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清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时,我才惊觉已是下午四点多。
他问道,妈妈,你今天是不是忘记将IPAD藏起来了?
我说,不是忘记,是我就将IPAD放书桌上了,既然你能做到按约定控制好游戏时间,我也不想费力气藏来藏去。
孩子说,是的,妈妈,你要相信我,我会控制好自己。但我现在要先写作业,就不和你说了。
我还未来得及说再见,孩子便把电话挂了。
这是孩子,我的孩子,成为小学生以来的第九日。
在这短短不满的十日里,每一日的经历似乎都可按下定格键,挑选出无法错过的“不同寻常”。
如孩子上学的第一日。
晚饭时,孩子说,“妈妈,你没将雨衣让我带到学校备着,今天全班就我一人没带雨衣,后来是老师用一个塑料袋套在我头上,让我出校门的。”
我看他依旧穿着进校时的衣服,料想雨水并不大。
于是,我脑海中想象着,一群身穿雨衣的孩子间,我的孩子却头套塑料袋一脸郁闷。
我不禁哈哈笑道,掩饰着自己内心的自责。
孩子诧异地看着我,竟也勉强地跟随着,露出了笑意。
如孩子上学的第二日。
送孩子去学校,急匆匆出门,在给孩子扣安全帽按扣时,却夹到了他脖颈上的皮肉,孩子的眼泪霎时间便淌了下来。
我心中愧疚、自责、心疼,汹涌而来,可看到孩子边哭边喊疼时,反而生出丝丝烦躁,怨怪孩子不坚强,眼泪掉得太轻易。
于是,我嘴里敷衍地说对不起,但仍伸出手去,用力地将孩子推进了电梯。
等将孩子送到校门口,查看他的脖颈,果然红肿了一小块。
我又蹲下身去,平视着孩子的眼睛,柔声说道,对不起,是我太心急了。你疼不疼?要不要妈妈帮你吹一吹?
孩子早已不哭,说着,不用了妈妈,没有流血就没事的。
如孩子上学的第三日。
孩子即将出门,我却似丢了魂般,不自觉念叨着,“应该没忘什么东西吧?东西都带齐了吧?”
孩子走到我跟前,腼腆地说道,“妈妈,我老师也说你是个不用心的妈妈。”
孩子说完这话,便去学校了。
而在家的我,终于记起,我确实忘了一件事,我忘记填写今日的体温数了。
那一刻,想起孩子的话,我想锤死自己的心都有了。
惶惶然,挨到晚上,见到孩子,可孩子并没有说起体温数的事。
倒是我神神秘秘地,拉着孩子下楼,犹犹豫豫地问道,“老师说妈妈是个不用心的妈妈,爸爸也说妈妈做事让人不放心,你会不会不喜欢妈妈了?”
孩子说得那么自然而然,说道,“没有啊,还是喜欢你啊。”
如孩子上学的第四日。
先生终于按捺不住,神色焦虑地问我道,“这孩子,每天的星星评价数放到全班来看,总在倒数十几名,这可怎么办?”
是的,每日下午四时左右,班主任便将星星排行表拍照发在群里,那一刻的我就如眼神不好的老妪,总要将身子几乎贴到屏幕,细细数着孩子的星星数。
孩子的不拔尖,自然也焦虑。
但想到每日到家,看到的都是兴高采烈的孩子,我还是默默地将星星数这件事抛到了脑后,即便孩子会开心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的星星比昨天多。
而我也只能说,是的,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也不要太辛苦哦。
如孩子上学的第六日。
语数外三门功课都有作业。孩子反感地抱怨作业多,晚饭后再无法出去玩。但在这晚上,坚持要出门,去理发。
我自然懂得,理发只是出门的理由。
不忍心让他失落,虽已不早,但也带着他去理发。
在路上,我说,谢谢你,小朋友。
孩子惊奇地问道,妈妈,你为什么要谢谢我?
我迈着轻快的步子,快乐地说道,“因为妈妈也喜爱出来走一走。谢谢你,因为你很快地完成了作业,没有拖延,才让我可以出来呼吸这夜晚的空气啊。”
孩子也笑了起来,笑得在夜色中,一片羞涩。
如孩子上学的第七日。
老师在群里通报有十六位学生未带英语书。此消息一出,立即有未带书的家长在群里感叹,没想到活动课是英语课,孩子回家来定要责怪自己,未带英语书。
当然,我也开始忐忑不安,因为我孩子也是那未带英语书中的一个。
我也猜想,孩子会如何抱怨我呢。
但回到家,孩子见到我,先絮絮叨叨他今日的新奇之事,又突然想起般,说,妈妈,我们今天忘带英语书了。
是的,他用的是我们,而不是你,也没有说都怪你害我没带书。
所以当孩子的话一出口,我承认自己暗自松了一口气,于是做出一副委屈苦恼的样子,说,是啊,没想到课表上的快乐周三竟然是英语课,你快乐了吗?
问完,我便先笑起来,孩子也跟着笑了起来。
就这样,一日日地,孩子成为小学生这件事,渐渐地,似乎步入轨道,成为平常化。
但我不得不承认,我始终在焦虑,晚上会睡不着,早上又会早早醒来。
虽然每天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醒来的第一件事,都是打开孩子班级信息群,唯恐漏掉信息。
但依然还是出状况,没有做到完美的百分百。
是自己的“不用心”吗?还是自己实在太糟糕?
无论是自己的拷问,还是先生的责问,我也委屈,也自责。我多么想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又多么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但现实并不是如愿的。
站在焦虑的漩涡,隐隐之中,又存有种声音,它在提醒我要努力地无条件相信孩子爱着孩子,它也在说服我要接受自己做一个不完美的妈妈并没什么。
最重要的是接纳孩子的本色,接纳自己的本色。
我忽然有些懂得了,在陪伴孩子这条路上,为何也是自己的一种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