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回忆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吗?
在我不甚清晰的印象中,过年之前,妈妈会带我坐公交车去商场买新衣服,公交车上人总是很多,都是要去办年货的,大家把自己包裹的温暖厚重,看起来臃肿而笨拙,但是脸上都洋溢着些许蓬勃的喜悦。商场里面是一个个紧挨着的摊位,并不像现在这样宽敞明亮,狭窄的廊道里要么挂着彩灯要么贴着福字,红彤彤,喜气洋洋。
我也会跟着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好多零食,薯片、虾条、瓜子、花生、软糖、巧克力、夹心饼干,当我推着购物车昂首阔步地走在超市里,心情甚至是庄严的,有很强的仪式感,因为这是一年仅有一次的可以肆意地大吃特吃小食品的日子。
新衣服、充足的零食,准备过年的时候,这些就是我的幸福。
真的到了年三十儿晚上,大人们包饺子,我也跟着凑凑热闹、帮点小忙,比如把姥姥揪出来的一个个剂子团得滚圆,再按成小圆饼,比如拿筷子夹少许的馅包在擀好的皮里,再小心翼翼地把边沿捏合。这样的参与让我感到新鲜又有趣,似乎已掌握了部分包饺子的技能。
必不可少的还有看春晚,从我很小时候的赵丽蓉到后来的赵本山,我边嚼薯片边被逗得前仰后合。不过那时候没有手机,我和朋友是没办法即时讨论那些小品台词的。
好像也去外面放过鞭炮,一挂被红纸包裹的鞭炮码的整整齐齐,盘在一个四四方方的纸盒里,拿出来就看到是那么长的一串,扬手把鞭炮尾甩在雪地里,鞭炮头在距离自己不算太远的地方,爸爸划一根火柴,火苗被风吹的微微抖动。等他点燃鞭炮上的捻子,我就躲得更远了些,双手捂紧耳朵,但还忍不住想看鞭炮燃起来蹦起来的样子。虽然捂着耳朵,也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巨大的响声,只见刹那间红纸纷飞、烟尘弥漫,全都是炸开的热烈。小孩子,又好奇,又害怕,想看又不敢看,等到心里矛盾完了,鞭炮也燃尽了。
城市里面的春节,比不得乡村里面那般热闹,村前村后,走亲访友。但是这些点滴,就构成了我心里浓浓的年味。
长大后的春节
后来,我长大了,自己赚了钱,不再需要跟着家人去买衣服和买零食,也不用等着过年,平日里想买什么就非常自由,市里也有了新规定,四环以内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春晚还是会看,可是似乎一年比一年对节目失望,电视上放着春晚,眼睛却是对着手机,发微信、抢红包、刷朋友圈,大抵如此。
不是节目真的不好看了,是我们的阈值越来越高了,能引起我们兴趣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看到高中同学发的状态:“年纪可能是真的大了,这届春晚看到现在最喜欢的是锦绣梨园”后面还有三个捂嘴笑的表情。还别说,今年的春晚要说最引起我兴奋的四个点,戏曲节目确实算一个,我听的很认真,而且是发自内心觉得很好听。
再有,春晚分会场之一在我家乡,舞台位置距离我爸妈家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而且主要展示的是一汽的风采,红旗、解放,还有飞车表演,主舞台既宏伟又有科技感,看着还是挺自豪的,心情澎湃了那么一下。
第三个点,葛大爷出场不疾不徐地演了一个推销保健用品的大忽悠,那气派那表情真叫人不信都难,老年人真的是容易被产品骗吗,我倒觉得他们是容易被真诚和爱欺骗。偷心的贼,纵然难当,当好了那叫一偷一个准儿。
第四点嘛,观众席上的吴磊摸颈椎的那一下,我好朋友说她被这个镜头狙击了心灵,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句子来形容了,毕竟我们都阵亡了。
今年的春节,除了前些日子支付宝集的五福,还有今日头条集的卡片,还有百度上摇的红包,我这上蹿下跳神经兮兮好几天,一共搞到三十几块钱。钱多钱少不重要,这种全民狂欢的参与感才重要。跟朋友自嘲,小时候吃干脆面集卡的我们长大了,依然在集卡。
纪念和相聚
昨天实在闲极无聊,赵先生和我就开车绕着四环路兜兜风,从南四环到东四环,渐渐地就迷路了,开到了我小时候放学后经常去玩的街道,路过了我好朋友的家,还路过了小时候我家住过的街区。华灯初上,时光如烟,老房子还是那个样子,略显破败陈旧,但是又有着任岁月流逝百毒不侵的执着坚定。赵先生打趣我,说我是个没有根的人,我反驳他,难道几十年不搬家就有根了吗,难道他中学开始去住校也算有根吗。
