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会员优秀文集简友广场文章精选
看了这个,你就知道自己的钱跑哪去了。

看了这个,你就知道自己的钱跑哪去了。

作者: 午时已懵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8:20 被阅读70次


    本文推荐阅读时间8分钟。

    B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谁在引导我们消费 》,纪录片中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消费主义的产生,以及商家如何利用消费心理去掏空消费者的口袋。本文由此而来。

    二战后,为了刺激市场繁荣,产生了 消费者  的概念。

    可是按照当时的消费力计算,由消费所带来的市场繁荣只能持续十余年,所以,时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有序制造不满情绪,让消费者每年都购买汽车,你不需要新车,但是让你觉得买了新车才是明智之举。

    欧美国家在对待消费品的发展阶段上所经历的种种,中国现在也在经历着,只不过速度上要更加迅速,短时间内就经历发达国家几十年内所经历的,我们的三观也在被不断的刷新。

    上世纪五十年代,消费主义开始在各个国家中蔓延,导致了人们对于金钱的崇拜,以及肥皂剧的诞生,浮华拜金主义严重,这种现象一直到80年代才有所缓解。而中国,由90年代开始,到千禧年之后的大爆发,中国人民从消费品匮乏,到每个人都成为消费者的转变,再到对富人的崇拜,去大学里演讲的都是房地产商,而不是高阶知识分子,对于资本的崇拜达到了巅峰,成功的标准就是资产的数量,再到近些年部分人群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的改变,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

    按照现在的发展状态,预计5到10年内,中国就可以过渡到对于资本态度的冷却的状态。不过有可能发展为,由对资本的追逐到对资本的仇恨的态度的转变。因为慢慢的会发现,阶层的流动性逐步的固定,底层人民很难通过努力达到中产甚至往上的水平。

    就在上世纪消费主义开始蔓延的同时期,宜家将一次性消费文化带入世界,改变了我们对产品的根本性想法。很多我们之前会觉得可以使用几十年的产品也成为了快消品,跟随潮流的变更而被替换掉,哪怕它们的功能性没有丝毫的削减。为了追随“潮流”,人们可以轻易的抛弃昨天还视若珍宝的产品。东西不一定非得等到坏掉了才可以抛弃,“不流行了”也可以成为抛弃的理由。

    所谓之“时尚”、“潮流”也不过是为了引导大众消费的一个导向标,每年,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潮流都会发生改变。可潮流的变化终究不是千变,所以每隔几年,发现之前早已过时的产品,又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可那个时候,即便流行的衣服的种类,风格与自己衣柜里的并无二致,可在一次性消费文化的引领下,我们还是希望去买新衣服,哪怕跟我们衣柜里的一样。

    在商家的引导下,“一到换季就没衣服穿”的想法也普遍存在与我们的思想中,所以一到换季就需要买新衣服,一年四季,加上各个节日的促销活动,基本就可以把一整年消费者的消费动力催起来。从最初的黑色星期五,到阿里的双十一,京东618,苏宁818,各大电商平台的造节活动,其实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真的从这些促销中得到便宜的商品了么?其实并没有,只是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其目的说穿了,也就是让消费者花钱而已,无他。

    淘汰式消费策略 

    为了让消费者更频繁的花钱购置同类型商品,商家也想出了许多办法。

    例一:电池由原本的可拆卸电池变成了固定电池,被内置于手机壳中,手机壳的拆卸也变得异常的困难。更换成本的上升,使得消费者在手机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使用之后,第一反应是更换新手机,而不是对手机进行修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把手机做的更为轻薄,以此为契机大行推进不可拆卸电池,在消费者的推波助澜下,把自己一步步的推进了产品销售商所制造的陷阱中。而苹果本身的创造力也已近乎枯竭,iphone本身的优化和功能的使用也已经趋近于一个峰值,很难再有大跨越式的发展。这点从苹果公司已经开始把手机外壳的颜色作为卖点进行销售就可以看出。与智能机时代前的手机百花齐放不同,现在的手机趋于同质化,再也不会有曾经的诺基亚,摩托罗拉时代的各种特色外形来做区分。各大厂商普遍跟风,延续苹果的外观设计,手机的外型越来越单一。多摄,全面屏。这几个字基本可以描述当前市场上所有高端机型的外观。

    例二:在发现的1900年的文件中,原本灯泡的使用寿命是2500小时,但是制造商为了销售出更多的商品,使得更换周期变短,制造灯泡的寡头们一致同意将灯泡的使用寿命缩短为1000小时,使用寿命变短,消费者需要替换的商品就需要更多。这一点被逐步的普及到各行各业的制造商中,变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这也是我们这一代还有上一代人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十几年前买的老物件的使用程度远比现在的商品使用寿命长得多的原因。无论现在的销售商如何去做市场营销,如何去宣传他们的产品质量多么的好,这辈子买这一次就够了,本质上都不会改变商品使用寿命下降的实质。

    消费的现状

    现代社会是消费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消费品。无论是物品还是人还是事件。各类明星本质上也是消费品,粉丝既是消费者也是产品的创造者,有什么样的受众群体就有什么样的产品。存在即为合理。这道理用在当前的国产影视的现状上同样适用。某些国产剧集是烂,可因为有受众,他们喜欢,所以即便是烂的剧集也可以充斥于各大卫视的屏幕,所谓吐槽烂剧的不过是一部分不看的观众,喜欢的人大有人在。

    我们都在说没有好电影,中国电影垃圾,可是这都是市场决定的。君不见,当年《百鸟朝凤》上映的时候多少明星帮着宣传,导演下跪求电影院排片,可依旧票房只有可怜的8960万,如此惨淡,豆瓣评分8.0的电影缺受到了市场的如此冷遇,这是在怪中国没有好电影么?不!不是的。问题出在电影的受众身上。在这个电影票房十亿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的时代,如此走心的电影竟然连亿都没过,这还是导演跪求排片的后果,如果只是正常宣传,结果又当如何。

    亚当斯密所说的“无形的手”在市场上某种程度上指的是由无数个消费者组成的导向。没有消费者的影响,就没有市场发展的方向。所谓之大数据也不过是分析无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中汲取出市场的发展方向,进而先一步在市场上获利。不过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和电视剧行业都有不少的高质量产品出现各种突发事件被炒成热点,成为人们的谈资。

    而为了更好地刺激消费,信用卡出现了。信贷政策的放宽,使消费者的消费门槛降低了,只需要一张卡片,就可以在资金不够的前提下先行消费。而现在,对于中国人而言移动支付的出现更是加深了对于消费的刺激作用。信用卡的拥有还需要进行申请,还需要有卡片才能够进行支付。而移动支付,尤以支付宝的普及带来的改变最为明显,蚂蚁花呗不需要进行繁琐的申请,千方百计的让消费者先行花费他们的资金满足自身的欲望。而且由于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所有的钱不过是手机上的数字,这对于降低消费者在消费时产生的痛苦心里有了很大的减轻,更加的刺激了消费。

    在如此大规模的消费概念的影响之下,我们口袋里的钱也自然越发的不够用了,除非可以真正的做到理性消费,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可这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了这个,你就知道自己的钱跑哪去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ll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