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做产品的朋友们,对“用户画像”都不陌生,它在帮助我们定位产品设计和精准运营方便都功不可没。随着用户体验设计理念的普及,“用户画像”概念也越来越热,可目前国内对如何做“用户画像”并没有统一的方法论,至少我们公司就没有。所以当我接到“把我们产品的用户画像做一下”的老板需求的时候我懵逼了!
当时心里的BGM是这样的:纳尼?开玩笑么,这岂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可是需要产品、用研和数据部门经年累月的积累和测算验证才能完成的啊!
我的岗位是用户研究,当时整个部门就我一人用研,是的你没看错,一个日活超过1000w的产品,在我之前是没有用研的。贵部门真是胆识过人,上天庇佑啊!
那刚上任的新人能拒绝领导的需求么?绝壁不能够啊,不然以后怎么混。所以我连借口都没找,直接开始做。没有数据部门支持,没有产品设计原始资料的积累,徒手做,我从哪里下手呢? 憋着急,这就教给你。
<前期准备> 重要程度:* * * * *
前提:你必须知道用户画像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请移步百科、知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花一小时恶补下。也不难懂。
笔者是工程心理学出身,以上就免了。所以我即刻开始做策划。
我从网络上找了一些资料,最终选了三份调研的案例,分别是新浪、尚品网、2015深交所个人投资者调研报告,仅作参考用,记住网络上免费放出来的案例资料,很多核心数据都是隐匿的,自己要会脑补。为什么会找以上三个案例呢,原因如下:
新浪的案例:可以告诉我产品用户画像的大致框架结果,看完它后面的调研问卷编写大致心中就有数了。
尚品网的案例:里面有用户特征因素的的权重算法,很好的思路我必须借鉴。
深交所的报告:因为我要做的是互联网证券产品的用户画像,这份报告可以明确告诉我该领域的用户特征维度有哪些。
仔细研究完以上的案例,上午时间就过去了。这时候别慌,去吃个饭,午休15分钟,然后喝杯咖啡,下午要开始“屠龙”了。
<开始调研> 重要程度:* * * * *
有了以上的积累,其实你大概明白自己要怎么做了只是有些细节还没想清楚,这时候别慌,开始做吧,细节边做边补就好。
于是,根据资料的整理和策划,我给我们的产品用户特征维度做了一下罗列:(满干货,收好不谢哈)
一.基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所在区域、婚育情况、个人收入、家庭收入、股票可投资占家庭总收入额度多少
二.生活习惯特征:衣(购衣频率、购衣金额、购买场景)
食(饮食花费、支付习惯)
住(住房状况、房产投资打算)
行(出行习惯、打车偏好)
支付习惯、行用卡数目、信用卡总金额等
三.行为模式: 使用APP的偏好、为APP付费历史、移动支付类APP使用频率、证券股票类APP使用频率、理财类APP使用频率、手机银行类APP使用频率、
用户的股龄、股票的操作风格、最关注的内容、看行情的习惯、看资讯的习惯、交易的习惯、券商账户的数目、交易时间外的高频使用时段、平均使用市时长、股票APP使用偏好、实盘盈亏情况、为APP付费的意愿
——主要就以上这几项,考虑哪些特征得严格根据产品属性和定位来,可以适当做增减,但是要时时考虑“用户的哪些特征是和我们的产品相关?”虽然说数据越多,粒度越精,可凡事过犹不及,你懂的。
把以上每一项特征下可能的情况都列出来,这一项如要一鼓作气完成并且要反复琢磨。比如:出行习惯:“您最常用的出行习惯是什么? A .自己开车(包括家人开车接送、代驾等) B.打车(包括出租车、滴滴、优步等) C. 乘坐公交车 D.骑自行车 E.步行 F.其他(请输入)”一定要穷尽能想到所有可能,可以问下周围的小伙伴,做一下小型的脑暴。
然后,把以上特征编制成问卷,这里不做赘述。
最后投放问卷。还好我有一个问卷投放后台,而我也有且仅有这一个后台作为用研的工具。
<数据分析> 重要程度:* * * * *
这里主要涉及这几个问题:
1.问卷需要收多少份?
