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历来主张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一次,孔子得知子贡诽谤他人,于是说:“端木赐,你就那么好吗?我可没有这闲功夫议论别人。” ⑴《论语》中被孔子点评过的弟子有18人,仅占6‰。孔子曾评论当时的从政者,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⑵由此可见,能够得到孔子点评的,都非等闲之辈。
孔子把尧舜禹汤文武等人当成圣君,多次予以赞美,指出他们对社会发展做出的具体贡献,用事实来说明他们的伟大,以供弟子们学习。对于伯夷、叔齐“不念旧恶”⑶、宁武子的智慧⑷、晏平仲的交友⑸、孟之反的谦虚⑹,孟公绰的无欲、卞庄子的大勇⑺,孔子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郑国的子产,孔子认为他有四种做法符合君子之道:态度恭敬,对君主有敬意,能让百姓得到实惠,使用民力适宜。⑻
大体上讲,孔子评人主要是看优点、看主流、看大节,主张学习优秀人物的优点。但是,对弟子们熟知的优秀人物,孔子一定会指出缺点,让大家深入辨析。如,孔子评价春秋时期两个著名君主,“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⑼。评价鲁国著名大夫臧文仲:“被私欲蒙蔽了智慧,不能用柳下惠,而且收藏诸侯占卜用的大龟,又僭越天子礼为灵龟建庙。” ⑽评价臧武仲:“假公济私,凭着他的封地防城要求鲁国国君为他后代立为大夫。” ⑾对楚国令尹子西,不屑评价,说:“他呀,他呀”。
管仲立有不世之功,也是孔子心中的榜样。孔子四次提到管仲,赞美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达到了仁者的要求!赞美他做事公平,被他处分过的大臣也都没有怨言。赞美他目光长远,不被小仁小义所囿,最终成就大业。同时,孔子指出管仲“不知俭”“不知礼”⑿的毛病,惋惜管仲没有做出更大的事业。暗地里,孔子把周公当成偶像,甚至认为,自己如果有管仲的机遇,就一定会在华夏大地的东方,重新建立一个周朝一样伟大的朝代。
孔子评价古圣先贤,多加褒扬。对于现实中的问题,敢于直接面对,予以批判。如,对僭越礼乐制度的季氏,面对面指出他们不应该演奏天子用的音乐,不应该用六十四的舞蹈方阵,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伪做高直的微生,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说他从邻居家弄醋讨好来借醋的人。⒀对不讲礼义廉耻,痴迷长生不死的幼时玩伴原壤,更是当面骂他为“贼”⒁。
对于统治者当面犯的错误,孔子会巧妙地指出,加以劝谏。如:卫灵公带孔子等人巡游,却与南子坐在第一辆车上。孔子当面就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⒂齐景公问政,孔子直接说:“君主要像君主的样子。” ⒃对前来讨教的季康子,孔子更是直言不讳,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欲善而民善矣。”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⒄显然,孔子是在批评卫灵公好色,齐景公不像君主,季康子不正。只不过,孔子用词精准温和,说话时的语气、态度都拿捏得很好,让对方既能听得懂,又无法当场发作。
对大家熟知的人物,孔子给予最贴切的评价。孔子说:“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道升为国家的大臣,孔子得知后说:“公叔文子死后,可以用‘文’作谥号了。” 孔子说到卫灵公的昏庸无道时,季康子说:“既然这样,卫国为什么不败亡呢?”孔子说:“有仲叔圉接待宾客办理外交,有祝鸵主管宗庙祭祀,有王孙贾统率军队。因为这样用人得当,卫国怎么会败亡?”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⒅孔子经常谈论历史人物的功过,却并没有杜撰、篡改事实,也没有参与个人观点。孔子说:“我对于历史人物,诋毁过谁?赞誉过谁?假如我有所赞誉,那是实践考验过的。夏、商、周三代的百姓厚道,就是三代能够行直道的原因。” ⒆
【注释】⑴见《论语》14.29。原文是: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见《论语》13.20。原文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shāo之人,何足算也!”
见《论语》5.23。原文是: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参考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恶事仇人,心中也没有怨恨。”
见《论语》5.2。原文是: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见《论语》5.17。原文是: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参考译文:孔子评价晏婴说:“晏平仲了不起!凡是与他交往的人,时间越久越敬佩他。”
见《论语》6.15。原文是: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见《论语》14.12。原文是: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论语》5.16。原文是: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见《论语》14.15。原文是: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参考译文: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恒公正派而不诡诈。”
见《论语》5.18。原文是: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ō,何如其知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藏文仲收藏诸侯占卜用的大龟,又僭越天子礼为灵龟建庙,这像什么呀——他所谓的智慧!”
见《论语》14.14。原文是: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臧武仲凭着他的封地防城要求鲁国国君为他后代立为大夫,虽然说,他不是要挟,我是不相信的。”
见《论语》3.22。原文是: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见《论语》5.24。原文是: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参考译文:孔子说:“谁说微生高‘直’?有人找他要点醋,他到邻居家弄来醋给这个人。”
见《论语》14.43。原文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参考译文:原壤左右伸腿叉开两只脚坐在地上接待孔子,孔子说:“小时候不懂礼貌,长大了无所作为,老了还不去死,搞长生不老那一套,真是祸害!”说着用拐杖敲他的小腿,要他把腿收回去。
见《论语》9.18和5.13。
见《论语》12.11。
见《论语》12.17、12.18、12.19。原文是: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参考译文:季康子询问孔子什么是政。孔子回答说:“政治就是正道。你带头走正道,谁敢不走正道?”
季康子苦于盗贼多,向孔子求教。孔子回答说:“假如你不与民争利,即使奖励偷盗,也没有人去偷盗。”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事,说:“如果杀掉没有道德的坏人,亲近有道德的好人,怎行样?”孔子答道:“你治理国家,为什么还要用杀戮?你一心向善,百姓就会好起来。君子的品德就像风,小人的品德就像草,草上有风,草必随风倒下。”
见《论语》4.3。原文是: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见《论语》15.25。原文是: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