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过多天的反思,我的时间开销利用中,有一类被耗散的时间值得注意,那就是被浪费的碎片时间。
2.自从执行“碎片时间听得到”的策略后,碎片时间利用效率大增,但距离我想象中的标准总还是差那么一些。经反思,这一类被耗散的时间大约有4种可能。
3.第一种可能,我学了一个多小时后,学习告一段落了。于是退出界面,刷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看看简书有没有人点赞(这虚荣心)、听两首歌等等。这一系列动作大约会耗散10-40分钟时间。
4.第二种可能,我正在学习,学着学着突然退出界面,点一下微博或其他,看两眼又返回来。这里大约会耗散10秒-3分钟时间。
5.第三种可能,也没有告一段落也没有退出界面,反正眼睛没看学习界面,脑袋里发呆或天马行空的幻想去了(其实本质也是“退出界面”)。这里或许耗散有2-10分钟时间。
6.第四种可能,在启动学习之前,想着时间还早,先听两首歌放松放松(结果很可能是听了3、4首),听完再学习(因为碎片时间听得到占用了听音乐的时间,内心还是有听歌动机的)。这里大约会耗散3-15分钟时间。
7.以上4种情况(其实不止),别看单项时间很少,一天累积下来竟也有2-3小时(一统计吓一跳啊)。
8.所以,我必须构建“休息的退出机制”,把这2-3小时的耗散压缩到1-2小时(一点不留是不行的,给潜意识拥抱不确定性一个机会)。
9.怎么构建呢?我想来想去,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好拿起以前的老办法——订闹铃。只要休息,我就开启手机的倒计时功能。铃声一响,我惊醒,然后选择,继续休息还是学习,如果继续休息就再倒计时,如此直到开启学习为止。
10.我举个例子,现在学习告一段落,我倒计时10分钟,铃声响,我还想刷,接着倒计时4分钟,再响,还想刷,再给2分钟倒计时,终于,开启学习。
11.这么做为什么能有效呢?原理在于,每一次响铃都是一次“觉察”、一次“觉醒”,每一次都是启动理性的机会。这方法本质上是在创造理性系统的启动机会。在一次次响铃中,只要有一次理性成功启动,就成功了。而这么做,绝对比无意识快感下的重新启动耗时短。
12.我实践两天了,说说我的感受:首先,使用这方法的前提是你得养成休息时间设置倒计时的习惯。也就是说,实践前几天你得刻意,花注意力花脑力去刻意,刻意休息&倒计时。我试了两天,逐渐地算是有意识倒计时了。
13.而根据我这两天经验,在第一次响铃时,你内心是很舍不得停止休息的,内心强烈冲动继续休息娱乐(那清晰的牵引力啊,值得体味)。同时你会有一种惊讶——10分钟这么快就没了?原来10分钟只能刷几条微博乐呵几下评论......
14.等到第二次倒计时响铃,情况翻转了。人心真是有趣,有了第一次响铃,内心居然有“现在是在浪费学习时间”的错觉,然后就有了反作用力,反而推着你催促着你“赶紧去学习了”。于是草草刷完微博或其他,打开学习界面。
15.ok,以上就是我的一次“挣扎”。“休息要设置倒计时”这句话我居然写了上千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