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叶山
上文书说道,前燕建元二年(344年)燕王慕容皝先灭掉了段部,后亲率铁骑二万伐宇文部,宇文部大王逸豆归命大将涉奕于为帅,抗击前燕国的进攻。结果涉奕于兵败被斩,士兵全部被俘。
宇文大王逸豆归闻报,带领族众远逃入了西拉沐伦河(古称弱洛水)流域的松漠之间。也就是今天的赤峰北部安居下来。
经过四十余年的养息生息和繁衍,逸豆归死后,原来的宇文部,已不复存在了。分为了库莫奚、契丹等四部。其中库莫奚、契丹两部强大,其余两部较小。
386年鲜卑族首领拓跋珪,趁前秦符坚死后,北方分裂之机,自称魏王,定都盛乐(今内蒙林格尔县),后建国,史称北魏。拓跋珪称王二年(388年)五月,亲率大军十万,以其弟北魏名将拓跋虔为先锋,讨伐库莫奚、契丹等四部。
魏军驰兵千里,越过沙漠,深入到了西拉沐伦河,强掳四部,四部死伤无数,被夺杂畜十余万。四部分崩离析,幸存下的人,远逃遁进了平地松林和东部沙漠。
经过这次军事打击,幸存下来的库莫奚部沿着西拉沐伦河上溯,一直逃到了今天的林西和克什克腾旗一带的山林,隐居下来。
契丹部幸存下来的人,则北渡西拉沐伦河,溯察干沐沦河(辽代时称黑河)北上,最后到了今天的巴林右旗、巴林左旗一带的罕山(辽代时称黑山)附近匿存、繁衍下来。另外二个较小的部落,或融入了这两大部落,或者逃离。
据《辽史》记载:“自此后,库莫奚和契丹分背。奚部居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上游,契丹部居潢河下游,以冷陉山为界。”由于西部北魏和东部后燕两个大国强族的双重军事压力,使得二部,不得不走上了十分艰难曲折的生存道路。
但这里的松林和沙漠相间,几千里草原,湖泊、河流星罗棋布。野兽盈林,适应打猎。土地肥沃,水草肥美,益于放牧。给了这些逃来的游牧族人,提供了生机,使他们能够永久生存下来了。
他们的生存方式,据《新唐书·奚传》中记载:“与突厥同俗,逐水草畜牧,居氊室,环车为营。其君长以五百人持兵卫牙中,余部散于山谷间。无赋入,以射猎为赀。稼多穄,已获,窖山下。断木为臼,瓦鼎为饘,杂寒水而食···。”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以游牧和畋猎为主。不定居,哪里水草肥美,就在哪里放牧打猎。以毡子做帐篷,以勒勒车围起来做临时营盘。他们的头领,持有兵丁在牙帐宿卫,其余人散于山谷之中。他们除了放牧打猎,还种植一些糜子之类作物,收获后储藏在地窖里。以木头做碗,以瓦罐煮粥,有时用冰水煮食。可见是这个游牧族人的最早生活情景。
后来由于北魏的军事压力,这些游牧部落,不得不向北魏王朝岁贡些名马和皮毛,以换取和平。同时可将自己的土特产品与其相邻北魏的州郡通商,互通有无,增加了相互联系。
据《晋书》记载:后燕光始三年(404年)1月,后燕帝慕容熙曾向北攻打契丹。大败契丹,被掳人口牲畜无数,迫使契丹人藏匿于松漠之间。后来,契丹人利用北魏和后燕、北燕,不断交战,几十年的功夫,有了喘息之机,逐渐发展蔓延起来。
而北魏政权自拓跋珪立国,到拓跋焘统一了北方地区,其控制的疆域北至沙漠、河套,南至江淮,东至海,西至流沙。而刘裕,史称刘宋武帝。则统一了江淮以南、以西的南方地区。与北魏形成了南、北朝对峙局面。
这北魏自拓跋珪立国,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到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止,前后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12帝),在北方叱咤风云了148年。
这北魏政权的分裂,始于魏孝庄帝,由于朝政混乱内部争权而致。首先权臣尔朱荣发动了阴河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孝庄帝元子攸,见权臣当道,利用朝见机会,杀死了尔朱荣。其侄尔朱兆手握兵权,闻讯后大怒。遂起兵讨伐洛阳,兵入洛阳,入宫杀死孝庄帝。推立元恭为帝,史称魏节闵帝。
这时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起兵消灭了尔朱氏势力,入宫杀了尔朱氏拥立的节闵帝,又立元修为帝,史称孝武帝。高欢又控制了北魏的中央政权。
这时的孝武帝不愿为高欢所控,逃出了洛阳,前往长安,投靠了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高欢见孝武帝出逃,召百僚商议,又立了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史称魏孝静帝,并弃都洛阳,迁邺城定都,史称东魏。
孝武帝逃到长安后,第二年被宇文泰毒死。宇文泰又拥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
好景不长,东魏、西魏均没维持多久,均被朝中权臣所篡。到了550年,高欢的次子高洋废掉东魏皇帝元善见,自己做了皇帝,定都邺城,改国号为齐,改元天保,史称为北齐。557年,宇文泰的三子宇文觉,废掉西魏皇帝拓跋廓,定都长安,改国号为周,史称为北周。至此东、西魏彻底灭亡。
却说这库莫奚和契丹,居住在西拉沐伦河和老哈河,两河流域,经过二百余年的繁衍和发展。这时库莫奚已发展到了五个大的部落。也是最早的部落,据《赤峰史》记载,他们分别是:辱纥主部、莫贺弗部、契个部、木昆部、室得部。
又据《北史·奚传》记载:“有阿会氏,五部中逐威,诸部皆归之。”说明最早的这五部共同首领是阿会氏,是五部中的强族。各部分别有首领,称作“俟斤”。
这库莫奚此时活动的中心范围,为赤峰的西、南部,西至达里湖以西,同突厥为邻,东至巴林左旗北部的冷陉山为界,东南至大凌河边界。
这时契丹也已发展到了八个大的部落,也是最早的部落。据《赤峰史》记载,他们分别是:悉万丹部、阿大何部、具伏弗部、郁羽陵部、日连部、匹黎尔部、吐六于部、羽真侯部。契丹的这八部是分散的,各自为政。
据《魏书·契丹传》记载:“八部契丹,各以其名马文皮入献天府,遂求为常,皆得交市于和龙、密云之间···。”这契丹名称的出现,也最早出现在中原史籍《魏书》里。说明这契丹八部,各自与北魏有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除了向北魏按时进献名马兽皮外,还与北魏通商,地点在今天的辽宁朝阳和北京的密云之间。
北魏亡后,库莫奚和契丹部落,进入了多事之秋。据《北齐书文宣帝纪》记载:天保三年(552年)北齐帝高洋,亲率大军出塞,讨伐库莫奚。库莫奚大败,被俘获擄走的人口甚众。使库莫奚五部解体,余部逃离或匿于了山林之中。
次年(552年)北齐帝高洋,又率大军出塞,讨伐契丹。大败契丹,虏获十余万人口,杂畜数百万头。自此,这个契丹八部解体,一部分逃往了突厥,一部分逃往了高句丽,一小部分逃入了山林。
这正是:两魏废堕国祚崩,齐周称霸立新廷。部落积弱兵祸至,可叹庶民难求生。(原创)
接下篇:赤峰历史风物:两河的历史(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