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真情时光网海花苑
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

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

作者: 乔克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08:57 被阅读4476次

1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经常能在简书、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是如何做到一年读300本书的》、《怎样才能做到一天读一本书》、《一个月读30本书是种怎样的体验》、《大学四年读了400本书,我推荐这几本书给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竟成了一种竞赛,把原本清新美好的一件事化作数字来彰显自己的文化内涵。

作为当代鲁迅,我觉得我有责任来谈谈这件事。

首先,读书是一种很难量化的行为。《鲁迅全集》的字数大致和《斗破苍穹》相当,但是鲁迅先生毕生的心血展现出来的内涵却能完爆《斗破苍穹》。

读完《鲁迅全集》和《斗破苍穹》的时间也不同,类似《斗破苍穹》这样大体量的网络爽文,如果你花个国庆假期宅家里看,是能看完的,而且是上了瘾的看完,但若要看完《鲁迅全集》,却得下一番功夫,因为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逻辑和美妙的嘲讽,光是读完所需花费的精力就是惊人的了,要完全读懂,没个两三遍肯定是不行的。

正如木心所说:

“年年中秋吃月饼,多少月饼?上礼拜,天天上,多少礼拜?《福音书》我读过百多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不懂透的。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所以啊,评价一个人读书多少,倘若他时不时的量化了自己所读之书,那么此人必然是伪文青。

读书是一件无法量化的事,因为啊,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2

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放在当今社会并不是完全成立的。

读书和写作,那可完全是两码事。私以为,有价值的文字必然是源于生活的,必然是契合时代特征的,必然是能够和读者产生共鸣的。

甚至有很多看似很俗套的电视剧剧情,也切切实实的来源于生活。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的剧情:富二代找了个家境贫寒的姑娘,富二代母亲就找到了这位姑娘,说:“我给你十万,请你离开我儿子。”

对的,就是这么俗套、泛滥的剧情,是我从一名女生口中亲耳听到的。

许多作家的小说,充满了自己的经历,譬如韩寒的《三重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们的作品融入了大量自己的亲身经历,既契合时代的特性,又因其来源于生活所以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

尤其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用最朴实的言语刻画了将一个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解剖出来给你们看。若能将这样好的书读精、读深了,甚至能在内心营造出一个世界,将这个世界中遇到的人和小说中描写的人做一个对比,从而判断出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倘若一味的读书,以读书为目的而读书,却忽略了生活才是人生的主旋律,那么,是很难写出真正好的作品来的。

真正好的作家,定是一边生活、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三者缺一不可。

反过来,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需辅以人生经历,因为没有人生经历,又怎能读的懂充满人生经历的伟大的作品呢?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的最后一句这样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读到词句,定然不会有感觉,倘若一位丧妻的长者读到词句,怕是要老泪纵横了。

3

再来谈谈如何高效的读书。

既然读书需与自己的阅历相符,所以我们读书切不可随便抱着个大神开的书单胡乱的读。

譬如我曾读《明朝那些事》,读起来觉得顺顺利利、舒舒服服的,但读《万历十五年》却觉得十分困难,坚持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便放弃了。

对于难读的书,定是很难在记忆中留下些什么的,因为对于这类书通常需要有很强的知识基础作为支撑才能顺畅的读。

大神们将此书列进自己的书单,想必是有扎实的知识作为支撑的了,但倘若是你想跳级看这类书,我觉得这是种十分低效的读书方式,因为又累效果又差。

什么才是自然的读书方式呢?用四个字来概括:“随心随性!”

从你读书开始,我想你必然会遇到让你有这种感觉的书:

我靠,对对对,这不就是我想说的嘛?!

原来如此啊!

哇塞,写的真美。

茅塞顿开啊!

