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774482/18278561f67be47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74482/091db965a5f96f20.png)
西安城墙历经沧桑,最终却以雄伟庄严的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其间饱经磨难和伤痛。
西安现在的城墙是在唐代长安城的基础上扩建得来的。朱元璋建政后,全国各地大修城墙,西安为西北重镇,则当时中央政府相当重视,加宽了北城和东城,也形成现有的四方结构。起初全是夯土打制,护城河也重新挖淤,引水,形成现有城墙的基础结构。
明代晚期西安巡抚又给土质的城墙贴上了城砖,猛将孙传庭又重新修缮了东南西北四大城门,使城门具有箭楼,瓮城,和城门三重结构,使西安城墙具有了现在的视觉效果。
每次战乱都使城墙受到很大伤害,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使西安城墙饱受摧残。
清朝雍正和乾隆年间对城墙又进行了数次修缮,当时朝廷给的建议是‘从其旧,不惜费’,就是不考虑预算按照以前的设计和规模来修缮。而这条建议成为以后历代修复城墙的指导思想。乾隆年间这次修缮历时五年,耗资巨大,成为当时陕西的头号工程,维护了现有城墙的庞大规模。
民国时发生在西安的‘二虎守长安’是长达8个月的艰苦防守战。1926年河南军阀刘振华率军队12万攻打西安,当时西安守将杨虎城,李虎臣率军2万和西安市民拼死抵抗。城墙发挥了墙高沟深的优势,保护了西安人免受涂炭。西安的革命公园就是为了纪念这次战役超过万名的死难烈士而修建的。这次防守战对西安城墙尤其对长乐门和永宁门的损毁严重。后来民国政府也陆陆续续进行过几次小的修缮,但因为经费问题,成效不大。抗战时期,城墙又成为西安人的防空洞,居民在城墙上打洞居住抵挡日军的空袭。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整体的城市规划是保留明代的城市道路格局。城区内只设立政府机构工贸企业和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工业在离城5公里以外的地方。这样明城的规模被完全保留下来。并且,城墙内不能有高层建筑,不能影响城墙的视觉。最早只有东西南北4大城门,为了交通方便,有在城墙上开挖了许多豁口,就是现在的朝阳门,玉祥门,等等十几个门。这时城墙已没有实际的用处,西安缺水,也缺排水的设施,护城河是西安的排污口,常年臭气熏天。好多地方城砖脱落,城墙里面被单位和市民打成各种各样的洞子挪做它用,下雨就有倒塌的危险。
于是就有了城墙是拆还是留的争论,主张拆掉城墙的一方考虑城墙拆掉后将腾出来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交通得到极大改善,不用再穿城而过。83年西安政府决定全面修复城墙和护城河,并且环城建一个林带,使顺城巷,城墙,环城林,护城河成为一个四位一体的景区。当时政府财力有限,动员了几十万次的义务劳动。直到今天城墙工程的再改造仍然进行中,但城墙早已作为西安的形象大使迎接着八方来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