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43912/5a772881e66a9ec7.png)
在金融领域,杠杆就是借钱。
你能用多大的杠杆,本质上就是你能借到多少钱,然后把这些钱化作资本的力量,从而撬动更大的收益。
形象的想起阿基米德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地球。
在企业的发展中,我们也可以用支点和杠杆来理解做大做强的逻辑。
刘润老师把一个企业的核心可复制能力比喻成支点,而如何利用这个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关键就要看杠杆了。
一个企业能够长久的盈利,那么必然有其护城河。护城河能帮你挡住竞争对手,但是不一定能做大做强,就像很多非常知名的风味餐馆,还有那些特色百年老店,生命力很强劲,但是就是做不大。
因为这里的关键,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可以复制,可以复制的竞争力,才是支点。
那么哪些是可以复制,哪些是不能复制的呢?
一般我们说起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往往是指什么?产品?团队?资金?品牌影响力?
那么这些里面什么是可以复制,什么是无法复制的呢?
首先我们看产品,好的产品不是支点,做好产品的流程才是。
很多人对于日本的那种工匠精神,百年老店特别的钟爱,因为纯手工工艺背后有独特的价值感,稀缺感。
但是这种纯手工是无法复制的,只要换一个人就没有了这个独特性。
再比如经常冒出来的疑惑,全世界的老外都知道中国菜好吃,但是为什么开遍全球的却是麦当劳呢?
因为咱们中餐的菜个性化太严重,盐少许,炒至金黄这种描述太主观了,换个厨师味道也许就不一样了。而麦当劳的薯条是在多少度的油里炸几分几秒都一清二楚,自然就能控制口味。
产品不是杠杆,那么团队呢?或者说优秀的人才呢?
优秀的员工依然不是支点,产生好员工的制度才是。
一两个员工忠诚、优秀的确可以让老板感动,但是这个忠诚和优秀背后的原因是普遍原因么?
曾经有个朋友,因为实习期生了一场病,休假了好几个月,但是老板依然给发了底薪,甚至在住院期间垫付了医药费。这让我那个朋友非常感动,加上她本人也是个安逸性子,于是就一呆七八年。
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特殊的,无法被复制,你不可能说每个员工都遭个难,让你去拯救的哈。
况且有些员工也不吃这一套。
所以,这时候我们要看如果你把所有员工全部换掉,今天的奖励制度能让员工一样鞠躬尽瘁么?能把员工的动力,从个人觉悟,变成系统带来的激励和动力么?
只有这样,才能在你公司扩展的时候,同样复制出一群又一群的优秀员工出来。
产品和员工都不是支点,你可能会说那用户肯定是了吧?
然后好用户也不是,获得好用户的方法才是。
你把健身馆开在了全市最著名的加班公司旁边,所以生意特别好。你成功的原因是这一群加班严重的强需求用户,但是如果你想要开第二家,去哪里找同样的一个聚集地呢?
所以好的用户不一定跟着你走,但是你找到好用户的方法论是可以复制的。
其实纵观很多很多成功,不管是个人的成功还是企业的成功,他们的单点成功都是很难复制的。
因为他们都没有找到导致自己成功的关键核心支点,然后就开始加杠杆。
那么加什么杠杆呢?有哪些杠杆可以用呢?
首先,第一根杠杆,当然是团队。
比如麦肯锡,他有了核心的方法论,还有成套的知识库,这些共享的方法论和智慧,比如七步分析法,比如MECE法则等等,只要有一群优秀的团队,就可以不断的复制复制各种成功方案。
第二根杠杆,当然就是产品了。
就像上面麦肯锡方法论里非常出名的金字塔原理,芭芭拉在麦肯锡的时候,她只能通过售卖自己的时间来获得回报。
每接受一个单子,只能用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时间去交付产品。
但是当她从麦肯锡出来以后,写了著名的《金字塔原理》,把麦肯锡的方法论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产品杠杆。
把你的智慧,方法论通过产品的方式扩张了你的影响力,也大大提高了你的智慧所覆盖的服务人群。
最后一根杠杆,那就是杠杆本身——资本。
还是麦肯锡,公司的方法论是核心支点,你可以用团队杠杆,也可以用产品杠杆,同样,最厉害的肯定是资本的杠杆。
比如你用你的知识库分析出一家公司的问题,然后用资本收购这家公司,收购以后用你的成型的方法论重新改造一番,等它的股价上升以后,转手卖掉,获得高额回报。
这就是著名的贝恩咨询模式。
从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回到个人的发展身上,毕竟每一个人同时也是一个公司。
那么找到支点当然就是关键,然后再去用杠杆。
太多人在没有弄清楚自己的支点,甚至于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支点的时候,就开始去创业,去使用资本杠杆,那么创业失败的概率肯定是相当的高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大学生创业不一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至少从成功的概率上来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