如果你读到让你有以上感觉的书,那么说明你找对书了,如果读完了也不要觉得可惜,因为可以以作者为线索,顺藤摸瓜地带出一批这样的书。

譬如我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被村上君的文风吸引,颇有共鸣,也让我有许多感触,于是就又读了《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君在书中写自己喜菲茨杰拉德的《伟大的盖茨比》,读了好多遍,于是我又去读了《伟大的盖茨比》,顺带重温了下电影,又是收获颇丰。

我们哪里需要什么书单,读书一旦开始,就极其自然的能自动获取最契合自己的书单了,而且这是种顺着自己性子的自然高效的读书方法。

所以,我们还需看这个人是否活的自然有主见,不然,他总是读晦涩难懂的书,读完了再忘了,定是比不上顺藤摸瓜自然而然的人读书来的高效。

4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是学历嘛?

奇葩说第一季,高晓松炮轰了清华大学博士梁植,因为人家纠结:“我本科金融、硕士法律、博士新闻传播,什么样的工作能让三种专业同时发挥作用。”

大字不识的上海黑帮老大杜月笙,在国难来临之时,主持红十字会,对前方战士进行医疗救护,不畏强权,刀劈大汉奸傅筱庵。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励志本人,他曾在演讲中说:

“我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

但当他死去的时候,我相信,他的墓志铭上不会写:“俞敏洪先生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而是会写,“俞敏洪先生,XXX的丈夫,XXX的父亲,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历;不是为了在年终总结的时候篇文章:《2017年,我读了200本书》;也不是为了所谓的陶冶情操。

每个人都有其读书的方式,杜月笙先生的读书方式是观察人,通过人来学习;有的人读书方式是通过工作,比如我认为被放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段时间,肯定要比整天看《Excel如何从入门到精通》来的效果好;有的人读书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认识作者、接触世界。

抛开读书的各种途径,直达读书的最终目的,我们读书,定是为了生活。

回到本文主题,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

那就得看他年终总结的时候写的是我今年读了几本书,还是:

我今年爱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去了哪些地方。

相关文章

  • 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

    1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经常能在简书、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是如何做到一年读300本书的》、《怎...

  • 又没有可怕的数学上的疑问困扰着你?

    或许你没有想过,上帝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以他实际已经奉献多少为标准,还是以他有能力奉献多少为标准。考虑好的积极...

  • 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新时代

    大多少人认为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多是从知识结构的判定,一个拥有T字型知识结构,才是人才。横向表示知识的广度,竖向表...

  • 无题

    一个人怎么才能优秀什么才是衡量优秀的标准和戒尺,我想应该有好多种也会有很多形式和很多定义。 先说说...

  • 为什么穷人很难翻身

    翻身以什么作为衡量标准,物质的富有,资源的整合,身份的提升,还是金钱的多少。最典型的评价标准是财富的多少。 穷人有...

  • 舒服才是衡量生活的标准

    阳光淅沥,斑驳地照在睡在躺椅上的我 时间到了立冬,温度下降的厉害,没穿秋裤的我感受到了丝丝凉意 点燃一支香烟,闷了...

  • 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活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不是他有多少钱,有什么地位?有多少处房子,有...

  • 《幸福的方法》2

    1 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财富 导读 我们习惯以物质为标准去衡量人的成就,其实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财富,是衡量生命的最高...

  • 相爱多年,他只用一个 " 作 " 字打发我。

    我最近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才是衡量男女感情里 " 合适 " 的标准?什么样的人才是这世界上和我唯一契合的灵魂? 好像...

  • 正心

    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 我从前一直未曾认真思索过这个问题。优秀,在我眼中,常常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优秀...

