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有道,不疑而已

作者: 5cc1a542ec19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09:02 被阅读72次
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 文|宗道法师

轻点此处,收听音频

最近买了不少书,这几天一直都在翻,翻到哪看到哪,不能叫读。翻的过程中,看见有几句话蛮有触动,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句:待人有道,不疑而已。

原文是这样的:

待人有道,不疑而已。使夫人有心害我耶?虽疑不足以化其心;使夫人无心害我耶?疑则已德内损,人怨外生。故不疑则两得之矣,疑则两失之矣。而未有多疑,能为君子者也。

这句话的作者是程颐,是北宋理学家。

作者把人和人交往最高之道总结为两个字——“不疑”,而且说“不疑而已”,也就是说除了不疑也就没有别的了。

他说如果对方果真有心害我,那即便我怀疑,这怀疑的心也不足以化解对方的害心;而如果对方并无心害我,那我这样怀疑人家,内损了自己的德行,外在也会招来人怨。

怀疑,两方面都有损,皆失去;不怀疑,两方面都得到利益。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仔细观察下,朋友间最后绝交,夫妻最后离婚,父子间有断绝关系的,师徒间也有断绝名分的,乃至古代大臣被砍头,甚至国与国的战争,根本来说不就是失去信任了吗?

信任是维系人和人种种关系的根本灵魂。而最初这些关系破裂不过是“怀疑”两个字。

怀疑往往像蛋壳上露的缝,即便开始只是一丝一毫大,但很快便招来苍蝇(人怨外生),蛋于是便很快变质,裂痕也越来越大。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疑是个阴性的东西,故招感的就是阴鬼,鬼跳出来在两个人之间挑拨离间,这还能好吗?

甲骨文的“疑”这个字看起来就是一人扶拐杖,右边是一个岔路,这人站在路口左顾右盼,似乎迷路的样子。

《说文》里说:疑,惑也。心中或这样,或那样,即为“惑”。

可见得,有疑则难以安心,以这种难安之心建立的关系也难安久,以难安之心做事也难成就。所以商鞅说过一句话: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贪嗔痴慢疑,疑是人五种根本烦恼之一。

多疑的人多烦恼,这是很显然的事。小孩子天真烂漫,整日欢天喜地,他们有个特质:你说什么他信什么。不然怎么会有“黄叶止啼”这个成语,小孩哭了,大人哄他,拿着一片杨树黄叶说,这是黄金,小孩信了,就不哭了。

人什么时候学会怀疑了,烦恼也就来了,人也变得圆滑了,警备心起来了,虚伪不实了,人们却还美其名曰:长大了,成熟了。

你看,疑心还受到鼓励,而不会怀疑人的,却称之为傻帽、白痴。

我见过很多人很爱怀疑,别人无意间说一句话,便以为针对他的,气得浑身哆嗦。其实大部分根本是他自己曲解、误解,这样的怀疑,纯粹是自己折磨自己。

老实说人和人之间哪有真正的沟通呢?

宗萨钦哲仁波切说:“人和人之间只有成功的误解和失败的误解”。每个人可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方的说法和自己内心世界相应了,便误解失败,感觉上有所交流,沟通成功;不相应了就抗拒、排斥,心生忿恨、厌恶,误解成功。

所以,很多时候,信和疑决定的不在对象,在于你自己罢了,每个人每件事每句话,都有其客观的存在理由,也不存在天然的对与错,你信就不会怀疑,怀疑就不会信,这就是《素书》上那句话:自信不疑人,自疑不信人。(《素书》作者黄石公,张良便是凭此书助刘邦定江山。)王凤仪说:“若是信不着人,也就是信不着天。”天也可说是天理,也是自己本性。

自信的人内心很强大,心量很广大,对自我、对他人很客观,很理智,对世界总体上是一种肯定的态度。即使对方或一件事一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他也首先是抱着肯定对方存在的态度,此时即使升起怀疑也是不带有任何情绪的,是理智的,包容的,理解的,甚至是怜悯的。

这种心本质也不能叫怀疑,可以说是一种理解,因为他内心有信。

相反,很多人首先是对自己不肯定,自己怀疑自己,这种不肯定投射出去,便到处怀疑,“捕风捉影”“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诸如此类。

师父(净宗法师)是我见过的最有信的人。

记得师父在《凡事正面思维》里讲过他坐人力车的故事:

那时师父还没学佛,他在回天津母校的路上搭人力车,问车夫多少钱,车夫说多少多少,师父说这么点路不可能这么多钱的,车夫就说:“你这人真没意思,连人家说的话都不相信……”

这句话像雷声震醒了师父,心生大惭愧,觉得确实如此,为什么要无端怀疑人,当下就发誓永远不怀疑人。

从那以后,师父特别相信人,师父的内心世界中好像没有怀疑这个词,也可以说特别“好骗”,“好骗”得惊人。我都常常感觉不可思议,因为按理说师父那么大智慧,阅历又丰富,应该知道江湖的险恶啊,面对很多人、事、语言应该质疑一下啊,但我发现不是这样,别人讲什么他就信什么,而且信得非常彻底,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有时看着我心里都着急。

但时间久了,我发现:师父这样才是大智慧。

为什么呢?

