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读||《浊世清心》,让人清醒的书

作者: 书山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21:32 被阅读142次

文/书山花开

《晋书随笔:浊世清心》,是丛书“二十五史随笔”之一。这套书有很多本,曾经买过其中的四五本,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这次翻看,不为了解历史知识,单为的是“拆为己用”。

图片来自网络

01.《肉刑》———拆掉思维里的墙

我们一听肉刑,自然认为是酷刑,是该批判的。但作者提到张裴的观点,认为肉刑的初衷不只是惩罚犯人,关键是“让他由于害怕疼痛而不再作案”,而且被惩处后,可以各自回家,有父母妻子在身边,能够共相养恤,待伤口好后可以继续劳作,更为主要的是这些人就是榜样,“可以让人们随时看见他们,警惕自己不要有同样的行为乃至受到同样的惩罚”。

我并不认同张裴关于主张肉刑的理由,可我觉得,就广义而言,从狭隘的教育来说,榜样是有作用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看韩剧《妈妈别哭》,令人最为心碎的是孩子受到的第二次伤害,这导致她最后的自杀。那些坏男孩做了如此下作的事情,可就是因为还未成年而免于惩处,所以不能有所反省而就此止步,反而更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将坏事做尽。可以试想,倘若有惩戒的制度,加以有效的约束,那么悲剧就可能避免。

有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芒山盗》,也许并不陌生。芒山盗临刑时为什么要咬下他母亲的乳头呢?

理由是“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孩子去偷菜偷柴,做母亲的非但不加阻止,进行严厉地惩罚,反而欣然接受赃物,加以姑息,所以孩子失去了正确的认知,丧失对事物的判断,在人生的迷途上越走越远,直至做了盗贼而最终被砍头。而这一切就是因为从小做坏事,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

到了现代社会,都讲文明了,所以像“棒头出孝子”的老话固然没人听,就算是狠狠地骂孩子几句,做父母的或做老师,也以为大有不妥,甚至感觉已经违背文明之风而“十恶不赦”了。于是孩子所有的恶习,就蓬蓬勃勃,等他们到了一定的年纪,性格定型,父母即便想管,想教育,也为时已晚。

东野圭吾《红手指》里的直巳,就是这样的孩子,欲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可移步浏览:拿什么拯救你,这样的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02.《清谈的意义》———由此及彼的思考

一说清谈,人们就会接下去说,“清谈误国”,就历史讲,或许如此,并没有错。但作者“别具只眼”,读出了另一层意思。

从一个故事讲起———这故事也常见,为节省字数,我就直引《世说新语》里的内容: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作者指出徐孺子从月有物,想到眼有瞳仁,进行了“由此及彼的思考,是科学乃至艺术生成的途径”,“晋人注意一物与另一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探寻”。

这是文章构思的好方法。

像《爱莲说》,写的是莲花,联想开去而呈现真实写作意图的是人即作者本人,借助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和崇高道德的自我期许。

像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本来桃树和“我”虽可扯上点关系,但也不至于生生地绑在一起,但因为用了“由此及彼的思考”,将小桃树的遭遇和“我”的遭遇放在一起写,一个明线一个暗线,互相交织,彼此照应,就使文章虚实结合,写得极其含蓄,耐人寻味。

像《陋室铭》,本来一间简陋的屋子也算不得什么,说破个天,哪怕在黄金地段也不过尔尔,但作者最了不起的是什么呢?是“由此及彼的思考”,先扯出山与仙,水与龙,然后硬地和诸葛亮的茅庐、扬雄的子云亭绑一块,更妙是最后一脚,直接把孔子也踢进他的网里来。真是陋室不陋,关键会扯

03.《玩味语言》———口误也可成名言

作者提到《世说新语》里的一个故事,——这故事也常见,为节省字数,我就直引《世说新语》里的内容:

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为人处世?”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晋书》也有这个故事,显得更简洁:

孙楚少欲隐居,谓王济道:“吾欲漱石、枕流。”济笑道:“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道:“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厉其齿。”

