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律?
首先抛出答案:自律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易仁永澄老师在分享会上如是说,这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自律的意思是什么?自律和问题之间有什么密不可分的关系吗?是指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吗?
要弄清楚“自律”的意思,最快捷方便的方法,就是去看看古籍里是怎么说的。
开启探索模式。
来看一下古籍中对“律”字的解释:
1、律,均布也。——《说文》
“均布”是古代乐器的定音仪器,如果对吉他、钢琴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吉他在弹奏前每根弦都要调到标准音,而钢琴弹久了,也需要有专门的调音师来定音。这样子,全天下的吉他和钢琴应该都是一样的(暂时忽略一些高手的特殊调音)。我们古代的乐器也需要一个“均布”来定音。
清代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 这样的“律”可以理解为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统一的准则规范。
2、律,法也。――《尔雅》
3、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易经》
尔雅里面说明“律”是一种法规,易经说是纪律。军队如果没有纪律,那么就会很不利。人如果没有纪律,也会很不利吧?
结合以上对“律”的解释来看,自律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A、自己要遵守的某种统一的规范;
B、自己给自己规定的需要遵守的纪律。
如果是前者,这个“规范”又该是什么呢?谁定的规范?如果是后者,为什么自己要给自己定纪律呢?
来看看A选项,在一个国家内,自己必须要遵守的规范就是法律,由立法机构规定;可以选择遵守的是社会道德规范,由社会历史规定。
来看看B选项,这是说一个人给自己定的纪律、行为规范。
一个国家的法律和道德、我们每个人要遵守的规范,源头是哪里呢?应该是起源于一个人给自己定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后来这些规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慢慢由统治阶级制定为最低限度的标准,变成了每个人都必须要遵守的规范。比如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原本也只是他自己给自己定下的一些规范,后来经过广泛认可,自成一派。再后来,董仲舒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把孔子的一些观念变成了社会规范。
于是乎,又有个大问题:孔子为什么会给自己制定出这些纪律和行为规范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也就是阳明子所说的“良知”、“本心”。大儒们在修炼、实践过程中不断察觉到自己的“本心”,于是把“本心”要求的行为规范给写下来。
自律的定义
说到这里,我认为自律应该是A和B两个解释的结合,我尝试定义一下自律:自律就是自我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察觉到本心(有时候是科学)告诉自己的需要遵守的规范并且切实地去遵守这些规范。这样的定义有点类似“慎独”。实践其实就是知行合一,是一个人主观能动地、积极主动地来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如果是按照“本心”的这种说法,那么好的规范必然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认可,因为人的良知都是一样的。当然,在现代,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本心来确定自己行为规范。心即理,心即道。对于佛祖来说也许可以只听从本心,因为他们知道全面、具体的“道”、“理”,而作为凡人的我们,有时候必须要通过科学来片面、抽象地去了解“道”。(该说法来自于牟宗三先生的“良知坎陷”学说)
永澄老师对“自律”的研究,我认为就是经过不断实践、不断试错得出来的科学原理与方法论,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取的规范。
自律的意义——自律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实践,就是要把我们心中的计划、蓝图通过一定手段变成客观存在的对象。一旦说到了“计划”与“实现的对象”这两者的关系,那么我们就有了一对矛盾、一个问题。我们想要让这对矛盾从“计划”发展到“实现的对象”,就是要解决问题。
如果说自律就是实践中我们需要遵循的规范,那实践产生的问题想要解决,首先就要做到遵守这些规范,也就是自律。自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永澄老师的分享会中,我认识到这些规范可以是:直面现实、承担责任、承诺改变、采取行动。自律可以说是实践的前提,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那么,到底怎么做到自律呢?只要四步!一起来看一下。
自律的四大步骤
1、直面现实——看清本体真相
要自律,首先就是你要处于一个实践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你要能认清楚现实——或者我们用逻辑学上的一个术语:本体真相。本体真相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一切确实存在的事物,它们具有客观实在性。我们想要察觉真相,也只能通过看、听、闻和触摸。这也同样是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我们的感官来获得本体真相,那就如槁木死灰一般。
在《黑客帝国》中,莫菲斯向尼奥解释什么是“真”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真”就是大脑的电信号一个人所能认识到的现实,只能是通过这样的电信号来认识。我们在看、听、闻、觉的过程中产生的神经电信号,就是我们能够认识现实的唯一来源。因此如果真的像《黑客帝国》里有了“神经交互模拟(Neural-Interactive Simulation)”,也就是所谓的“虚拟世界(The Matrix)”,那将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人工智能能够设计出一套完美的系统来,那人类只能永远活在程序中了。要像电影中Zion里的人那样可以真正的认识真实世界,几乎就不可能了。我们没得选择。
我们是不是活在像影片里所说那样的“虚拟世界”中呢?我们的时空外面是不是还有个真实的世界?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有,也许没有,两种情况都解释得通。这就好像我们问:宇宙大爆炸的背后是不是有个神在推动呢?也许有,也许没有,两种情况都解释得通。在没有更充分证据之前,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奥卡姆剃刀”原则,选择简单一点的理论,也就是没有“虚拟世界”,宇宙大爆炸背后也没有神。
