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人民广场日更大挑战
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五)

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五)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6-15 11:28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秦国在秦穆公时代国力达到鼎盛,他爱惜人才,求贤若渴,慧眼识珠,以五张羊皮换取百里奚。

他不拘一格广招贤才,善于纳谏,并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

对外,他开疆拓土,称霸西戎;对内,他重视民生,倡导教化。他的时代,秦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从国弱民寡到国富民强,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彰显了一个政治家的高超水准,也为日后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春秋霸主,在他死后,因他制定的殉葬制度让秦国的发展停滞不前,且一步步地丧失了霸主地位。

因为殉葬的陋习,让秦国大量优秀的人才被用来陪葬,而且传承数代。从秦穆公开始,直到秦献公废止殉葬制度,中间经历了200多年,共15代君王。可想而知,这中间,有多少贤臣能将都成了君王的殉葬品,这个数字的惊人程度令人骇然。

也正是因为秦国多年来如此大规模的殉葬,让国内人才数量锐减,又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这样就导致了秦国的发展停滞不前,且有所倒退,又回到那个缺乏政治人才的蒙昧年代。

然,秦国的衰败还不止于此。秦穆公的后代子孙庸庸碌碌,才能平平且无所作为,只能眼见晋楚两国做大做强,而自己只能平庸地安于现状。

话说,秦穆公一生共有四十个儿子,按理说,怎么滴也该出几个出类拔萃的,然而,真没有,他的这些个儿子们,没有一个像样的,典型的虎父犬子。

秦穆公死后,他的儿子秦康公即位,可惜这样英明神武的父辈,却似乎没有把天赋遗传给秦康公,秦康公政绩平平,没有雄心壮志,却贪图享乐,为了游玩赏乐,他征调大量民力修筑高台,搞得怨声载道,民怨沸腾。

他在位十二年,这期间秦国曾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和摩擦,结果可谓是不相上下,互有胜负,两国进入了相持阶段。然而秦国却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紧接着,秦穆公的孙子秦共公即位,这位国君在君王的宝座上只做了五年便撒手人寰,没有任何政绩留给后人。史书上只留下一句话给他“共公在位五年死。”

而秦穆公的曾孙秦桓公,才是真正开启了秦国衰败历史的不二人选。

面对自己无所建树的爷爷秦康公和更加无所作为的父亲秦共公,秦桓公只觉得压力山大,他不想就这样碌碌无为地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更不想被后人诟病,称其为无能之辈!所以,他要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庸碌之才。

那么,秦桓公究竟做了什么来证明自己,最后他如愿以偿了吗?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碎语杂记]资治通鉴之司马错论伐蜀

    继续闲读资治通鉴。司马错论伐蜀的故事,实际是司马错和张仪辩论伐蜀还是伐韩的故事,是秦惠王治国理政的故事。周慎靓王五...

  • 古文观止: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出自《战国策·秦策》。 话说公元前361年,蜀国祸起萧墙,秦国欲趁机出兵讨伐以此扩大疆土,但此时韩...

  • 司马错论伐蜀

    想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最重要的是投其所好,想要投其所好,就要分析那人想要什么! 公元前316年,巴蜀相攻,...

  • 阅《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可鉴者:1.背景:秦王欲趁蜀内乱而伐蜀,韩国兴兵来犯,秦王举棋不定,此文就伐蜀和伐韩双方唇交舌辨,一击中害。 2....

  • 译注: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我们继续聊战国。。这是大秦朝堂上关于国家战略的辩论。这个“大蝴蝶”带来的效应连锁效应使得5代之后的秦国最终实现了大...

  • 司马错论伐蜀(中)

    《古文观止》第五八篇 换纸方觉爽利 盖前纸洇甚也

  • 司马错论伐蜀(下)

    《古文观止》第五八篇 终于结尾 尚可一观

  • 白话: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争论。司马错主张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的见解。...

  • 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原文】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

  • 秦统一六国的重要一战: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zo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