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227753/f65efe4ed7f422e8.jpg)
每个人手机上的联系人,每个人微信账号的联系人,每个微博账号的粉丝,都是这个人的圈子。圈子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文化,圈子也是我们的处世之道的修炼场。在原始社会,一起围猎的猎人们是一个圈子,这是为了生存而抱团的圈子。在明清时代,诚实互信的商邦组成的商会也是一个圈子,这是为了发展而抱团的圈子。在社会互联网时代,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的粉丝群也是一个圈子,这是为了精神自由而抱团的圈子。圈子就是一种联系的纽带,将个体人链接进入社会的一种形式。理论上,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就是一个最大的圈子,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圈子,这个圈子体现在各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一带一路是局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圈子,是经济、科技、文化紧密关联的一系列国家和节点城市的圈子,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圈子是一个中性词,好的圈子扩大圈子成员的视野,差的圈子约束圈子成员的目光,社会化生存的人类,圈子对于个体而言甚至是不可抗力,因为个体的信息态与圈子文化紧密关联,就像是一滴乳和一池水的关系,幻化无形,水乳交融。如果个体是一滴油,集体是一池水,那么这滴油和这池水永远不相融,浮于表面,突兀可见。水找水、油找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从有了互联网,组群越来越容易实现,群文化有时是我们的快乐,群文化有时也是我们的烦恼。因为一个人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为有限的时间资源对应分配有限的信息资源,进而得到有限的信息输出,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在有限面前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在选择方面,却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基于有限的时间资源创造出相对成功的人生,这是每个具有主观行动能力的人都需要做出的选择。
努力的人相比懒惰的人选择的机会更多,这也就是天道酬勤的依据。但是伴随着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出现无效选择的概率也越来越大,选择比努力的重要性更大。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需要更高的视角和更远的眼光,当自己没有办法突破自己的圈子时,需要寻找一名信得过的社会导师为自己的选择做出参考。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的确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导师的作用不是替自己做出决策,而是作为一面镜子看清楚自己的需求。我的一位领导曾经跟我说过,走过的路就是最快的路,当时我并不觉得这句话有很深刻的含义,然而到了现在这个不惑的年纪,越来越觉得创新实际上需要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走一条从零开始的道路。书本里的大师、学校里的老师、社会上的导师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过来人,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就像是另一个时空的我们在跟我们的对话。社会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的社会导师可以更广范围存在,让我们有机会冲出圈子的约束,成为一个真正融入社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