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夕阳的余晖铺在阳台,清风拂面吹过,携带着上面的灰尘同行。自来也和卡卡西正讨论着组织“晓”的事情。
“把鸣人暂且交给我吧。你就先负责调教那个孩子吧”自来也说到。
“啊,交给你保护,当然是最好的方式了。你好像很在意鸣人,因为是四代的孩子吗?不过鸣人的性格可不像四代那样,也远远比不上佐助那般聪明能干,教导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哈哈哈,培养一个本来就是天才的人有什么意思呢!像第四代那样悟性极高的忍者,再也找不到了。”

不知道这句话是否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一点,勾起了你少时的回忆,印在我脑海中的确是校园时期的一张张成绩单和被班主任单独叫到办公室谈话的情景。
该怎么说呢,我上学的时候不算成绩拔尖的,但是也算中上等。应试教育下的国内教育,老师们终归是喜欢教导成绩好的学生。省心,自觉,听话。对于那些成绩不好,上课睡觉,看小说,说闲话的学生,一直没什么兴趣。
老师也是有私心的。这一点,当过老师的人,确实会喜欢上课积极配合,自觉完成作业的学生。这是很自然的心理。没有哪个老师会一直关注某个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的学生。
站在老师的角度,这是自然的,没毛病。
不过,在自来也的教导下,鸣人成长的很好,不仅忍术大进,价值观积极向上,素质教育也跟上了脚步。
反观佐助,因为没有和卡卡西有过什么忍术之外的深刻交流,虽然也忍术大进,但是在复仇的暗影笼罩下,越陷越深。

二、
我们也许反省,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每个人走到今天的路,是老师的教育偏心,还是自我的自暴自弃,是外界的非我因素,还是自己的主观认识。
教育必须要因材施教,我们不能无视鸣人本身那颗证明自我的决心和毅力,也自然要看到佐助因家族巨变带来的思想反差,就像有些思想扭曲的学生那些极端恶劣的言行一样。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每个老师都能像自来也那样放荡不羁,也不叫每个老师都能像卡卡西那样严格自律。
佐助有只身背负的家族仇恨,鸣人有村民敌对的孤独。各中滋味,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懂。我们的批判和改进,从来都不能只是成文的统一规定。

如果可以,尽可能地走进那些非天才孩子的心里,言传身教,去跟他们交心吧。毕竟,培养一个本来就是天才的家伙有什么意思呢!也许,他们会被你感染而作出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