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译注之二十

《道德经》译注之二十

作者: 建业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21:47 被阅读0次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

绝学,无忧。

  抛弃那些显学(成功学,厚黑学之类),人就不会有太多的忧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唯诺诺与刚正不阿之间又能差多少呢?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欣赏与厌恶之间又能差多少呢?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那些人们所害怕的东西难道非得害怕不可吗?

荒兮其未央哉!

  这种从未停歇的社会风气真是让人心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人们喜欢热闹,一遇到热闹的事,他们就像赴盛宴一般,又像是春天登台赏春一样心  情愉快。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而我却独自待着,对热闹的事漠不关心。我混混沉沉,就像是刚生下,还不能称作是“孩子”的婴儿。我疲倦闲散,就好像无家可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大家都显得“已经达到了目标,而且有所盈余。”,可我却总是显得若有所失。

我愚人之心也哉!

  我真是笨蛋不是吗!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们对什么事儿都弄得清清楚楚,而我却迷迷糊糊,搞不清楚状况。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俗人们明察秋毫,而我却闷不做声。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这其中的境界辽远广阔好似大海,又如疾风,永不停息。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大家都是有本领的人,可就只有我顽劣,好似粗鄙之人一般。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确实与众不同,可我认为可以从一个善意的客体那里汲取营养是非常可贵的。

相关文章

  • 《道德经》译注之二十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 《道德经》译注之九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

  • 《道德经》译注之 八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

  • 《道德经》译注之 一

    作者爱读古文,时常觉得古文虽古,其中道理却不古。今天虽然是一个新的时代,但人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人性从来就没发生过改...

  • 《道德经》译注之 二

    《道德经》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道德经》译注之 三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 《道德经》译注之十三

    寵辱若惊,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惊?寵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謂寵辱若惊。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

  • 《道德经》译注之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

  • 《道德经》译注之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 听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繩...

  • 《道德经》译注之 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译注之二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yh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