网友评论

  • 文心剑胆:读书不以本数计,更不以斤数计。要以明理否计。不明理,熟读五百车书亦如吃草;明理,读一句也可矣!
    文心剑胆: @乔克儿 :全是心里所想。😄😄
    乔克儿:@文心剑胆 厉害了
  • 邻院儿的摆摆:文清新淡然 说着说着就到了你心里头来 读书本就是洒意事 作甚要计量
  • 养成系菜菜在成长:读书让我飘忽浮躁的心静下来,审视自己。读书也让我去感受那些不一样的经历,将自己代入书中,若此刻这个角色是我,我会如何作为,以此来体验我不可能经历的生活。
  • 步月儿:写得好。
  • Lillianico:带着可能崇拜你的心情来读这篇文章。

    1
    我觉得你讲的很有道理,书本的数量的确成了一种炫耀,有些人不图质量只图看了多少,而且看书的时候也不知获得了多少知识,思考了多少道理。(也不是要强制思考,只是个人认为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那些《一个月读N本书》不一定是用文字彰显文化,可能只是来分享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的。这样的话,我认为他们是有益的,至少是实务性很强的。

    而卖弄这件事情,也着实分人。例如村上春树看了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给了这样的评价:第一次读到英文版的卡波特作品时,它让我深叹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所以我在二十九岁之前都没有试图写小说。

    所以,还是有人在阅读的第一遍就已经被作者的才华所折服,在内心升起一股敬佩与崇拜。(也有人看多少遍也不会停止卖弄。)

    而量化书籍,我个人觉得,的确有人是在炫耀,可是还有些情况不得不说。例如总有人问我你读过多少书。在他们眼里,我看过的书的数量已经成了衡量我能力的一种标杆。

    2
    也是看了书才会对文学热爱,才会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生活、读书、写作都很重要。

    至于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读到词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定然不会有感觉,倘若一位丧妻的长者读到词句,怕是要老泪纵横了。

    ????那不好意思,我第一次看到克莱尔·帕德森的故事就哭的稀里哗啦就连李逵的老娘被老虎吃了我也哭的不行。(帕德森和李逵那个感情不一样)。也更不要说这些煽情的诗词了。这真的不一定非要靠经历。

    3
    就像杜鲁门.卡波特写的“No matter where you run, you just end up running into yourself. ”
    无论你去哪里,你总是会遇见你自己。
    我认为你的想法很对,读书就是要从舒服、合适开始,某种程度上,看书都是看另一个自己。