到底什么是根?我们的根究竟在哪里?人似浮萍,尘世飘飘荡荡,最初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就是根。我们保留着最初匮乏却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就是根。
有时候我就想去以前生活的区域看看,有些老房子还在,有些旧貌换新颜,有些早已夷为平地,重新搭起其他的建筑,这些房子让我想起过去的自己,让我记得是如何走到了现在,依然平凡,依然亦步亦趋,依然跌跌撞撞,但是骨子里留存了一些不灭的东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今天,大年初二,是每年去奶奶家相聚的日子。姑姑一家也从远方归来,春节假期能够在奶奶家住几天。虽然姑姑一家人在其他城市有了面朝大海的房子,也新买了车子,有着稳定的、待遇优厚的工作,但我还是觉得她们在奶奶家才能涤荡掉一年的辛苦和劳累。也许只有对于游子,春节才有更深厚的意义,故乡才是念在嘴里也刻在心上的难以割舍的地方。而我这种没有去远方长期生活过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春节期间的相聚,我们在彼此的脸上看到岁月,我们在交谈中得知变化,欢闹、谈笑,哪怕只是无意义的闲聊,语言也是有丰富的感情和重量的。
我是一个在家乡上班工作的人,谈不上返乡,而且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公司乖巧懂事地一干就是四五年,稳定得简直没什么可被谈论的话题,如今娃都一岁了,也及时规避了被催婚催生的命运。一大家子人一起,还有什么可做的呢?只好一起看娃了......而我家娃有点认生,突然去到她太姥姥家这样陌生的环境,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此处省略一万字......
今天的饭是在饭店吃的,比较方便省事,感觉我们家也算与时俱进了一回。当然,有很多更加与时俱进的家庭选择了去海南过年,或者去国外过年,可见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日子越来越好了,越过越红火了,但我们的快乐是否也随之更多了呢?我不知道。也许还有些迷茫和困惑,也偶尔会想朋友圈里晒出来的是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体验身边事物的触觉有没有退化,是不是神经系统更多的部分已经习惯于钻进手机里,而忘记了现实世界呢?
有时候反思自己,引起自己不快乐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自身能力不足?到底需要哪些能力,要用来做什么?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似乎心态的狭隘是不快乐的根源,因为狭隘带来了自私自利、比较、评价、匮乏、盲目,等等。太关注自身而忘记了周围的其他人,太注重小利而偏离了追求幸福的方向,于是买椟还珠、因小失大。
有时候陷入情绪里,自怨自艾,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生活是自己的,多感受、多体验,更勇敢一些、更洒脱一些。
走夜路也可以放声歌唱,心安之处即是坦途。
我们需要节日,因为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间在四季更迭里经由节气、节日等刻上记号,我们得以相聚在一起,纪念过去一年的时光,对过去道一声珍重,也怀着美好愿望看向新的一年。
诗经有言: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愿我们记得节日里的这些祝福和愿望,记得亲人相聚时的温暖和踏实。愿长喜乐,长安宁。
■ END ■
■ 文字 / 刘芮希 原创
■ 素材 / 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