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读《左传》之两百零七成公十六年 上

读《左传》之两百零七成公十六年 上

作者: 俭是宝 | 来源:发表于2022-12-05 12:26 被阅读0次

      【经】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

      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郑公子喜帅师侵宋。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晋侯使栾黡来乞师。

      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

      楚杀其大夫公子侧。

      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不见公。

      公至自会。

      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

      曹伯归自京师。

      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

      冬十月乙亥,叔孙侨如出奔齐。

      十有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郤犫盟于扈。

      公至自会。

      乙酉,刺公子偃。

      【传】

      十六年春,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阴之田求成于郑。郑叛晋,子驷从楚子盟于武城。

      夏四月,滕文公卒。郑子罕伐宋,宋将鉏、乐惧败诸汋陂。退舍于夫渠,不儆,郑人覆之,败诸汋陵,获将鉏、乐惧。宋恃胜也。

      卫侯伐郑,至于鸣雁,为晋故也。晋侯 将伐郑,范文子曰:“若逞吾愿,诸侯皆叛,晋可以逞。若唯郑叛,晋国之忧,可立俟也。”栾武子曰:“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伐郑。”乃兴师。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郤至佐新军,荀[插图]居守。郤犫如卫,遂如齐,皆乞师焉。栾黡来乞师,孟献子曰:“有胜矣。”戊寅,晋师起。

      郑人闻有晋师,使告于楚,姚句耳与往。楚子救郑,司马将中军,令尹将左,右尹子辛将右。过申,子反入见申叔时,曰:“师其何如?”对曰:“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故《诗》曰:‘立我烝民,莫匪尔极。’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厖,和同以听,莫不尽力以从上命,致死以补其阙。此战之所由克也。今楚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渎齐盟,而食话言,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民不知信,进退罪也。人恤所厎,其谁致死?子其勉之!吾不复见子矣。”姚句耳先归,子驷问焉,对曰:“其行速,过险而不整。速则失志,不整丧列。志失列丧,将何以战?楚惧不可用也。”

      五月,晋师济河。闻楚师将至,范文子欲反,曰:“我伪逃楚,可以纾忧。夫合诸侯,非吾所能也,以遗能者。我若群臣辑睦以事君,多矣。”武子曰:“不可。”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郤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箕之役,先轸不反命。邲之师,荀伯不复从。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先君之事矣。今我辟楚,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译文

      【经】

      十六年春季,周历正月,天上在下雨,地上的树木却结着冰。

      夏季四月辛未日,滕文公去世。

      郑国公子喜率领军队攻打宋国。

      六月丙寅日,这天是初一,有日食。

      晋侯派遣栾黡来鲁国请求援兵。

      甲午日,六月的最后一天,晋侯和楚子、郑伯在鄢陵交战,楚国、郑国的军队被打败。

      楚国杀掉自己的大夫公子侧。

    秋季,鲁成公和晋侯、齐侯、宋华元、邾子在沙随会盟,晋历公不愿会见鲁成公。

    鲁成公从会盟处回国。

      鲁成公与尹子、晋侯、齐国佐、邾国人一起攻打郑国。

      曹成公从京师回国。

      九月,晋国人拘捕了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又在招丘这个地方把他释放了。

      冬季十月乙亥日,叔孙侨如逃到了齐国。

      十二月乙丑日,季孙行父和晋国的郤犫在扈地结盟。

      鲁成公从盟会的地方回来。

      乙酉日,鲁国暗杀了公子偃。

      【传】

      十六年春季,楚共王从武城派公子成用汝阴的土田向郑国求和。郑国背叛晋国,子驷跟随楚子在武城结盟。

      夏季,四月,滕文公去世。郑国的子罕进攻宋国,宋国将鉏、乐惧在汋陂打败了他。宋军退兵,驻扎在夫渠,不加警备。郑军伏兵袭击,在汋陵打败了他们,俘虏了将鉏、乐惧。这是由宋国仗恃打了胜仗而不加戒备。

      卫献公发兵攻打郑国,到达鸣雁,这是为了晋国的缘故。晋厉公打算讨伐郑国,范文子说:“如果按照我的愿望,诸侯都背叛,晋国的危机可以得到缓和。如果只是一个郑国背叛,晋国的忧患,可能马上就会来了。”栾武子说:“不能在我们这一辈执政的时候失去诸侯,一定要进攻郑国。”于是就发兵。栾书率领中军,士燮作为辅佐;郤锜率领上军,荀偃作为辅佐;韩厥率领下军,郤至作为新军辅佐。荀罃留守。郤犫去到卫国,乘机到齐国,请求两国出兵。栾黡前来请求出兵,孟献子说:“晋国可能得胜了。”四月十二日,晋军出兵。

