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强者心路
《道德经》译注之 一

《道德经》译注之 一

作者: 建业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8-14 22:24 被阅读171次

作者爱读古文,时常觉得古文虽古,其中道理却不古。今天虽然是一个新的时代,但人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人性从来就没发生过改变。因此,大可从古文中拾遗,找到前人的智慧,改变我们今天的生活。

近来无事,便把这篇《道德经》略作译注,本是一家之言。难免贻笑大方,发出来图大家一乐。有欠妥之处,还望指出。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  : 讲述“天道”与“玄德”的经文

天道: 天地之间的普遍规律

玄德: 遵守天道的言行,被称作具备“玄德”

因此,《道德经》  这个名字表示:这是一篇讲述世间规律,以及怎样按着规律做事的文章。

道可道,非常道。    :“天道”是可以讲述的,但不能用寻常的方式来讲述。

名可名,非常名。    : 我们也可以给“名”取名字,而这种名字显然也与寻常的“名字”有区别。

无名,天地之始。    : 天地初创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名字的概念。

有名,万物之母。    : 人们开始学会给事物起名字的时候,心中才有了万物的概念。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所以说,人要保持无欲无求的状态,这样才能看到诸事的妙处

常有欲,以观其徼。    : 但同时,又要有所追求,这样才能看出事物发展的极限在哪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这两者(无欲 与 有欲)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名字不同罢了,本文中把它们称作同一个东西,叫做“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玄”的两种状态之间不停地变换,是领悟诸事之妙的法门。

相关文章

  • 《道德经》译注之 一

    作者爱读古文,时常觉得古文虽古,其中道理却不古。今天虽然是一个新的时代,但人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人性从来就没发生过改...

  • 《道德经》译注之九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

  • 《道德经》译注之 八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

  • 《道德经》译注之 二

    《道德经》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道德经》译注之 三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 《道德经》译注之十三

    寵辱若惊,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惊?寵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謂寵辱若惊。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

  • 《道德经》译注之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

  • 《道德经》译注之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 听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繩...

  • 《道德经》译注之 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

  • 《道德经》译注之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译注之 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mb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