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罃,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罃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资治通鉴
译文:魏国大夫王错逃奔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内乱,可以乘机攻取它。”韩懿侯于是与赵成侯联合出兵攻打魏国,在浊泽(山西省夏县附近)地方交战,大败魏军,包围了魏国都城(安邑,山西省夏县)。赵成侯说:“杀掉魏罃,立公中缓为魏国国君,然后让他们割一些地给我们,我们再退兵,这是对我们两国最有利的作法。”韩懿侯说:“不妥。杀死魏国国君,是强暴;割地后才退兵,是贪婪。不如让魏罃和公中缓两人分别治理魏国,魏国分为两半,比宋国、卫国还不如,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魏国的威胁了。”赵成侯不同意。韩懿侯不高兴,率领他的军队乘夜离去。赵成侯也只好退兵归国。魏罃于是杀死公中缓即位,是为魏惠王。
感悟:
1.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魏国内部有问题,所以给韩、赵可乘之机。
2.削弱一个国家,打败他,废君割地为其一,分而治之为其二。历史上都有先例。相比之下,一分为二,各自扶植代理人,使得一流大国变成三流,似乎在当今世界更为通行,更为技高一筹。相当于从体制上构建了长期宗主国地位,拿到了长期饭票。废君割地,是短期行为,似乎一下拿到了利益,实际上也是种下了仇恨,极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卧薪尝胆,反攻倒算。此故事中,韩懿侯的眼光独到,更为高明。
3.合伙的生意容易不了了之。韩赵因利益短暂聚合在一起,又因对利益的分配方式达不成一致而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打了胜仗,又无果而终。
如同六国合纵攻秦,人不可谓不多,势不可谓不壮,然而每次都被瓦解。
4.过早暴露目标,只有死路一条。公中缓何错之有?只是赵成侯想废魏罃而立他,最后也没立成,竟惨遭杀身之祸。
5.防患于未然,就可以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魏罃杀死公中缓,就是清除一颗定时炸弹。
6.君位之争,没有中间路线。手段铁血的魏惠王,最后胜出。
欢迎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