      郑国人听说晋国出兵,就派使者报告楚国,姚句耳同行。楚共王救援郑国。司马子反率领中军,令尹子重率领左军,右尹子辛率领右军。路过申地,子反进见申叔时,说:“这次出兵会怎么样?”申叔时回答说:“德行、刑罚、和顺、道义、礼法、信用,这是战争的手段。德行用来施予恩惠,刑罚用来纠正邪恶,和顺用来事奉神灵,道义用来建立利益,礼法用来适合时宜,信用用来护守事物。人民生活优厚,道德就端正;举动有利,事情就合于节度,时宜合适,生产就有所成就;这样就能上下和睦,相处没有矛盾,有所需求无不具备,各人都知道行动的准则。所以《诗》说:‘安置百姓,没有不合乎准则。’这样,神灵就降福于他,四时没有灾害,百姓生活优厚,齐心一致地听命,没有不尽力以服从上面命令的,不顾性命来弥补死去的战士的空缺,这样就是战争所以能够胜利的原因。现在楚国内部丢弃他的百姓,外部断绝他的友好,亵渎神圣的盟约而说话不讲信用,违反时令发动战争,使百姓疲劳以求快意。人们不知道什么是信用,进退都是罪过。人们为他们的结局在担忧,还有谁肯去送命?您还是尽力做吧!我不会再看到您了。”姚句耳先回来,子驷询问情况,他回答说:“楚军行军迅速,经过险要的地方行列不整齐。动作太快就会考虑不周,军容不整齐就丧失了行列。考虑不周、行列丧失,怎么能打仗?楚国恐怕不能依靠了。”

      五月,晋军渡过黄河。他们听说楚军将要到达,范文子想要回去,说:“我们假装逃避楚国,这样就能够缓和忧患。会合诸侯,不是我所能做到的,还是遗留给有能力的人吧。我们如果群臣和睦以奉事国君,这就够了。”栾武子说:“不可以。”

      六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范文子不想作战。郤至说:“韩地这一战,惠公失败归来;箕地这一役,先轸不能回国复命;邲地这一仗,荀伯又失败,这都是晋国的耻辱。您也了解先君时代的情况了。现在我们逃避楚国,这又是增加耻辱。”范文子说:“我们先君的屡次作战,是有原因的。秦国、狄人、齐国、楚国都很强大,如果我们不尽自己的力量,子孙将会被削弱。现在三强已经顺服,敌人仅楚国而已。只有圣人才能够外部内部都没有祸患。如果不是圣人,外部安定,内部必然还有忧患,何不放掉楚国把它作为外部的戒惧呢?”

    楚共王先策动郑国反叛晋国,破坏了晋楚之间的和平条约,郑国攻打宋国先吃了败仗,结果宋国人自己得意忘形,乐极生悲被郑国人杀个回马枪,主将都被俘虏了。这应该是下文鄢陵之战的导火索了。

    因为宋国兵败,晋国又让卫国出兵,卫国可能不愿单独与郑国交战,虽然出兵却没有开战,只是表示威慑的态度。晋国只好自己出兵,只是晋国自己国内的意见也不统一,这一段战前的情况说明,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晋楚两国国内意见都不统一。

    晋国方面,范文子显然认定晋国的内忧大于外患,郑国背叛对晋国的名声虽有影响,却不会对晋国造成实质的危害,不如为晋国留个相当的对手,以保持晋国君臣的警惕性,这就是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身为正卿的栾书显然不愿意在自己执政时期留下污点,一力主张教训郑国,而且行动迅速,根本不等待盟友,我们看经文栾黡到达鲁国是在六月,另一路往齐卫寻求盟军的郤犫估计也差不多。而六月,晋楚已经开战了。

    另一方面,楚国出兵救郑,老臣申叔时也不看好,认为楚国自己先背叛盟约,不是站在正义的一方,军队就没有坚定的信念。郑国的姚句耳,看到了楚军的行动后,也对援兵失去了信心,而他的看法无疑传递给了郑军,让郑国对楚军也失去信心,导致郑楚之间的军事行动出现分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左传》之两百零七成公十六年 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ti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