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云间读书论语大讲堂
《论语别裁》47(雍也)|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论语别裁》47(雍也)|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06:26 被阅读12次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为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五岁,姓言名偃。他在武城这个地方为“宰”——地方行政长官。有一次孔子问他,你在地方上得到人才没有?孔子为什么问他这句话?因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更何况是当政为官呢!子游说:“有个澹台灭明。”号子羽,比孔子少三十九岁,据说相貌非常难看。中国人常用孔子一句话:“以貌取人,失之之羽。”便是指此公的故事。

        在这以前子羽曾见过孔子,我们这位老夫子,这天不知道什么事情心情不好,看见这个年轻人怪难看的样子,并没有太在意他,这位年轻人没多久就走了。不过他还是愿意做孔子的学生,后来成为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历史记载:在南方,他和他的弟子们名动诸侯。他到哪里,哪里的国王都欢迎他。子游在武城发现了,又介绍给孔子。所以孔子后来感叹“人不可以貌相”。

        子游向孔子报告,找到了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才。此人“行不由径”。照有的人解释,“行不由径”就是赶路绝不走小路,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应该是说他行事从表面上看,有时不依常规,不循常道,有点满不在乎的味道,有如子贡那个“达”字。由于他“行不由径”,所以连孔子都对他看走了眼。

        言偃在这里讲他“行不由径”,表面看来有违常规,但是他又发现澹台灭明另一个优点,很讲义气,绝对无私,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到子游的房间去。

        所以说用人首先要知人之明,要知人善用,且不可以貌取人。

相关文章

  • 《论语别裁》47(雍也)|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为孔...

  • 以貌取人,你怎么看?

    以貌取人,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人」 001 孔子有...

  • 琅琊令之不可貌相 | 蹴鞠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手捧六双牛皮,男人将一鲜血淋漓的牲畜膀胱放入牛皮之中,又以裁...

  • 成语故事:【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以貌取人,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春秋时,大教育家孔...

  •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笑果文化的《吐槽大会》已经办到第五季。赛制改革节目更有看头,邀请的嘉宾范围也更广。最近播出一期邀请的是《十三邀》的...

  •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但是我越发明白,以貌取人,有多层意义。 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不论是谁。同时对相貌较好的人...

  • 以貌取人 失之子羽

    单从相貌上判断一个人,这是不可取的。下面这个小故事就是讲的以貌取人,自受其辱的小故事。 明朝时有一个退了休的宰相,...

  • 你为什么错过好文章

    Ⅰ以貌取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形形色色的文章中,...

  • 以貌取人,吾失之子羽

    闲来无事,品品中国人的名字,真是很有趣,再加上中国人的姓氏,还有些特殊情况,尽管大都是单字姓氏——象形方块文字,有...

  • 以貌取人 绝对科学

    以貌取人,最早出自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孔子说:“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句话说的是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47(雍也)|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ip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