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年间,张释之做了廷尉。汉文帝出行的时候,经过中渭桥,有个人从桥下突然跑出,惊动了给汉文帝驾车的马,汉文帝差点摔下来,立即派卫士把他抓起来,送交廷尉治罪。
张释之给出的处置意见是,此人违犯了清道戒严的规定,应当罚款后释放。
汉文帝发怒说,这家伙惊吓了我的马,还好这马脾性温和,没有出大事,假如是其他马,能不伤害我吗!廷尉却只判他罚款,是不是太轻了!
张释之解释说:法律,是天下公共的律法。这一案件依据现在的法律就是这样定罪,加罪重判,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众。
在他惊动马匹的时候,如果陛下派人将他杀死,也就算了。可是,陛下却把他交给了廷尉。
廷尉是天下公平的典范,如果稍有倾斜,那么天下用法就可轻可重,没有标准了。百姓还怎样安放自己的手脚呢,请陛下三思。
文帝想了半天,只好说:廷尉的判决是对的。
后来,有人偷了汉高祖庙中灵位前的玉环,汉文帝十分生气,把那人抓起来后,交给廷尉治罪。
张释之的判案意见是:按照,偷盗宗庙御用器物的法律条文,案犯应当在街市公开斩首。
汉文帝大怒说:此人大逆不道,偷盗先帝器物,我将他交给廷尉审判,是想将他诛灭全族,而你却依法判他死罪,这是违背我恭奉宗庙的本意的。
张释之见皇帝震怒,摘下帽子磕头谢罪说:依照大汉法律,这样的处罚,已经是重了。况且,同样的罪名,还应该根据情节,逆顺程度来区别轻重。

今天这人以偷盗宗庙器物罪被灭族,以后万一有哪个无知之辈,从高祖的长陵上取走一捧土,陛下给他什么样的惩罚呢?
汉文帝沉默几分钟后,向太后说明情况,批准了张释之的判决意见。
参考《资治通鉴汉纪6》
评论
从这两个小故事来看,张释之真是一个维护法律的典范了!作为廷尉,他能够维持法律的公平公正,在皇权至上的大汉王朝,还能和皇帝据理力争,他的勇气,真让人佩服!
张释之敢为普通人伸张正义,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遇到了汉文帝这样的明主。汉文帝在我国历史上,是难得的几个名声好的皇帝了。正因为汉文帝能够包容大臣的冒犯,重用了很多大臣,所以能够把大汉治理的非常好!
张释之为人虽然正直,敢于直言,如果让他遇到商纣王那样的昏君,根本听不进大臣意见的话,他张释之就是再有理,再能说,他也维护不了这两个小人物的基本权力了。
张释之这种行为,碰触皇帝陛下逆鳞了,换做另一个皇帝,很有可能立刻就撤销了他的廷尉之职,换上一个听话的人做廷尉了!
所以张释之的正义之名应该是汉文帝成就的,而不是他自己争取的,他自己有这个心,如果没有汉文帝的支持,给他廷尉的位置,怕是也没有人认识他了!
对此,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