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挣钱都是为了你们!”父母总是这样说。而我每次为弟弟妹妹所做的争辩摆在他们面前都显得无力,他们正在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爱着孩子们。在这种所谓的“大爱”面前,我的教育论、孤独论、成长论都成了没有道理的废话。而在中国,这样的父母太多太多了。无安全感和迅速膨胀的社会让人们想要抓住点儿什么,而金钱恰好能够满足这些,并有无限的附加值,比如:一辆车带来的虚荣、两套房带来的美好畅想以及三十年的奋斗缩短在十年里。而这一切的代价是孩子的孤单成长,真的值得吗?
——写在前面
油泼面(图片来自网络)家附近有一家山西面馆,经营山西各种面食,有油泼面、臊子面和麻食等一众特色风味,味道极好。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是极爱他家的油泼面的。我认为一碗极好的油泼面必备的几个因素,他家都有。首先,面条的式样不重要,劲道就行了。其次,臊子也不重要,咸淡适中,味道鲜美即可。最重要的是,上面盖了一层碎蒜和辣椒,用热度刚好的油往上面一泼,辣椒和大蒜的香气就被逼了出来。这一碗油泼面因加了这油泼的蒜和辣椒才如此美味呀!吃罢,配上一碗煮面的面汤,拿原汤消原食,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极完美的一餐了!
面馆只有一间门面房,摆了6张桌子,屋子里就满当当的了。正对着门的那面墙开了一个小门,里面有一间厨房,想来面积不大,因为每次老板娘端饭出来,总要侧一下身,大概是这厨房连老板娘和老板两个人都不能盛得下。周末的晚上去面馆,总是要排队的。因这面的味道好,面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好天气时老板在门外摆上几张桌子,食客们也不拘小节,吃得不亦乐乎。
去的次数多了,自认为熟稔地总爱和老板娘搭几句话。去年冬天的一天晚上,又见到老板娘的女儿,5、6岁的样子,比上一次见到她时长高了不少,依旧是大大的眼睛,很乖巧,自顾自地玩耍。在老板娘空闲下来时,小姑娘便蹭在老板娘的怀里撒娇,这模样,总让我想起自己的妹妹,于是,忍不住想和她搭话,和她亲近。
“你上几年级了?”见老板娘去厨房,她一个人坐在我的对面,手里玩弄着一盒碗装泡面,我便问她。
“我上中班。”她不害羞,一边玩一边回答,大大的眼睛不时地瞟我两眼。
“那你在哪里上学呀?”
“就在那边的那个幼儿园。”她抬起头,顺手指了一个方向,认真的看着我这样回答。她的模样十分可爱,只见她接着又说:“不过我马上就要回家上学了。”
这时,老板娘出来了。小姑娘拿起那碗泡面,递给老板娘,“妈妈,我要吃泡面。”老板娘一边接过泡面,一边嗔怪道:“泡面吃了不好!”老板娘虽然嘴上这样说着,但还是帮着女儿拆了包装倒上了开水。
隔了几分钟,泡面大概是好了,小姑娘迫不及待要尝上一尝,只见老板娘却把这一碗泡面递进厨房,对老板说:“舀几块肉。”这一碗泡面,真是独家秘方配制呀!一切工序完成后,小姑娘坐在我的对面,开始吃这一碗精心炮制的面条。
我看她,她也看看我。然后,她开口了:“我老师说我吃饭可好了。”老板娘听了,笑她道:“你是饭桶吗?”她也不理,只是自顾自地吃着面,鼻头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
我问她:“你回家去哪儿上学呀?”
她说:“回老家上学,在宝鸡,在我小姨家上学。”她吃了两口面,接着又说:“我有1个姐姐,1个妹妹,还有2个弟弟…”然后,她回头看着老板娘,问:“是吗,妈妈?”老板娘笑道:“嗯,是的。赶快吃面吧!”
她继续吃面。忽地,她盯着我和茂先生看了一会儿,回头对她妈妈说:“妈妈,他们都带着眼镜。”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我说:“我们都玩手机,写字姿势也不对,所以就戴眼镜了。”老板娘也跟着教育她,“叔叔阿姨就是玩电脑玩的多了,所以眼睛近视了。你可别再玩Pad了。不然以后也要戴眼镜。”她若有所思的样子,又盯着我们看。我说:“戴眼镜可难受了,你要保护好眼睛,不然摘了眼镜什么也看不清了。”她忽然笑了,回头在老板娘的耳边说了一句什么,老板娘也笑了,对我们说:“她说你们戴眼镜很好看!”我和茂先生听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吃罢饭,小姑娘的样子也印在我的脑海里了。她就是中国的新一代呀,且属于这新一代的一个独特群体——留守儿童。从百度发布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的留守儿童达到了7000万人,占所有农村儿童的30%,且有继续上涨的趋势。而在这7000万人次中,我的弟弟和妹妹也在其中……
图片来自网络
说起留守儿童,我有一肚子能说的话。因为…我也曾“留守”过。升高中那年,父母为了生计,从河南外出到江苏谋生。那年,我14岁。虽然已不是儿童,但不能说是没有任何影响的。高一那年,我是同学口中的“好人”,因为我乐于助人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清楚地记得,那次课间准备到楼下提热水,我从倒数第三排往前走,一边走一边问走廊两边的同学是否需要帮忙提热水……后来,直到高三那年,仍有同学让我帮忙刷鞋,而我竟然答应了。那时的那种好,现在想起来我就会起一身的鸡皮疙瘩。我一直赞成乐于助人,但那个年岁里的那种热心,在现在的我看来,只剩下一身的孤独和无助。
岁月累积下来的,除了成长,还有伤口的愈合。今时今日,我亦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心态。而我的弟弟妹妹,却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自5岁起,妹妹和弟弟就被寄宿在了河南姑姑家,每逢寒暑假才能来到江苏和爸妈团圆。每次分别,妹妹的哭声和妈妈的啜泣都像是一把刀,又一次剥离了我那年岁已久的伤口。
“我们挣钱都是为了你们!”父母总是这样说。而我每次为了弟弟妹妹所做的争辩摆在他们面前都显得无力,他们正在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爱着孩子们。在这种所谓的“大爱”面前,我的教育论、孤独论、成长论都成了没有道理的废话。而在中国,这样的父母太多太多了。迅速膨胀的社会让人人都缺乏安全感,从而总想要抓住点儿什么。金钱恰好能够满足这些,并有无限的附加值,比如:一辆车带来的虚荣、两套房带来的美好畅想以及三十年的奋斗缩短在十年里。而这一切的代价是孩子的孤单成长,真的值得吗?
作为一名留守过的并且已长大的人来讲,我深切地能明白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金钱和遥远的未来。这大概是中国新一代的悲哀,是山西面馆的小姑娘笑容之后将要来临的失落,是妹妹的伤别离,是弟弟在成长道路上缺失的父母的谆谆教导。
我已许久没去那间面馆,小姑娘应该还在快乐成长吧。说再多的道理,最终还是要父母来做改变,我说再多也只是无能为力,不管是对这小姑娘,还是对弟弟妹妹。他们注定要承受没有父母陪伴的孤单,承受别离的痛苦,承受一些只能独自消化的情绪……只愿在那些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他们仍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不会与父母有了隔阂,不会成长为多愁善感的模样。只愿漫漫前行的道路上,他们能够潜心学习,让书本中的道理能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