这里需要亮出你的统计学知识了:根据产品的注册量、置信水平置信区间,清洗数据的占比来计算。以我的为例:
注册量按1500w来算,置信区间99%、置信水平:1、清洗杂质数据按10%来算,计算得18285,就是说我必须得到有效数据18285个,才对用户量总体有解释力。(安利一个直接算样本数的统计网站:http://www.surveysystem.com/sscalc.htm)
——虽说是简易的用户画像,但咱们决不能含糊,关键环节还是要科学计算支撑的。
2.如何分析收到的数据?
差不多3个钟头收到了2w份左右的数据,很给力的哦,我开始处理数据了。
工具:Excel 和 Spss
方法: 花30min左右,把那些没答全的,有缺失的数据从Excel里剔除;再通过筛选去掉伪的数据,比如“年龄:20岁以下,学历:研究生及以上”的就很明显了。
进行数据转换(也可以在Spss里设置,不过熟练操作Excel的话这里弄更快),比如把ABCD各选项内容编码成1234阿拉伯数字。
用户画像本质上就是把庞大的特征数据归归类,所以用聚类分析就对了。(这个不明白的话,也没关系,网上轻松可以查到)。先用两步聚类把数据进行分类,可以调节参数多试几次,你会发现有一些比较边缘的类别占比很小(通常只有百分之几),这通常是由于某些特征的极端数据造成的,可以人为剔除掉,然后在K-means聚类里面,用踢掉边缘类别之后的分类数目再将数据跑一遍,结果雏形已经出来了。
<结果报告> 重要程度:* * * * *
分好的每一类别用户在以上每个特征上都有对应的数值,要根据强弱程度将数值通过文字描述成立体具体生动的人物角色,最终制成persona(人物角色模型)。举个例子吧:
第一类用户的数据特征是:年龄:20-25岁、性别:男、个人收入:10万左右、职业:白领/职员、无房、一线/二线城市,暂无买房打算、喜欢资讯、金融、社交、旅行类APP、出行习惯坐公车和自行车.......根据以上特征我们可以归纳这一类用户群是“都市小青年”,然后构建一个虚拟角色:比如说王小帅,他的特征是.......(就是以上重复的那些),以此类推每一类都总结出来,并赋予标签和代表性的虚拟人物角色。
我做的有四类分别是:都市青年,小城中产、县城老汉,一线土豪。怎么样,特色鲜明吧!
到这里你已经累成狗了,暂时休息十分钟,再喝一杯咖啡。
最后就是做报告的事情了,将用户分类及人物角色模型报告给你的老板。
当然,这个里面还是需要技巧的,比如:人物角色模型的理念要解释(这一块很容易出现误解),像Alen Cooper和Lene Nielsen这些大牛们的理论和方法该背书还得背书,显得专业嘛(咱也没忽悠谁啊)。
最后,报告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次是全面的分享,部门的同事会提出侧重点以及一些相关性数据比如:股龄和购买力的关系、房产情况和投资风格的关系等等,你只需要回答:“好的,我马上跟进。” 然后,迎接掌声!
此后,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一只在各种调研需求中挣扎的加班狗了。
希望文章对你有用,喜欢的话望继续关注,我会继续跟进的。
网友评论
2.调研的精准取决于取样,取样要合理精确极具覆盖性(代表性),这得分情况细细测算。3.新产品用研咋做?有产品自然有定位,有定位自然就有其辐射的人群,去研究这些人群就是很好的方向。那怎么找到这些人呢? 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调研、市调平台(比如问卷星之类)去筛选出这些人群,随后深入的调研跟进,可以电话访谈,走访,田野调研等等。也有取巧的办法直接买数据,如易观智库,TalkingData~~很多的·~
一个新产品如果要做用户调研,在数据来源上就比较难的,楼主有什么方法推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