    4
    读书的目的,感觉已经没多少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了。
    (读书是为了阅读、写作和生活,阅读是为了看你的文章,写作是为了写你,生活是为了遇见你。)
  • 张涔汐:很少评论简书的文章,因为很多太浮躁了,表面上干活,实际上无用,这篇文章,良心之作!
  • 千竹qz:喜欢,说的很不错。里面有很多方法也是我在用的。当我看村上君《当我在跑步时,我该谈些什么》时,被他的意志和文风吸引,便会顺便去看他的其他作品,这种读书方法我觉得还是不错的,随心随性,有自己的主见。
  • 律动的星空:自然而然的去读书就好,内心所向,何必去计较量
  • 50a85f859b12:多读书没有错,千万不要读那些洗脑的和跪舔的书。会把脑袋烧坏的。
  • 脸红的欧阳阳:我今年爱了哪些人,做了那些事,去了哪些地方
  • 佳人佳音:群主确实有文化有思想有品位:+1:
  • 雨过湘南:读《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能被村上君的文风吸引,我也是佩服不已!
  • 48712537c5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不思考会迷茫无所收获,只空想不读书会疑惑不能肯定。需要读思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变成自己的知识。
  • 和尚爱洗头:我爱读美女
  • 46fb238772d6:兴之所至就好了嘛
  • 故事人ting:广泛的读,从量变引起质变,不妨从数量上先来点成就感,再读深读懂。只要结果好,其实没必要在过程上较真。
  • 洋气杂货店:我靠,对对对,这不就是我想说的嘛!看完感受就是这句话。作者大大很棒👍
  • e6d77be0624c:曾国藩一生立志读书,所读之书即是虽是简牍,却已做到胜似无书。‘ 大道理谁都懂,行一事败万人’书给我们的是提升个人修养和气质,卖弄知识者皆为伪文学。 作者👍👍
  • 车成子:有思考,写的很好~
  • 陪月亮摘星星:说的好。
  • 徐小胖_:离开富二代才拿十万?你确定不是一百万?
    还有俞敏洪活的好好的,你非得说别人死了怎么怎么样,你能举点靠谱例子吗?
  • 斜杠少年弘毅:读书是为了了解别人的人生经历,完善自己的生活经历。读书是需要思考的,如果读书不思考,读再多的书都是浮光掠影,没能留下什么人生启迪,抑或没有让自己活得文字背后的思想。读书不为炫耀,为的只是充实自己的生活体验,丰满少有问津的精神世界。
  • 出走De娜拉:写的真好
  • f4ad80bf8854:书真的不能乱看那些推荐,这我深有体会,有多少别人推荐读了觉得茅塞顿开的书我却看不下去,看的书和自身的经历有关,所以读到志同道合的书才不是浪费时光。
  • 陈小光AdobeChan:读书这种事本来就是取悦自己的,你实实在在得到了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
    拿读书来装点门面,来奔走相告的人,不是在读书,是在秀自己生活的匮乏。
  • 壹号密探: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这才是读书之道!
  • hou_8:这个比较有点坑
  • 码匠安徒生:读书没有错,但现在的读书的风气有些变味,成了一种炫耀和娱乐,而很是能沉下心来好好读过一本书。
    码匠安徒生:说点世俗的话,读遍天下书,还是不如王思聪。所以,读书,最重要的内心的提升和平静。
  • f4c96b034084:是我以前读书太功利了 受教了
  • 91a742385a97:对的 读书读的是读内心深处与作者所共鸣的心境
  • 认真的鱼真真:写到我心坎里去了,确实之前看了好多文章都是教你如何日读一书,如何一年读几百本书,但是我读书就特别慢,有几个句子可能要来回思考好一会才能理解,别人能一两个小时读完一本书而我却要一周时间才能读完一本。所以那段时间我特别焦虑,觉得自己是不是智商太低,悟性太差,期间也根据大师推荐的一些书单去阅读,有些书确实读不懂,读着读着就会犯困,我想这会消磨一个人对读书的兴趣,所以对于还读不懂的书现在都弃读了。现在我都选适合自己阅读的书,也对读书越来越热爱了,等以后悟性提高了再去看更深沉的书籍。不要跟着别人走,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乔克儿:@品露 嗯嗯,难读的书可以暂时先放弃,等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回过去看看说不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 产品小白之路:很赞同那句:我们读书,定是为了生活
  • 木森先生:在读书妖魔化的大背景下这篇文章真的是一股清流,看了你的朋友圈就立刻过来了:smirk:
  • 拚搏一生:这篇文章看的颇有感触,共鸣感较为强烈.个人观点: 我们读书的过程和学习成果,不是用来炫耀的,满腹经纶不是让别人来羡慕的,谈吐举止温文尔雅的修养更不是让人作为学习的标杆的.读书不仅是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眼界,更是对个人涵养和思想情操的提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如果真的一年读了300本书,我想你读的不是书,而是300本文字!
