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狱,会见室是一个最为特殊的窗口,因为只有在这里,罪犯和家属才能有着短暂的相见,虽然这个相见只是透过玻璃的凝视,通过电话的沟通,但这如同一个感情的聚焦点和宣泄口,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
这天,我照例去会见室检查工作,突然听到了一个老妇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转目过去,只见一个七旬左右的妇人,她的背已经微驼,身上的衣服老旧而且脏乱,衣襟敞开着,一个腿跪在会见的椅子上,另一只脚半搭在地上,头发如同白纱布上抺了一层若有若无的黑,走近时,我看到了她悲怆的表情,一张没有光泽的皱脸上沟沟壑壑,眼泪已经冲破纹路阻挡一路向下,她向着玻璃那面用电话嘶喊着:孩儿啊,都是你娘不好,是你娘上辈子和这辈子造了孽,报应在你的身上了,你是好孩儿啊,都是你娘我不好啊……。而玻璃那头,一个清秀的年轻的罪犯正在听着,虽然表情有些悲伤,但更多的是不耐烦。
回去后调出这个罪犯的档案,他的家庭历史清白,父母是朴素的农民,而后来同这罪犯的交谈过程中得知,他是家里惟一的男丁,初一就辍学了,从来不干农活,无忧无虑而又身无所长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生活着,直到他开始成年后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想生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必须要获得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钱”。
可是钱是多么的难挣啊。当他和千千万万农村长大的孩子一样惴着梦想到城市打工后,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让他有了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只能干最低级的服务性行业,没人能够瞧得起,合租了一个小屋,没事只能去网吧娱乐一小下,和朋友只能去用简陋形容的小酒馆,喝最便宜的酒,点最便宜的两个小菜,找个女朋友,其实心里知道,她远非自己的所爱,只是因为寂寞,或者说到年龄了。
最后,过年回家,他没有钱,于是,在十元店买了一柄刀,一次不成功的抢劫,最终换来了三年的牢狱。
我不能说他的一生就这样毁掉了,但是最少青春有了缺憾。
其实,他这样的案例狱内并不鲜见。其中有共性的问题,就是家庭的教育。所有这些的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点:娇生惯养。
没错,是娇生惯养,因为在我眼中,娇生惯养无关家境薄厚,只是一种状态。
这些家长在教育上有一个共性:生了一个男孩,完成了传宗接带的任务,而孩子只是散养,尽自己最大可能去爱孩子,但没有教孩子去承受,去担当,甚至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命运。
所以,当我们听到这个老妇的哭声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面对呢?是同情、是可怜、还是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