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谣届
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
宋冬野吸毒被抓
抽着陌生人给他的一支兰州
“锒铛入狱”
《监狱风云》这部电视连续剧
又多了一位男主角
第二件
美国著名民谣歌手
鲍勃·迪伦
爆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村上春树继续陪跑

两个民谣歌手
都“中奖”了
可是这差距有点大啊
你说这民谣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管他什么药
小编告诉你什么是民谣?
一、什么是民谣
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二、现代民谣在中国的发展
以前,人们表达情感,往往寄托于摇滚音乐。后来,时代的转变,愤怒控诉现实的激烈摇滚终于把舞台让给了清澈忧伤的校园民谣。
1.中国民谣的盛世
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高晓松、老狼、叶蓓和沈庆,他们风轻云淡的歌声使得各种各样的人都从里边找到了安慰,想起初恋的爱人,想起睡在上铺的兄弟。1995年是民谣年,《同桌的你》、《恋恋风尘》等唱片的推出,使校园民谣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
2.中国民谣的衰落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找到过任何能够像摇滚或者校园民谣一样打动人心并且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
这一个十年,我们再也没有耐心好好地听完一盘专辑,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卡带和CD正逐步退出我们的生活,我们挂着MP3,拿着IPOD,不喜欢的歌马上换下一首绝不手软,所以我们永远地失去了那种从不好听,到有点受,再到爱不释手的一个过程,许多的经典也许就在我们没耐心的过程中被无意识地放掉了。
我们错过了很多的美丽。很多的美丽也在我们的忽视中逐渐枯萎。
3.中国民谣的再次起航
近几年开始活跃在各个角落有不少民谣歌手被发掘出来,从2012年的董小姐,到2014年当你老了,2015年南山南,人们开始觉醒,民谣再次在人们的情感世界掀起波澜。
当然,在独立民谣圈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秀的独立民谣歌曲《这个世界会好吗》《北方女王》《玫瑰》《想》《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九月》《骚》《斑马》《瞎子》《糟》等等,这些独立民谣作品不仅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还给人们心灵上带来据戴的思考性,人们仿佛沉醉于这种独立性。
三、台湾民谣
70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台湾更是校园民谣的成名地,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谈到台湾的校园民谣。
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台湾大学学生杨弦把台湾诗人余光中怀乡的诗谱成曲子演唱,深受青年欢迎。校园民谣不但反映青年生活,而且也是对西方音乐泛滥的一种抵制。当时一位名叫李双泽的歌手在演唱会上拍案而起,喊出了“唱我们自己的歌”的口号。
从那以后,台湾校园歌手佳作不断,像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都是那一时期产生的。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
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民谣高潮渐渐低落。大陆校园民谣的产生,最为直接、深远的影响来自台湾的校园民谣。
四、英国民谣
英国民谣,起源于中世纪末期,即12、13世纪,兴盛于14、15世纪,复兴于18、19世纪,是英国最古老的诗歌形式之一。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英格兰民谣和苏格兰民谣。
凯特·斯蒂文斯(Cat Stevens)是英国民谣摇滚的代表人物。60年代中期,斯蒂文斯在哈默史密斯大学期间就开始自己创作歌曲并于1966年以一首《我喜欢我的狗》(I Love My Dog)走红。
1968年,斯蒂文斯感染了肺结核,这迫使他暂时停止了音乐生涯。1970年,他以专辑《Mona Bone Jakon》重返乐坛,并受到一致好评,其中还产生了一首热门歌曲《德,阿班维尔太太》(Lady D'Arbanville)。以后,他继续推出专辑《舵手的茶叶》(Tea of the Tillerman,1971)、《数字》(Numbers,1975),《Izitso》(1977)和《回到地球》(Back to Earth,1978)均获得一定的成绩。
五、美国民谣及民谣摇滚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充满了动乱和麻烦的时期,局势动荡不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年轻人对现实社会强烈不满,并开始对社会进行批判。
在这种背景下,摇滚乐构成了60年代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反映和影响了当时一代青年的情感和愿望,说出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这些,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以鲍勃·迪伦为代表的民谣摇滚之中。
1959年,他发现了民谣,认为民谣中有关时事的歌词比摇滚乐要有意义得多。1963年一首《随风飘逝》(Blowin'in the wind ,例34),使其成为青年人的偶像。迪伦的嗓音粗糙,带有鼻音,自己弹吉他伴奏,有时还经常出现口琴独奏(他在脖子上套一个架子,支撑口琴)。
关于迪伦,不论是他的社会抗议、民谣摇滚、乡村摇滚、超现实主义的歌词,还是皈依基督教(1977年,迪伦声称自己是再生的基督教徒)等,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是一位出色的歌手和词曲作家。特别是他的歌词创作,含义深刻,富有文学性和哲理性,经常使用隐喻、象征等手法,虽然有时也有点晦涩难懂,但总的说,他对摇滚乐作出了重要贡献,把摇滚乐的歌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最后小编想说
好好玩音乐就可以了
万不可以以寻找灵感的方式
沾染毒品
否则你就是下一个“宋冬野”了
文/综合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