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在北京这地界上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修建了不少行宫和别院,有广安门外白纸坊一带的金中都遗址,京南大兴县团河行宫和围猎的的南海子,长河边有“倚虹堂”和“紫竹禅院”,大明朝的皇帝还在去昌平皇家陵园的路上修了一座面积不大的“巩华城”供自己休息之用以解路途劳累之苦。
今儿个青山就和您聊一聊玉渊潭公园,先请您欣赏一首大明诗人王嘉谟写的一首描写玉渊潭的古诗文:“玉渊潭上草萋萋,百尺泉声散远溪。垂柳满堤山气暗,桃花流水夕阳低。春来日抱情缘黑,夜半云归玉乳迷。散发踟蹰天万里,漱流不息醉如泥”。
最初这里曾是金中都北郊有名的游览胜地,金代皇帝完颜氏曾在玉渊潭修建了一座行宫。一一九零年金朝皇帝金章宗执政后,非常欣赏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木的自然景观,原野上树木蓊郁野鸟时鸣湖水波光潋滟绿苇摇翠,湖泊众多泉水平地涌出四季不竭。便在此地修建了一座高台赐名“钓鱼台”站在高台上去欣赏“潇潇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天然雅取。那时候此地称为:“钓鱼台”或是“鱼藻池”。
元代曾有丁氏在此地修建了丁氏园林,在湖边建一亭曰:“玉渊亭”常常邀请士大夫赏景宴饮游玩赋诗为趣,俗称“百官亭”或“玉渊潭”。元朝宰相也在此修建了别墅,绕湖沿潭遍种柳树几百余株曰:万柳堂。大明万历年间(一五七三)年,神宗生母之父武清侯李伟疏通了三里河水道,在此修建了以水景而闻名的建筑。“帝京景物略”中描写道: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鸟闲,曲房人邃,藤花一架,小紫一方。由此可见当时的确有人在此修建花园。
清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乾隆帝也在此大兴土木修建行宫,将小潭疏浚成湖扩大了钓鱼台湖水面积并引来了西山的泉水,疏通原有河道并将水源引至到了阜城门的护城河里改善了京城水系。一七七四年又新建了养源斋,望海楼,同乐宫,清露堂,澄漪亭,潇碧轩等多处建筑,乾隆为这些亭台楼阁题写匾额,为西侧的瓮城城门题匾“钓鱼台”,成为清时名胜之一。到了末代皇帝溥仪时,他将此园赐给了太傅陈宝琛。京城解放前这里的养源斋一度是傅作义将军的别墅。
青山小时候到常到这里玩,隔着竹篱笆能看到那座用青砖砌成的面朝西的高台子,傍边宫殿的大门也是油漆脱落和破旧。一九六零年北京市政府将此荒废园林命名为玉渊潭公园,平整土地修桥栽树种草并疏浚河道扩挖了玉渊潭湖面,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实验水电站,就此玉渊潭和钓鱼台分开了。
后来市政府在乾隆皇帝的行宫里大规模修建和重建,虽然外面没有悬挂任何的牌子,可大家都知道这座守备森严的建筑物是“钓鱼台国宾馆”国家领导人经常在这里开会并接见到中国来访的各国贵宾。
玉渊潭公园树木繁茂绿水环绕景致极佳,尤以樱花盛开之时而名动京城。这里种植着不同品种的早樱和晚樱二千余株,每当花开之时花光映面芳香十里,那不时飘落的樱花令赏花之人恍若在仙境中,享受着天女散花带给你的得愉悦。这种樱花飘洒的壮观盛景被人们誉为“灵潭飞雪”请再次欣赏大明诗人王嘉谟的一首诗:秋满西山郁不开,空地潦水净青苔。芬芸苍藓迷平野,撩乱云霞拥古台。讵有鱼龙惊寂寞,频看雁鹜远徘徊。中原极目情慷慨,垂钓无端愧酒杯。
壬辰年三月初七
一蓑烟雨任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