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虎妈猫爸》里毕胜男的父亲用专制严厉的教育方式把毕胜男一路逼进了大学,逼进了大城市,找了好老公。
毕胜男也不知不觉用这样高压的方式来教育自己七岁的女儿。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的一些育儿方式,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
比如老师用会贴小星星的方式来奖励行为良好的小朋友。
如果孩子不听话,有的父母会把孩子关小黑屋或者惩罚静坐。
再比如孩子成绩好或者比赛获得了名次,我们就对他大家赞赏,变现平平就觉得孩子不够努力内心失落态度明显冷下来。
这些都是《有条件养育》里提到的错误的有条件养育方式。
“无条件的爱”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可是真正做到无条件的爱很不容易。
- 1 - 有条件养育的表现形式——爱的撤回
其实很多父母用过“爱的撤回”,比如家长会突然变得冷漠或者直接跟孩子说:“你再那样做我就不爱你了” “你做那样的事,我不想理你了。”
这样的行为可以让孩子更听大人的话,但原因却是孩子害怕可能会失去父母的爱。
20世纪80年代,两位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1岁左右宝宝的母亲的养育行为进行了观察,发现故意不理孩子或者罚关小黑屋,会让小朋友暂时听话。
但是从长远来看,孩子的哭闹和反抗会导致更多“撤回爱”的使用,然后引发孩子更多的哭闹和反抗,如此往复。
比如书中一个妈妈的亲身体验就印证了这样的观点:李的妈妈在李开始淘气的时候,用剥夺特权的方式去威胁他,她甚至不用提高自己的声音,只需冷静地宣布将离开房间。
有时她只是走到房间另一角,远离李,并且会等到他停止喊叫、抵抗或其他任性举动。
大多数时候这一招都十分灵验。他会哀求妈妈“不,不要!”然后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听妈妈的话。
起初李的妈妈认为这方式算不上惩罚,并且很快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但她的脑海总是想起孩子眼中流露出的恐惧,李的妈妈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李来说跟惩罚没什么不同-----或许只是象征性的,但对他来说仍然十分可怕。
- 2 - 想毁掉一个孩子,表扬他!
如果你的孩子在一项比赛中获了奖,你会忍不住说:宝贝,干得好吗?
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玩完玩具收起来的习惯,你是用什么方法呢?
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如果你表现的好,我就奖励你喜欢的奥特曼玩具这样的话?
奖励对于孩子的能力或良好行为习惯到底有没有帮助呢?
这本书指出奖励对于提高孩子的工作或学习质量一点帮助都没有。
奖励不会让孩子产生责任感,一旦没有报酬,就失去了做这件事的理由。奖励不仅不起作用,还起到反作用。
例如作者发现一个叫杰克的男孩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朋友,是希望引起妈妈的注意,得到妈妈的表扬。
而另一个小朋友扎克:他分享玩具时并不知道、甚至也不关心妈妈是否注意到了,他这样做只是单纯想让小朋友开心。
大人在口头表扬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这同一种行为背后不同的原因,这种不同的影响在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来。
书中得出结论,如果过度在意大人的评价,孩子会变得不能、也不会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或懒于判断“成绩”的意义。
有一些还会变成“表扬成瘾者”,即使长大成人、也会继续依赖别人的认可。
任何有权利评价他的人,如配偶、上司或其他人,都能决定他们是喜悦还是沮丧。
金句:
1、外在动机很可能会侵蚀内在动机。当外在动机趋于强烈时,内在动机就会随之减弱。
2、人做某事时受到的奖励越多,就越容易对事件本身失去兴趣,为得到奖励,他会无所谓做任何事。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有条件的自我评价使大学生“将喝酒作为赢得社会认可、避免被社会拒绝的手段”。
还有研究发现有条件的自我评价导致焦虑、敌意和自我防卫。
当自我评价遭到威胁时,而且这种威胁会时常发生,人们就会变得暴躁。
或者会陷入抑郁,用自我毁灭的行为来寻求慰藉。
- 3 - 有条件还是无条件是不同人性观之间的选择
很多成人觉得自己的孩子很难管,如果没有给他设立边界和适当的惩罚,他就会利用我们的信任犯上作乱。
最近很多人看了《何以为家》这部电影,主人公扎因出生在贫民窟,他们的父母把孩子当做换钱的工具。
但是扎因却小小年纪懂事独立,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看完后,脑子里回旋着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到底是天性本恶还是天性本善。
一个5岁的男孩儿,捡起一块大石头,并看起来准备将它扔出去。
一个站在附近的老师若无其事的对他说把石头借我一下,然后用石头触碰孩子的头,以演示一块石头,会如何打到同学的头。
接下来这个老师将石头还给了男孩,比如说小心拿住,这是发生在日本一所学校的场景。
如果这位老师拿走了石头或对男孩强加惩罚,男孩或许就会认定自己不值得信任或无能力自控。
他会将焦点放在把惩罚当做不扔石头的理由,而非伤害他人的危险。
金句:
1、从深远意义上来说,选择有条件还是无条件是在截然不同的人性观之间做选择。
2、金句:要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诺丁斯
《有条件养育》这本书对常见的有条件养育的形式:爱的撤回、表扬和奖励、专制和惩罚。
以及为什么会这样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给出了家长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对生活中很多错误的教育方式给予一针见血的抨击,相信善于反思的父母都会直面这些问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