区别在于,前者明确说了是“口误”,后者则并不是如此,摆明了孙楚铁定要用石头漱牙齿的。

作者以为晋人对语言的玩味,使语言丰富起来,“甚至可以为实践开创新的可能”。后半句暂不论,单从现在一些网络语言以及新造的语言看,足以证明前者的正确。

像许多店面,如“衣衣不舍”,就较“依依不舍”为更贴切,更有吸引力。像不少新名词,如“羡慕嫉妒恨”,五个字包含更丰富的情感,也使情绪的演绎之路纤悉无遗。

图片来自网络

04.《书中自有黄金屋》———自信来自读书

王欢的故事很有励志意义,所以它经常会出现在各种课外文言文阅读里。为节省字数,我就直引《晋书》里的内容:

王欢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弄到讨饭来过日子,还照样诵读《诗》书,怡然自乐,这信仰来自哪里呢?很显然,相信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假如最后弄到像孔乙己那样,就没意思了。因此,结果很圆满是很自然的:成为大学问家,做了国子博士,甚至连当权者也主动结交,请教问题。

知识变现,走向财富自由之路;权力加身,做了大神,粉丝万千,魅力无穷。

现代的人自然很少想着依靠读书去做官(即便考上公务员,也和原来的官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仍旧会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一说。

阅读简书上的文章,常会写到各种大神的情况,有通过做ppt课程,坐拥豪车,身价过百万的,有通过写作和开写作课,由一穷二白而翻身成财神的,其他诸如公众号、头条号等等,来钱稀里哗啦的,很多很多的例子,他们均做到了:知识变现,走向财富自由的道路。

如果说王欢读的是《诗》,走的是狭隘的仕途,那么现在的读书,内容更为丰富,途径也更加多样,只要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依靠智慧和能力,通过勤奋和精进,一定会像王欢那样,走出困境,走向未来和希望的。

这次“拆读”,让我觉得读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只要不囿于自我,善于积极思考,敢于玩味语言,勇于从自我的需求着眼,哪怕原本是枯燥历史知识的书籍,也因接地气,有个性,而带有现实的温度,充满思考的快乐。


  “无戒九十天训练营”第11天


相关文章

  • 《浊世清心》,还有“故事”

    文/书山花开 读《晋书随笔:浊世清心》,写了一篇拆读文章: 拆读||《浊世清心》,让人清醒的书 今天再翻此书,觉得...

  • 拆读||《浊世清心》,让人清醒的书

    文/书山花开 《晋书随笔:浊世清心》,是丛书“二十五史随笔”之一。这套书有很多本,曾经买过其中的四五本,那已经是很...

  • 阅读推荐 书山花开《浊世清心,还有故事》

    推荐理由 读,摘,思,记!很好的读书习惯! 点赞:拆掉思维的墙,不固步自封,不坐井观天,由此,定会“遇见”更为广远...

  • 《岁月》:清心看浊世的罗清水

    《岁月》 这部剧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人物--罗清水罗老师。 罗清水恐怕是卫生局里最干净、最平...

  • 【渔歌子】偶怀

    满目阳升拟劫烧。一时天地竟清廖。 清心火,涤烦嚣。随他浊世浪如潮。

  • 如何在浊世保持清醒

    随着网络的兴起,也兴起了一个新的“民族——”“键盘族”,他们每天十指飞舞,在键盘上发表自己的豪言壮语,激扬文字,似...

  • 离别亦不说再见

    曾几何时,简书这小小的圈子让人欣喜,让人沉醉,那是浊世中一方净土,那是让灵魂共鸣的空间,又不知何时,这小小...

  • 拆书活动复盘-早起的奇迹

    5346 胡玲 今晚的拆书活动既有趣又有收获,原来拆书也会让人上瘾。 滕王阁分舵三级拆书家周颖给大家进行的拆书分享...

  • 2019/6/25

    今天了解到的知识有: 1.拆书帮 听完分享,还是不太明白怎么拆书,拆书的含义是什么?是将一本书简化读,还是深入读?...

  • 想要写出优质拆书稿?听听有书编辑怎么说

    一、如何选书 第一,了解拆书共读的意义。 拆书人是在搭建书籍与听众之间的桥梁,向听众运送知识和智慧。 帮助没有时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读||《浊世清心》,让人清醒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ff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