怀疑,反过来就是信任,就是真诚。师父是因为为人真诚才不怀疑,师父对什么都一片真诚;反过来,一切也同样对师父一片真诚,真诚招感真诚——真诚的上人,真诚的弟子,真诚的话,真诚的布施供养……乃至有了今天的局面。

师父有篇短文叫《心的对接》:我用什么心念对人,人就用什么心念对我。我尊重人,人也尊重我;我看不起人,人也看不起我;我接纳人,人接纳我;我拒绝人,人也拒绝我。

同理,我怀疑人,人也怀疑我,我信任人,人也信任我。相信谁,谁的大门就为你打开,同时也为对方打开了大门,你便得到对方能量,你也可以给予对方能量,前提都是必须不疑、信任。

有人说:“什么都信的人很傻。”但也有一句话:“傻人有傻福。”不怀疑绝对不吃亏。

《士兵突击》里面许三多就不会怀疑人,人家捉弄他,嘲弄他,玩弄他,他浑然不觉,笑得还一片灿烂,表面上吃了很多亏,可最终谁都没比得过他,成为了军队的兵王。

《天下无贼》里的傻根也不怀疑人,揣着一大包现金上火车,人家提醒他小心有贼,他反而在火车上拿出一捆钱,大声说:“我就不相信天底下有贼!”其实哪知道上了贼窝,几个贼伙把他的钱偷过来偷过去,然而最终在临下车前钱还是落到了他的怀里,一分钱也没丢,惊心动魄的偷、抢、打、杀与他没有一丝关系。他内心相信无贼,相信到极致,天下就真的无贼。

不怀疑是有力量的。

像佛童老师昨天讲的故事,俄国教育家马卡连夫收养了一个年少的偷盗大王,他叫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他单独去一个地方提取巨额的现金,这孩子把钱取回来马卡连夫数都不数一下就放了起来,表现出极大的信任,最终这个偷盗大王成为了国家部长。

像师父另一篇文章《心也是雕刻师》说的:一个人你看他好,说他好,他就好,不好也会慢慢变好。看他坏,说他坏,好的也会变坏。

同理:一个人你信任他,即便暂时是假的,他会朝你信任的方向去转变;你怀疑他,对方当下明明是真诚的,却可能因你的怀疑,变得虚伪。

不怀疑的力量有时候大到你不敢相信。《列子》里面就有一个商丘开信伪的故事,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面有。

说晋国范某有个名叫子华的儿子,他在一群门客的拥戴下,成为远近闻名且受晋王垂爱的人物。他虽不为官,其影响几乎比三卿大夫还大。

禾生和子伯是范家的上客。他们有一次外出在老农商丘开家借宿,半夜谈起子华在京城里名噪一时的作为。商丘开从窗外听见后,眼前顿时闪过一线光明。既然范子华能把死的说活、穷的说富,干脆找他求个吉祥。第二天,他用草袋装着借来的干粮,进城去找子华。

子华家的门客都是些富家子弟。他们衣着绸缎,举止轻浮,出门车轿,目空一切。当商丘开这个又黑又瘦、衣冠不整的穷老头走来时,他们都投以轻蔑的目光。

商丘开没见过大世面,说了声来找子华就往里走。没想到被门客拽住,又推又撞,肆意侮辱。但他毫无怒容,门客只好带他去找子华。

说明来意后,商丘开被暂时收留下来。可是门客们仍然使着各种花样戏弄他,直到招式用尽,兴味索然。

有一次,商丘开随众人登上一个高台。不知是谁喊道:“如果有人能安然跳下去,赏他100斤黄金。”商丘开信以为真,抢先跳了下去。他身轻如燕,翩然着地,没伤着一点身体。门客们知道这是偶然,并不惊奇。

事过不久,有人指着小河深处说:“这水底有珍珠,谁拾到了归谁。”商丘开又当是真,他潜入水底果然拾到了珍珠。

此后,门客们再也不敢小看他,子华也给了他同别的门客一样游乐、吃酒肉和穿绸缎的资格。

有一天,范家起了火。子华说:“谁能抢救出锦缎,我将依数重赏。”商丘开毫无难色,在火中钻出钻进,安然无恙。

范家的门客看傻了眼,连声谢罪说:“您原来是个神人。就当我们是一群瞎子、聋子和蠢人,宽恕我们的过去吧!”