  • 十里公子:有同感耶,有的书快速阅读不影响理解,因为书的内容本身就浅显比如网文或者鸡汤集成那一类,但有的书就得句句斟酌才能读出本质,才能理解通透比如名著大家所写,一字一句都不是废话都需要慢慢理解。浅显的书读了之后只能短暂停留在脑袋里过一段时间就会在你脑中消失,但那些需要好好阅读的书能影响你的内心世界,长时间的对人有影响
  • 探之花:生活才是最好的书籍!是不是啊,当代鲁迅:grin:
    乔克儿:@探之花 是呀是呀
  • 南宮菫臣:阁下的意思是把自己当成当代鲁迅,让鄙人深表佩服阁下的勇气,读书与写作确实是两码事,但一切读书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未必就一定要读书,一切写作是建立在作家对生活与文学艺术的追求,如今确实什么都要攀比,阁下说的很有道理,其实,关于读书,鄙人觉得,无论是读多少书,关键一点是如何灵活运用书里面的精华,从而通过一种文学载体,转变成自己的精华。如今我们时代缺乏的就是鲁迅精神这样的人,激发我们的斗志。而不是苟且偷生。所以,阁下与鄙人或许在鲁迅精神方面能成为很好的文友。如有冒犯之处,请阁下别介意,我们只是进行探讨。谢谢
    乔克儿:@南宮菫臣 哈哈哈哈哈哈,好的我知错了,下次再自称当代鲁迅就不让你看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南宮菫臣:@乔克儿 恕我冒犯,鄙人对鲁迅先生的无比崇敬之情。所以,阁下也许是玩笑话。但对于我而言,不能戏言。不过,我们也就是就事论事,仅此而已。
    乔克儿:@南宮菫臣 自称当代鲁迅是俏皮话,don't be so serious,boy
  • 水大云霄:说的很有道理,不要去跟风和浮躁地阅读,随心随性也!
  • a48927c4b670:有道理,不求多,但求理解得深,学会生活,学会为人,更应该学会如何学以致用,不做书呆子。
  • 四夕_女口月:导致买书的时候会先看书单,查豆瓣评分😂,而不是看到喜欢的标题,书页
  • 依云杉:当你在意读书多少的时候就落入功利的圈套了。
  • 北方的孤独者:《平凡的世界》最少是初二开始读的,后来又看过几遍。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去读不一样的段落的时候,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就好像一首歌,在一部电影里的恰当时候出现才最能打动人心一样!
    乔克儿:@北方的孤独者 是啊,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北方的孤独者:最早。。。
  • d1b5314f79ab:通过读书反思自己 不求数量 只求质量
  • e156012376cf:胜读十年书
  • 慢慢酱:书中的内容本来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读书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 豆汁:读书更多应该是精读,放在自己知识体系中去读,有目的地读,有感悟的去读,否则都是过眼云烟。
  • 我才是西方不败:书嘛,不只是书,更是生活
  • 7d5de5134233:读书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时间心血来潮拿起书看几页看得放不下就一直看下去,看不下丢下再拿一本看,我就这样看书没有指标没有任务,只不过是我生活无法离开书而已。
    乔克儿:@三吴橹声 嗯嗯!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grin:
  • 李维坦:不过简书流行这个,晒一晒读的量,然后列一个书单。读者也喜欢看,觉得从几百本书里面选出来的,定是精品了
  • 李维坦:盛行读书量化热,就会导致,追求数量,忽视质量。一本书,认真读,反复读,足够速度者读上六七本书了,而认真读的人,可能参考百度维基,参考其他学术文章,读书中提到的人物故事、文章、作品。于是,从量上来看,一年也读不了多少本。拿我来说,可能一个月也就读那么几本十几本,其中,几本是重点要读的,十几本可能只是为了更好理解这几本而读的
    乔克儿:@李维坦 厉害了
  • 小李飞道: 书不是越多越好的。反而会被糟粕塞满脑袋没有思考空间。
    乔克儿:@小李飞道 嗯嗯!
  • 豫园草:真正好的作家,定是一边生活、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三者缺一不可。这句话实用,而且,读得再多,我们还要尽可能的身体力行才是,否则,只是一个书呆子罢了。
  • 时一麻麻:我靠,对对对,这不就是我想说的嘛?!
  • 图特亚斯坦:除了第三句以外,其他都可以删掉
    乔克儿:@图特亚斯坦 额额额
  • 亚古一一:读书不为量化,也不为书单,只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乔克儿:@集美旧书店 嗯嗯!同意!
  • 三毛六角:娓娓道来,说得挺有道理。
    乔克儿:@三毛六角 谢谢夸奖:blush::blush::blush:

本文标题: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pu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