值得庆幸的是,在电影外的我们的真实世界中,我们是可以选择的:活在真实世界中,亦或是活在幻想世界中。
选择活在真实世界中,“直面现实”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本体真相,认识那些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与事件。比如在分享会中的案例关于11月要提交论文的问题,这就是一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个事实。
选择活在真实世界中,那我们就要意识到,我们身边的触发器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一个微小的东西或都可能触发大象的动机,保护好理性自我的动机很重要。那是成长的动力。
选择活在真实世界中,那就不能只是关注当下的、片面的现实,行为不能被任意的触发器给带走了,要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面临的问题。比如说现实就是要准备论文的急切心情,是要和舍友出去玩的心情,两个都是现实,如何选择很重要。积极主动教会我们要选择有利于价值积累的事情。
尼奥是怎么真正的成为“救世主”的?是因为他选择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先知告诉他,要“了解自己”,就是要让他清楚自己接下来要面临的选择:自己要不要成为救世主?摆在他前面的路有不少,全靠自己的选择。
Know Thyself2、承担责任——心外无物
上面说到了,我们认识现实的唯一途径就是我们的感官获取电信号后传输到我们的大脑中。因此,人类所能感知到的客观实在只能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大脑中,只跟我们自己有关系,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你看到的花是你心中的花,不是他人的花,不是土地的花;
你听到的音乐是你心中的音乐,不是他人的音乐,不是演奏者的音乐;
你闻到的花香是你心中的花香,不是他人的花香,不是花的花香;
我们所能感知到的这些客观实在,都只跟自己有关,跟他人他物有什么关系呢?
看到了花、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音乐,才知道自己心在何处,才知道现实世界在何处。
王阳明晚年讲学,特地要说一个“必有事焉”,只有心里有事,心与事才可显现。这不是唯心主义,不是在说“物质依靠意识而存在”,也不是唯物主义,不是在说“意识依靠物质而存在”。这是物与心两者的折衷,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印证、显现,不可分离的关系。
《传习录》里的陆澄问一节中有这么段对话:
先生曰: “你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
对曰: “尝闻人是天地的心。”
曰:“人又什么叫做心?”
对曰: “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塞天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府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由此可见,没有人的心,事物又在何处?没有事物,又何处得知我们的心?事物都是和我们的心有关的事物,我们的心一定是照见事物的心。因此,如果我们不去承担起事物的责任?还有谁可以呢?心外无物,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黑客帝国》的前半节一直在铺垫,在说明那些特工有多么强大,多么难以战胜。这都是为了凸显莫菲斯被特工劫走之后尼奥所面临的困境,为了凸显救出莫菲斯的难度。但是尼奥还是勇敢承担起来了,不管问题有多么严重,他还是选择自己去解决,他决定要改变。
莫菲斯被特工劫走之后,尼奥认清了现实,想起了先知告诉他可以做出的选择:是要让莫菲斯死,还是自己死?这其实也是在选择是否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在选择要不要成为“救世主”,因为真正的“救世主”肯定敢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当然我们知道,尼奥明白了这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相信自己可以救出莫菲斯。于是他即使知道自己会死,也毅然决然地承担起责任。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知死愿往的勇气让我想起了苏格拉底为真理而死,荆轲知死而愿往刺秦,和电影《勇敢的心》里的威廉·华莱士追求自由的心。华莱士最后在行刑台上长啸而出的“Freedom”,是真正的自由。
3、承诺改变——制定计划、描绘蓝图
仅仅决定要承担责任,还是不够的,接下来必须要能够制定出相应、合适的计划。在这一步,如果尼奥没有崔妮蒂的帮助,那他也不能做出改变,或者做出的改变会无效。因为崔妮蒂对“虚拟世界(The Matrix)”更加熟悉,她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律和经验来制定出合适的计划来。
短期的自律相对与长期自律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短期自律应该是长期自律的一部分,而要做好长期自律,我想首先要做好目标管理,认清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我高中时代有部很火的日漫叫《叛逆的鲁鲁修》,主角鲁鲁修曾说过:“人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不断反抗这个世界。”世界如此之大,我们没看过的东西还有很多,有很多的可能性我们看不到。如果不满意就反抗吧,在挣扎中感受苦恼,在跨越困难后享受快乐。人类最美之处莫过于此。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很早之前看到的日本励志广告:《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
日本励志广告《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
4、采取行动——改造世界
人人都想要自由:自由就是可以想吃的时候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想学习就学习。但是如果你在想学习的时候却跑去玩、去吃东西、去逛街,那就不是自由。你在玩的时候还会一边想着学习,那怎么爽快呢?那是偏离了本心的。自由是能够在遵照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不仅仅是会产生物质结果,同时也在修炼我们的心性。
为什么人人渴望自由?因为自由才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但是如果你心里所想和身体所行不一致,那就会产生内耗,会产生情绪,就不会快乐。所以,一定要知行合一,才不内耗,才能幸福。
小结
直面现实是为了让我们全面地看清楚自己面临的选择;
推迟满足感是选择有利于价值积累的道路;
承担责任是一种知难而进的勇气;
敢于改变是人类生活至美之处;
采取合适的行动是获得内心幸福的必经之路;
自律是真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