此时,商丘开说:“吾亡道。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虽然,有一于此,试与子言之。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之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及来,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体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物亡迕者,如斯而已。今昉知子党之诞我,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怛然内热,惕然震悸矣。水火岂复可近哉?”

他“诚之无二心”“心一而已”,这些显然是没有丝毫的怀疑心的,所以有这样的奇迹发生。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孔子就说:“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

刚刚说的是世间的信与疑,再说说学佛的信与疑。

出世法更需要不疑,更需相信。

这样的经文就很多了:“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为道源功德母”等等。所有佛经最后结尾无不是“信受奉行,作礼而去”。

说实在的,人间事或许我们还有资格讨论相信与怀疑,对佛讲的东西,我们真的都应像弥勒菩萨说的:“不敢有疑”。

我们有什么资格来怀疑佛呢?

诗人顾城讲一句话很好:“佛教是告诉那些人所不知道的,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对你来说就没有佛教了。一切都只有你自己。”

同时,一个人相信佛,皈依佛法僧,也是一个凡夫当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大经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信心、称名、往生、成佛,最初总由一念不疑而来,所以龙树菩萨说:“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信心清净者,花开则见佛。”

贪嗔痴慢疑,在净土宗,疑的业障最深最重,我们生生世世不得出轮回,不过是这个字害了我们。所以法然上人说:“生死之家,以疑为所止;涅槃之城,以信为能入。”

《阿弥陀经》中六方诸佛排山倒海之势出广长舌相还是劝我们相信,《善导大师全集》中也可见处处劝信,“决定深信”“唯可深信”“深心深信”“此心深信,犹若金刚”“愿使含灵闻之生信,有识睹者西归”……

当然我们不是强调信心往生,我们是称名往生,但信心确实导致称名,是一向专念的前方便。

多信少疑之人更容易与净土法门相应,生来狐性多疑的,多难相应。师父便是多信之人,所以他讲的法特别有感染力,不但自己心中有信,还能把这个信心推进对方的心中。

希望我们也做这种有信之人,不怀疑,多信任,对于世间与人相处、出世间自己解脱、弘法助人解脱都有极大的利益。

当代社会,欺骗、虚伪、假冒的东西处处皆是,人和人之间毫无信任感,很多人会想,既然社会都这样了,我们更不能轻易相信人家了。但我倒是觉得,越是这样,越需要信任,越应该提倡不怀疑。如果人人都不怀疑,这种风气不就有转机了吗?

另外,一个人心中装着怀疑,自然招感欺骗,一个人心中装着信任,自然也招感信任。

当然,昙鸾大师说“三界虚伪相”,三界本来不真,似乎本来就值得怀疑;但我觉得真能认识此,人反而会真诚。

至于说为什么,请大家回去好好想想,算是课后作业。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 待人有道,不疑而已

    轻点此处,收听音频 最近买了不少书,这几天一直都在翻,翻到哪看到哪,不能叫读。翻的过程中,看见有几句话蛮有触动,跟...

  •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 宗道法师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宗道法师 最近买了不少书,这几天一直都在翻,翻到哪看到哪,不能叫读。翻的过程中,看见有几句话...

  • 《要怎么收获 先那么栽》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时要在有疑处不疑。

  • 惺惺常不足,懵懵作公卿

    有做学问要不疑处有疑,待人要有疑处无疑。 ----------胡适 惺惺:清醒、聪明;懵懵:糊涂。 用人不疑,疑人...

  • 疑与不疑

    文/南塘小苑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胡适谈读书与做人》 做学问与学习,需要严谨的态度,不能...

  • 做学问在不疑处有疑,待人在有疑处不疑

    今天听林毅夫讲怎样培养批判性思维时,他引用了一句话,令我很有收获。 这句话是这么说的:“做学问在不疑处有疑,待人在...

  • 有疑与不疑

  • 短句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爱而不疑,疑而不爱

  • 【与luna对话,从小学点心理学】011-迷信的鸽子,从迷信的产

    妈妈:luna,你知道迷信是什么吗? luna: 妈妈:迷信就是科学的反义词,是没有道理,但你又深信不疑,比如,你...

  • 学习不疑

    整天忧心忡忡的, 对世界充满各种怀疑, 如果什么都不相信那就相信自己…… 没办法,每天只有靠这个通知凑字数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待人有道,不疑而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li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