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历•般若学的盛行

作者: 观自在_演霞 | 来源:发表于2020-04-30 10:48 被阅读0次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思想流派。般若亦称“波若”,意译为“智慧”。全称为“般若婆罗密多”或《般若波罗蜜》,意译为“智度”“明度”“无极”等,是成佛的特殊认识。这种认识视世间万物为因缘和合所生,认为它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所以性空。“般若”即“空观”。

从东汉末年支娄伽谶译出《般若道行品经》开始,佛教般若类经典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历经魏、晋、南北朝数代,在玄学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学风,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般若经译本。

姚秦时期,鸠摩罗什在长安译经,系统的译出印度佛学大师龙树、提婆的中观学说。此前在阐发般若思想方面,已形成了所谓“六家七宗”学派。后来由鸠摩罗什对般若宗旨的系统介绍,把般若学的宣传、讲论推到了一个高潮。当时把关于“般若”理论的研究称为般若学,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基础理论。当时的名僧与名士均以能讲般若学来抬高他们的学术地位。但他们所讲的般若学,一般都是魏晋玄学的补充和发挥,均未尽符印度中观学派宣扬空宗的原义。

后来僧肇《肇论》的问世,较为忠实的介绍了龙树、提婆的般若宗旨,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中理解者仍然很少。影响最大的,如道安、慧远诸人,都是按照中国玄学的思路来解释般若宗旨的。般若学影响深远,后来的三论宗直接以此为立宗的宗旨,并影响到天台、华严宗等。

~~~~~~~~~~~

真理即悟而顿圆,忘情息之而渐荆。

                  ———宗密禅师

相关文章

  • 佛历•般若学的盛行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思想流派。般若亦称“波若”,意译为“智慧”。全称为“般若婆罗密多”或《般若波罗蜜》,意...

  • 佛历•般若学向涅槃学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晋宋之际出现了一个学术思潮的转向,即从对性空般若学的关注,转变成对涅槃佛性论的重视。 魏晋般若学...

  • 佛历•支娄伽谶的般若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思想流派。般若,亦称“波若”等,意译为“智”“慧”“明”等。全称为“般若婆罗蜜多”或《般若...

  • 跳出矛盾,即是般若

    跳出矛盾,即是般若 七佛通偈:“诸恶莫作,众善奉 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今学 佛人多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般若经,佛陀,譬喻,不二

    般若经三会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岂不要学无为般若波罗蜜多,乃能证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

  • 佛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般若经》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 唐玄奘译...

  • 佛偈一首示妙音

    勉学般若上灵山, 只为爱它云与霞。 劝君休提一佛字, 害我少看三春花。

  • 原来大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皆应……

    大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欲疾证佛智,皆应求生极乐世界速圆佛道!!! 《大般若经》佛言:“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

  • 佛历•佛历纪年答疑

    有关现今佛弟子对佛历纪年的计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两千五百多年来计算的,另一种是以三千多年来计算的。 《禅门法语...

  • 学佛多年以后,我终于找到了这款好用到哭的自修神器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名为佛学“六度”,而精进作为六度之一,就要求广大的佛弟子学佛自修要有一颗恒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历•般若学的盛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fz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