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过上海延安中路,你能看到一座雄伟壮丽的大楼,上海展览中心。在几十年之前,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中苏友好大厦,从名字到建筑都印证着一段红旗阴影下的历史。
二战结束后,美苏开始在各个方面互别苗头,建筑也是其中之一。彼时曼哈顿已经树立起许多高楼大厦,相应的,斯大林决定在莫斯科建一批高楼大厦。但在当时,高楼大厦是帝国主义的象征,如何让高楼大厦姓社——苏维埃建筑学会的建筑师们以“莫斯科七姐妹”,做出了漂亮的回答。
七姐妹之莫斯科大学,毛主席在这里做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究底还是你们的”演说 七姐妹之乌克兰饭店 七姐妹之重工业部大楼 七姐妹之文化人公寓 七姐妹之外交部大楼 七姐妹之列宁格勒饭店 七姐妹之劳动模范公寓这七栋大楼的风格很鲜明,左右对称、檐部墙身和勒脚的三段式构造、再从希腊罗马借来些立柱,必要时再往尖塔上加颗红星或者立个列宁雕塑,就完成了高楼大厦的“社会主义化”。
斯大林当政时,中苏关系还亲密无间。作为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这种斯大林式建筑也在中国影响深远。首先是开头提到的中苏友好大厦,同时期在北京也修建了一座苏联展览馆。
原北京苏联展览馆,现北京展览馆。52年院系调整,一大批新建的大学如中国林大、农大等都是按照苏联大学布局建造。还有包括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在在内的“北京十大建筑”都是斯大林建筑的中国化,也承载了两个国家的历史。
人民大会堂,把哥特式尖塔改成了大屋顶。 北京军事博物馆如果说斯大林时期的“结婚蛋糕”还能因其华丽雄壮而让人眼前一亮,那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则完全摈弃了这最后一点美感。赫鲁晓夫,农民嘛,不讲究那些花架子。于是在实用至上主义的大旗下建造起来的赫鲁晓夫就是下图所示的这种楼房。
这种房子因为外形相似被叫做赫鲁晓夫的皮鞋盒子(也叫赫鲁小楼、赫鲁晓夫楼),一般就五六层,没有电梯,走廊尽头的厨卫是公用的。房子结构很简单,面积也很小,用起重机吊起来预制板搭一搭就是一间屋。虽然小楼很丑,居住环境也很差,但却真的改善了二战后物资奇缺的境况,在这一方面赫鲁晓夫可谓成功收拾了斯大林好大喜功留下的烂摊子。
另一方面,这个功绩传到我国,国内有样学样,出现了整个50-60年代随处可见的筒。子。楼。
对于筒子楼,我的心情很难表。一方面它是几代人的记忆,又是时代的印记,多少文学和影视作品里的喜怒哀乐发生在筒子楼,它是几代人的家。另一方面,民居——建筑的母体,怎么能这样不论地域的统一。拿出一张筒子楼的照片,辨不出上面是哪个城市或哪个地方,所有地区保持着高度统一。借题发挥——也不单是筒子楼,如果你在现在的国内四处走,会发现大部分城市是一个样的,大家都在发展,建越来越高、形状越来越奇怪的楼,小区越来越趋同,一样的高楼大厦商业街,有关城市个性的那部分体现不出来,这是我觉得很不好的地方。
比如你能认出这是哪儿?
——扯回来,赫鲁晓夫的皮鞋盒子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因为实在是粗制滥造,安全问题频发,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种积木一样的屋子已经不是人们心目中“幸福生活”的样板房,这种房子也渐渐被人摒弃,普京也说过“不要让我们的人继续住在那些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里。”
14世纪意大利市民阶级的兴起促使了文艺复兴的产生,时代的发展也使苏联(俄国)人民不满于赫鲁小楼这样粗制滥造毫无美学观念的房子,也希望与我们生活水平一起提高的,还有我们辨知美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