐,一定尽职尽责。”

赵老翰说:“马老,我刚从郑家屯回来。在那疙瘩听说通辽的事儿,通辽火车能直接进关了?”

马龙潭想了想说:“是啊,这事儿是老早就定下来了。只是执行起来费点事。你们大概不知道,老七和老二都在那疙瘩有不少土地。那个老七的亲家更多,不知听说没有,开丰聚当铺子的于文斗。南满铁道把水路切断了,那里打下的粮食要是没有火车运出来,光靠马车是不行的。所以,才有从五站到郑家屯火车站。那时通辽的大豆、高粱水运到郑家屯,再上火车经五站可运到天津卫。”说到这儿马龙潭一笑说:“通辽,为啥叫通辽?就是这么来的。辽就是辽源洲。所以,哥几个一商量,干脆就往通辽再修一骨碌铁道,运啥都方便。其实,修到通辽也不光为自个儿打算,那时就有了修一条自己能支配的铁道直接进关,以防小鬼子整事儿。估计这个线通了后,再运粮就只能走大虎山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第一百二十章郑家屯采购顺利回五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kk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