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年以前写的文章,而今重读,发现文中有许多肤浅甚至是错误的认知,今天仍然发表在这里,并保持原貌,不去修改,因为毕竟代表了过去自己的那些感想。佛教光与影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佛教也就是求神拜佛,祈求佛祖的保佑,生儿育女、升官发财、去病消灾,甚至布云降雨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佛教自然是迷信,不是科学。但佛教的本来却不是这样的。佛教信仰的是佛法,“佛法”只不过是一个代名词,你也可以说它是“佛学”或是“ABC”以及别的什么的,都可以。(什么是佛法?从字面上看,就是佛以及佛所说的一切教法;但如果从佛法的整体上看,则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佛宝、二是法宝、三是僧宝,简称为“三宝”。佛法僧三宝包括了佛法的全部内涵)佛法是教导世人探究身心世界的实相,认为认识了自身,就会求得身心的解放,从而也可以明白宇宙。与科学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先从宏观着手,借助于科学仪器、设备来求得广泛的实证,这是外求法;而佛法是内求法,最终却是从自身求得实证,而不像有人认识的那样:佛法是虚无缥缈的。
借助科学仪器、设备的帮助,科学家就可以向人们展示科学的理论和成果。佛法却不能这样直观的展现,它只能依靠“身证”,须要你去修习佛法,从中得到验证。不过你知道有虹化现象,有舍利子的存在,思考这些也会领悟到佛学的深奥。佛说:一杯水中有四万八千虫,你不信,因为你没有身证,科学家用显微镜让你看一杯水,水中有很多微生物,你信了。
科学讲法而执着于法,佛法讲法而不执着于法。科学外求于物,佛学内求于心,也许科学与佛教本是殊路同归,其终极目的,都是造福于人类。《楞严经》上说:“若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这不也是一种献身精神吗?鉴真六渡东瀛,双目失明;布鲁诺葬身火海,都是为了让世人觉悟。佛说: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组成这个宇宙;科学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宇宙中多如牛毛。由此看来佛说的话很多是与现有的科学理论相切合的。也许佛法远远地在科学前面等待着科学的到来。
钻木取火,是不是一种科学方法呢?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钻木取火是很科学的方法,但如果现在有人舍弃火柴或其它点火工具而不用,偏执于古代的“钻木取火”,我们自然会嘲笑他迷信于古法。反过来如果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有先知者告诉当时的人说,将来会有打火机这样的东西,也一定会被当时的人认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打为异端邪说。如此想来,科学不能因循守旧,不能以现有的理论或常识来推广成为宇宙普遍的真理法则。
高中时学地理,说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水、氧气、100℃以下的温度。但是近几年,科学家在火山口几百度的岩浆中发现了微生物,在深海里,也发现了厌氧植物,那里没有阳光,植物根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见一开始科学家根据地球已知的生命体来研究,得出生命存在的条件,并把它公式化,推广至整个宇宙,作为论断有无外星人存在的这个理论基础,现在已经被证明它是有偏差的。
自古以来,科学与佛法的话题争论不休,其实是科学还是迷信,是精华还是糟粕,靠唇枪舌剑的辩论是分不出是非的。关键要靠实证。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佛家的禅定功夫要求人们心无杂念、渐入忘我的境界,但是方法中却又有烦琐的意念活动。比如要数呼吸的次数、要想观看腹部的起伏等等,这样一看,自相矛盾嘛!其实放下成见,一练就会明白。又如有句话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分析这句话,如果成立,那么“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句话本身就不是真理,就是错误的(自我否定),那么反过来就是“世界上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想想看是不是这样(有点像数学中的悖论)。
唯物主义哲学观是辩证的,但我们也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是辩证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唯”字呢?“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个“一切”又怎能说是辩证法呢?这只是在唯物的视野中进行“辩证”。
如上面那样的辩论,恐怕永远也得不出一个结果。辩来辩去只会在一个圈子里面转。佛陀达摩从西土来,单提向上,直指人心,教人们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就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道理。老去寻章摘句,执着于文字的表述,就会造成文字相。但是佛法传之于世,又不得不借助于文字,完全脱离文字是不可能的,这样又会有许多人望文生义,歧解了佛经的语录,更有一些人心怀叵侧。《楞严经》上说: “末法世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
今天,是一个重视科学,重视教育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使我们有了如此前无古人的现代生活。但是佛法把这一切都看成是“世间相”,认为是烦恼的根源,孰是孰非,我们无须去辩,科学使人进步,佛法使人长寿、健康,认识这些就很科学了。
----------------------------End------------------------------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3478/682d38411c71d4b4.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