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成长顿悟时刻

作者: 一弯静水流深 | 来源:发表于2022-07-14 06:30 被阅读0次

            随着人们对所谓心理教育的关注度提高,人们应用很多心理学理论去发展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应用起来却没有书包里说的那么的顺手或者说立竿见影,其实,或许不是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有问题,而是我们个人的习惯,传承,环境不同。

            我在没结婚以前,特别讨厌原生家庭里的一点,是我妈妈无处不在的叹息声。我妈的叹息声成为我童年的噩梦。其实,我妈从来没有因为我的学习成绩或者行为方式打过我。但是,她的眼睛是无孔不入的,她会对着我唉声叹气,甚至在我做错事的时候,在斥责我之后,转身离开的时候,会不经意的再低声嘟囔一些什么,我的大脑当时猜测和脑补:她在批评完我之后表达对我的失望和无可救药的感慨。所以,我一直觉得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一种莫名的无力感,或许源于家长没有说出口的但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对我的失望,非常刺痛我。但是当我结婚以后,在有孩子之前我没什么感觉,随着孩子的出生,有时候夫妻之间会有更多的矛盾。这时候,我也会在和丈夫争论完以后,以他刚刚能听到的语气,但是不对着他嘟囔对他深深的失望。他有时候就会无奈的抓狂。而我刚开始只是认为,我那样表现也恰恰是因为怒气未消。后来,我在一次正念中练习,才猛然觉得我现在的样子其实就是我妈对待我自己的样子,这种方式很伤人,回忆起当时自己的愤懑,我就会在与孩子爸爸争论完之后,转身刻意做一个封闭嘴巴的动作,让理智的争论占据上风,不再去感性的增添懊恼。这样做了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和丈夫的情绪都能在较短的时间没内归于平静。这让我认识到,原生家庭只是不知不觉影响了我们,而我们如果想做自己,则需要克服对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的刻板印象,勇敢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重塑自我。

            认识并重塑自我,是一定程度上摆脱原生家庭习惯的主动性思维。因为,我们的人格一般会受遗传,童年经历以及关键事件遭遇等相结合产生的影响。我们的人格是先天倾向性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人格行成的过程,往往被动性大于主动性。我们其实是无形中被环境所塑造而不自知。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应用一种元认知(对自己认知的主动认知)来分析,看清自我,所谓的原生家庭就会成为潜移默化影响自己的外部条件。所以,我们得主动出击,重塑理想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在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的互动中,对自我进行有意识的调整。只有能充分应用理智倾听自己内心和谐的爱的声音,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跳出习以为常的束缚,做真正的被自我肯定的让别人舒服的自我。(本段有引用《高手父母》观点)

            所以,尽管我们认识了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但是了解了原生家庭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只是为了让我们认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自己。至于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自己,是需要自己不断修炼,改变的。所以一句话,认识原生家庭只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否则,抱着原生家庭痛彻,则毫无价值。所以,做一个主动出击赢得自我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成长顿悟时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dx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