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新雇了一个女佣,到家里来帮忙。晚上,老太太看见女佣房间灯亮未熄,
就问道:【阿铃,怎么这么晚还没睡啊?】
【太太,您还没睡,我怎敢睡觉啊!】女佣乖巧地回答。
老太太一听,心里很高兴,心想新雇的女佣一定很听话、温驯。
隔天早上,老太太看女佣还没起床,就叫说:【阿铃,怎么这么晚还不起床?】
【太太,您还没起床,我怎敢起床?】女佣温和地说。
老太太一听,气死了,大声骂道:【阿铃,你是不是要死啦!】
女佣还是轻声温驯地说:【太太,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萨迪在《蔷薇园》中说到的那句话,话不像话最好不说,话不投机最好沉默。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说话之前,必须考虑到说话的对象、时间、地点和方法,也要思考话语的言辞敏感性,是否会有负面效果?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对于现代人来说,沟通说话尤其是一门重要的技巧,一句话说的好与不好,直接会影响事情的最终走向。不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和朋友的聊天中,以及在一些重要正式的商务场合中,说话尤其要格外注意,有可能你的一句无心之话,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很多职场人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面对领导相同的提问和要求,有些人就因为懂得说话的技巧,能巧妙把握领导心思,更能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换位思考,结果就得到领导大加赞赏,紧接着就是升职加薪。而自己就因为不会说话,分分钟被别人辗轧下来,最后心里还委屈的想着,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还不如别人一句话来的有用。
如此看来,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更是需要技巧。而让我明白“说话是需要技巧的”,正是从卡洛琳.塔格特的这本《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这本书主要提供了多种谈话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比如私人聚会、婚礼、面试、约会以及工作中和领导、同事的沟通,都是可以拿来直接运用的。
比如作者在书中讲到的关于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时提到的技巧。首先在谈话之前,可以提前为谈话准备一个备选话题,这个话题既能让对方觉得你有趣又能进一步推进谈话进行下去。
那什么样的问题能够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有趣的人呢?书中给出了一些参考,比如
在闲暇时光里,你都做些什么真正喜欢的事情?
最近读了或者看了什么令你深思或者发笑的东西?
最近听到过什么奇怪或者搞笑的事情?
书中同时指出,如果你鼓励对方谈论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热衷的事情,他们就会相信你真的是一个有趣的人,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和你聊天让他们很开心,聊天内容都是关于他们自己的。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生活中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就是那种很会聊天和说话的人。每次聊天都能照顾好身边人的情绪。即使说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他也不会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滔滔不绝,而是会贴心的转移到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上,所以每次和他聊天都会觉得很愉快,他在和我们的谈话中,也懂得适时地做一个倾听者,让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人,其实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因为他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愿意为别人着想,而不是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
我本就是一个性子比较急,说话也比较直的人。这一点可能在生活交友上会觉得是一个优点,但是放到工作上如果掌握不好技巧,反而会适得其反。
想起自己当初刚进入职场的那一年,就是因为还抱着当初那种有话直说的想法,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和想法,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当然的去想,认为这个问题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才是对的,把自己所有的问题和想法一股脑全说出来,结果却在领导面前处处碰壁。
后来慢慢变得成熟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没有站到领导以及公司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的想法执行起来并没有可操性。
关于如何在职场中换位思考的去考虑问题,《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这本书也给出了答案。我们都知道,职场是个讲究能力价值的地方,它不同于其他社交场合。因此相比起其他纯社交性质的对话,工作场合的对话更要求我们去考虑对方的需求和期望。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该在哪些场合和时间说,这都是有讲究的,千万不要盲目的自说自话,这是职场禁忌。
互联网时代要求人们不仅仅是一个只会“默默”耕耘的黄牛,还需要人们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百灵鸟。如果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我们就能事半功倍。
因为会说话,你就能在人们面前谈笑风生,侃侃而谈;
在上司面前不卑不亢,应付自如;在陌生人面前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在谈判桌上,风起云涌,游刃有余;
在经商路上,字字珠玑,金言玉语,舌转乾坤…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曾经因为没有掌握好说话的技巧,而在工作中失去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机会,亦或者是因为不会和陌生人搭讪,错失很多结交人脉的机会,那就应该看看卡洛琳.塔格特的这本《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作者在里面提到的技巧和建议,都是在生活中的各个场合都很实用的。书籍的最后作者提到的十条黄金法则,更是总结了谈话的十条最佳技巧,相信你在看了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因为会说话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