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法三剑客(中篇)
董晓闲
摘要
本文讲述的方法是通过对目标对象进行一定的结构拆解而实现问题解决,该方法适合于有一定基础的人,不适合刚工作或进入一个行业的人。
一、引言
很多人到了工作的第5-7年会出现工作倦怠。我们希望解决职业倦怠的问题,但分析来分析去,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
如果我们能够把问题拆解开来,那么事情将会变得更容易。
实际上,问题原因主要是工作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等四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初始假设找到问题的根源。
首先假定家庭原因导致的工作缺乏干劲,然后寻找证据。
如果每天花费很多上班时间跟子女沟通,那么导致我们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是家庭原因。假设成立了。
如果我们没有家庭方面的麻烦事情,那么假设就是不成立的。
但我们不能只凭经验与直觉就确认问题的原因。
网上流行的说法认为工作的第5-7年出现倦怠是因为我们到了能力的天花板了。
但这不一定是唯一说法,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人可能因为工资低,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
如果我们能够应用解构思维,我们就可以更快找到问题根源并解决问题。
二、定义主题
解构——在精准认识问题的前提下将问题分解为几个关键部分,进而实现问题解决。
大部分的事情、问题等,都可以分为流程性和非流程性的。
流程性事物是指一件事的发生有着先后顺序,没有前面的步骤,后续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
给客户发一批货,要先定下装货车子及发货时间,最后才是给客户发货。这2步是不可能倒转过来的。
而非流程性事物,则是指事情的发生不依赖于各部分的先后顺序,通常涉及到诸如组织框架、文章结构、空间不同、逻辑关系等原因。
举例来说,3月份你要完成2件事,你要见一次长期在武汉生活的朋友A,要在上海参加一个化工行业的国际会议,时间是3月17日-3月20日。这2件事的发生并无先后。
另外,涉及到组织的部门、文章的结构之类的事情,并不依赖于时间的先后顺序。
我们要写一篇文章,可以先写序言,也可以先写正文,还可以先写结论。
三、解构的应用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是解构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
晓闲曾举例“广东人将人分类的例子”,我们能否找到几个可能的原因呢?
通过解构思维,我们可以找到可能答案。但这句话有些含混不清,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在不明白其准确意思时,我们难以进行有效拆解。
比如“凡是出生在广东以北的人都是广东人眼中的北方人”;
比如“不管出生在哪,只要长期生活在广东以北的人都是广东人眼中的北方人”;
比如“即使出生在广东,现在常年定居在广东以北的地方的人也是广东人眼中的北方人”。
如果在还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时就开始忙于寻找可能原因,我们可能会走入误区。
“凡是出生在广东以北的人都是广东人眼中的北方人”与“即使出生在广东,但现在常年定居在广东以北的地方的人也是广东人眼中的北方人”,出现这两种认知的原因并不相同。
但如果能够把整句话精确到“出生在广东省并一直住在广东省的人将出生在广东省以北的省份并一直生活在广东省以北的省份的人称为北方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应该会更容易。
2.拆解问题
弄清楚问题的准确定义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拆解问题了。拆解需要通过分析流程或结构来完成。
流程性对象的与非流程性的拆解应用的知识与技能是不相同的。
A.流程性对象
对于流程性对象,我们需要找到对应的流程。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与经历自创模型;也可以咨询请教其他人,总结出相应的流程;也可以套用现有的流程。当然套用现成流程分析问题的效率更高。
一些销售理论把销售分为客户定位、建立关系、引导需求、提供方案、提供服务、服务跟进等几个步骤。
以销售案例为例,比如联系多家客户时发现对方都没听过你的产品,我们可以直接套用销售理论去找问题原因。
基本可以判断问题出在定位客户、建立关系上,而引导需求、提供方案并不是问题的原因。
B.非流程性对象
对于非流程性对象,我们要通过逻辑分解,找到问题的关键维度。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思维风暴、请教他人、看书、看视频与听音频等。
比如公司过去10年利润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而从3年前开始,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开始下降,去年只有2%。
要找到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我们就需要将利润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我们可以分为宏观原因、客户原因、自身原因、竞争对手原因等原因。
3.初始假设与验证假设
假设法可以让我们快速得出结论。
具体方法是先做出初始假设,然后寻找证据对初始假设做出验证,证实其是真是假。
流程性对象
以前文提到的销售案例做出说明与解释。
做出初始假设——定位错误。
要验证假设,我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看这个公司用不用这种产品;也可以利用领导的圈内人脉,或利用自己行业内的人脉关系确认信息是否有误。
如果多种途径都证实这家公司并不使用我们销售的产品,那么就证实定位出错了。
如果对方使用这种产品,那么假设出错,问题可能出在了建立关系上。
完成了对定位假设的初始假设与验证之后,还需要对建立关系做出初始假设并进行验证。
做出初始假设——关系错误。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进行多种拆解。
[if !supportLists]1. [endif]联系的部门不正确;
[if !supportLists]2. [endif]联系的部门正确,联系的人不正确;
[if !supportLists]3. [endif]自己的沟通方法不好让对方产生了负面看法;
[if !supportLists]4. [endif]与对方存在某种利益冲突;
当然还有其他的可能,这里仅列出4种可能性。
假设联系的部门不正确。在第一次联系对方时,如果感觉到我们要卖的产品这个人好像无关系,就可以问下对方“您这边是采购部吗?您负责产品A吗?”
不管答案正确与否,我们都找到了答案。
非流程性对象
依然以前文讲述的公司利润率下滑的案例做出分析。
假设问题是宏观原因。比如A公司是传统的报刊企业,依靠销售报纸获取利润,但从3年前利润开始不怎么增长了。
我们可以去调查市场情况以及国家的政策方针。
经研究发现,国家一直没有打压与抑制报业的发展,对其没有任何潜在的限制性导向,对竞争产品也没有任何间接与直接的支持等行为。
因此,可以初步判断利润率下滑的原因不是政策原因。
研发发现,现阶段互联网媒体快速崛起了,吃掉了新闻行业80%的利润,公司虽然是传统新闻媒体行业的TOP 1,但利润也自动被分享了。
问题的因素通常是多方面的,而非单一因素导致的,所以,在找到了一个原因时,我们还需要继续使用初始假设与验证假设的方法,直到找到所有重要原因为止。
有时候做出初始假设是有困难的,需要我们发挥创造力,通过头脑风暴,穷尽各种可能。
对于很多陌生问题,我们需要在做出了初始假设之后,重新回到拆解问题部分。
有些问题的结构非常复杂,我们的能力与经验有限,我们需要通过多次初始假设与验证假设找到最终答案。
4.找到方案并解决问题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我们就可以制定相应的策略去攻克难题了。
以利润率下滑的案例为例,如果造成利润下滑的根源在于报纸已经不适应现代新闻业了,我们可以根据情况调整策略,比如进军互联网新闻业。
目前很多企业发现自身业务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了,因此他们纷纷走上线上。
大英百科全书公司不再发行纸质版大英百科全书,开始做互联网的生意。
后记
对事情的理解最终都要回归其本质,《你的灯亮着吗?》中第一个故事“电梯故事”就说明了从本质认识事物的重要性。
本文提倡的解构思维是希望为所有人提供一种思维工具,帮助大家更快找到事物的根源。
本文方法适合于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的人,并不适合接触一个全新的行业的人。
参考文献
1.《你的灯亮着吗?》
2.《金字塔原理》
3.《麦肯锡意识》
4.《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七版)》
希望朋友们有所收获,也欢迎大家留下自己的宝贵意见
我是董晓闲,我在这里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