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来了位女医生,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儿:马俊妮。31岁的她,有两个小孩,身高165cm左右,身材很好,活脱脱一位佳人,幽默的她常常讲急救中遭遇的一些故事,这让我们都很喜欢她,也得了个亲切的外号——“马大姐”。
烈日骄阳:山路上的救援01 对医生品头论足的醉酒者
晚上,马大姐值班,来了位醉酒病人,来的时候是被人搀扶着进来的,走路都走不稳了,明显已经入了酒精过量的共济失调期。
科普一下一酒精过量的知识。
第一期是兴奋期:颜面潮红,身心愉快;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力的消失、性格忽然直爽起来,高声谈笑,自高自大,有时且会粗暴无礼,乱打乱骂,喜怒无 常。
第二期是共济失调期: 兴高采烈、但逐渐地因舌头发硬而口齿不灵, 说话含糊不清,行动也不自如,身体不能保持平衡,耳鸣和感觉麻木的现象相继出现,并发生恶心和呕吐。
第三期是麻醉期:意识丧失、瞳孔放大,不管倒在什么地方就呼吁大睡起来,面色苍白,身上出冷汗,脉搏快速,体温能降到30度以下,严重时,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马大姐看了病人,下了医嘱,护士打上了针,她还是不放心,到观察室去看这名病人。正当她来到病人床前,刚刚还闭着眼的青年男子忽然睁眼,斜瞄了她一眼,口出惊人之语:“你好丑啊,你怎么长的这样丑啊。“
马大姐心里有千万只泥马践踏而过,但是她没有反驳,还是按常规仔细看了看他的瞳孔,嘱咐了旁边的家属小心照顾,就离开了观察室。
离开之前,马大姐特地看了看观察室大玻璃中的自己:鸭蛋脸,大大的眼睛,虽然有几粒小雀斑,但还是蛮清秀嘛!
最无语的是,马大姐刚走过观察室,快到输液室时,那名病人居然从床上坐起来,望着俊妮,大声说:”你长的实在有些丑啊!“
现实告诉大姐,原来酒精过量的病人,还有一项症状:就是对医生的长相进行评论!
对醉酒的这些病人,尽量不去激惹他们,甚至在自已也很恼火时,放下评判,以医者仁心的态度来对待,这也是医德的一部分啊。
02 病人家属的跪地求援
一天晚上,120指挥台接到求救电话:高速上发生了一起车辆相撞事故,现场状况不明。
马大姐和小莹护士作为一线,被迅速派向出事现场。
离现场还有一段距离时,马大姐和小莹看着前方堵得严严实实的车辆,二话不说,扛起担架开始飞奔……
跑过长长的隧道,跑过一辆又一辆的车,两个人就一个念头:快
终于可以望到出事现场了,两人顾不上喘口气,汗流浃背的她们迅速搜救。
两车相撞,一辆大货,一辆小面包车,一车侧翻,一车撞毁严重。
伤员3人,一女在侧翻的车里,情况不明,是司机老婆。一男头部外伤,全身多处疼痛,呼吸困难,面包车司机。一男无明显外伤,大货司机。
交警们正在想办法弄出大货车内的女人,车摇摇晃晃,很危险,但里面的人没有反应,看样子凶多吉少。
下意识地,根据现场检伤原则,马医生首先奔向面包车司机。
R:24次/分,HR:123次/分,SPO2:83%。血压测不出了。小莹一边测生命体征,一边报给了马大姐: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右侧小腿大面积挫伤,可见肌肉筋膜,左侧小腿远端畸形。
大姐正在给病人查体,忽然旁边传来一声哭叫:“医生,求求你,快救救我老婆!”
她还未回过神来,袖子就被一个男人拽住,“扑通”一声,眼前跪下一个呺啕大哭的男人:“我家里还有二个娃儿,还有八十岁老娘,我儿不能没有娘啊!”男人在地上一个接—个给俊妮磕头。
“阿莹,500ml林格氏液,静脉滴注,给氧,8L/分。”马大姐快速给阿莹下了医嘱,一咬牙,奔向还在摇晃的大货!帅交警来阻拦大姐,被她推开了!此时的她很清楚,自己在闯急救原则的红线--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仗着小时候爬山越岭练出的好身手,马大姐爬上了大货,从破碎的驾驶窗玻璃里望进去,里面的女人一动也不动,凭着多年的急救本能,俊妮心一沉,艰难的从玻璃里伸进手,终于碰到了病人的手腕,没有脉搏!
车子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快下来,危险!”帅交警一把把她抓了下来!她与交警对视一眼,轻轻地摇了摇头。“很快就可以救出她了。“帅交警知道了她的意思。
女人被从车上救下来了,马大姐再次复核体征:呼之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颈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下颌可见一长约3cm横行裂口。右侧胸背部可见肋骨,内脏器官裸露。
心电图显示一条直线,于11:50宣布临床死亡。
男人无法接受这个结果,马大姐果断对他说:“你马上跟我们回医院,你还需要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再说车上的病人需要马上转运,现场交警会处理的。”
男人还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警官帮助大姐转运了重伤的面包车司机,让男人一起跟着走了。
为了争取时间,俊妮在车上给男人测了生命体征,查了体,暂时没有异常,才放了心。终于,到达了重症医学科,病人活着被交到了重症医学科医生手上。这时,她才松了一口气。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马大姐,就是这样的好医生。
03 基层急诊女医生的现状
后来,听司机班张师傅讲,原来马大姐在乡下当医生的时候,曾经在卫生所工作过,那时候还养猪,能背得起140多斤呢!吃过苦,受过苦,基层工作的经历,难怪她能深刻体会到病人的感受,愿意去做一些人不愿意的事情。
我们科有6名急诊医生,其中4名是女医生,她们的经历都与马大姐相似,都有长期乡镇卫生院工作的经验,有的做过副院长,有的做过办公室主任,有的父亲还是有名的村医,这些年,这些女医生们承受了太多。
醉酒、高速救援、病人的不理解、甚至同行的误解,她们都遭遇过,基层急诊难以留住男医生,待遇低、专业价值少、风险高三大瓶颈制约了基层急诊的发展水平。
这些女人们,以孱弱的双肩,坚韧的意志力,撑起了基层急诊救援。
这些年,与她们共事,一个车里出诊,一个锅里吃饭,已经对她们的工作、生活都非常了解,彼此之间也有了深厚的同志情谊,我们常常讨论的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去提升基层急诊救援质量。
比如怎么去利用医护共同演练学习去撬动急救技能提升,怎么利用有限的时间来考核,怎么医护合作去完成一个个治疗。
目的只有一个:不忘初心,步步为营。回忆这么多年与急诊女医生的朝夕相处,送一首《牵挂》的小诗给可爱、美丽、坚韧的急诊的女人们:
在莫名的瞬间
成了定格
韶光漫漫
一缕牵挂
颤微微摇晃在韶华的缝隙
是娇弱里含着坚强的玫瑰
盈满的铿锵
其实
我没有那么强悍
好想靠着你温柔的臂弯
在你深情的怀抱里
静静地
眯那么一小会
在朝阳里
在急驰的救护车上
在黎明的产床上
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
因为
那一刻
我无可替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