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次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在电话里只说自己心情不好,让我有空的话过去一趟。
这位朋友自幼家境不错,在父母宠爱中长大的她,自从婚后就常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与婆婆闹别扭。
一进门,她就拿出了一个盒子,打开盒子看到一个普通的铜片。看着我茫然的眼神,她这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果然又是和婆婆有关。
原来是因为朋友最近帮婆婆整理房间,无意间看到一对银手镯,看上去挺漂亮的;于是,她就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妈,这手镯可不可以送给您孙女哪!”
没想到,婆婆闻言立马起身,一边从她手里拿过手镯,一边说:“这个可不行,这对手镯是我打算送给外孙女的。”说完可能又觉得这样不太妥当,于是就又随便找了个普通的铜片给了她,就当是送给孙女的礼物了。
后来朋友说,也不是非要她那对手镯,就是希望婆婆有这个心而已,末了愤愤地补充一句:小姑甚至都没结婚!
关于朋友家的情况我是知道一点的。小姑从小是抱养的孩子,婆婆在平日里对她多了很多宠爱;生怕孩子觉着在自己家里受了委屈。从这一点上说,朋友的婆婆是一个很不错的养母。
但同样是因为这份“偏爱”,让朋友心里平添了诸多委屈。甚至一度让她以为是因为自己生了女儿,从而不招婆婆喜欢;从而对婆婆产生了怨恨。
生活里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婆媳矛盾大多也由此而生。但回头想来,其实不过都是些鸡毛蒜皮。
但是朋友很在意,在意人家有没有这份对自己好的心,在意自己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并且由此生出很多不满和怨愤。
这其实是一种过于自我的表现。从小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父母无条件的宠爱,让她误以为身边所有的人都应该围绕着自己转,以至于稍有不如意,便充满怨愤。
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可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没有人能做到像自己的原生父母那样做到事无巨细,考虑得方便周全;包括我们的爱人和他的家人。这种怨气的积聚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让我们甚至丧失掉原本的自信。
事实上,这一些真的需要去在乎吗?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自信?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对别人过度要求的想法抛到九霄云外呢?
2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前妻,两人的婚姻在即将步入七年之痒时,走到了尽头。
两人也算是门当户对,双方父母对这桩婚事也都相当满意,无奈,徐志摩从新婚第一天就开始嫌弃张幼仪,觉得她太土气。
后来,张幼仪去欧洲与徐志摩团聚。徐志摩曾邀请一位“明小姐”,到家中吃饭。这位明小姐无论是发型还是服饰都相当时尚,可惜的是居然长了一双小脚,就显得有点儿不伦不类了。事后,徐志摩问她对明小姐有什么意见,她答道:小脚与西服不搭调。徐志摩顿时尖叫: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甚至在期间,徐志摩还让她打掉腹中的胎儿,只为少些牵绊好早日结束这段婚姻!
张幼仪把自己的人生一分为二,“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
去德国前,她什么都怕,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换来的只是伤害;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她的人生跌入了谷底。但是,也正是这伤痛,让她开始活得清醒,让她明白凡事只要靠自己,别人的怜悯,搏不来美好的未来,她需要靠自己开创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于是,离婚后,她奋发图强,在银行里做到副总裁;工作之外,她开服装公司,出任总经理;她执掌的云裳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一下子成为了时尚界的领头人,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土气的女人了。
不仅如此,张幼仪还坚持照顾徐志摩的父母;还为徐操办丧事;甚至是是帮他出版专集。
离开徐志摩三十年后,张幼仪于香港再婚。
所以答案很简单,除了孩子之外,有一件切实值得的事情去做,我们便会少很多对他人态度的关注。当你发现对外界来说自身变得有价值的时候,事情便会迎刃而解。
3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人:
因为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也会被理解为是在故意嘲笑甚至是咒诅自己;
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福,总是缺乏安全感,于是便不断怀疑丈夫对自己的感情,以致于自己变得越来越敏感多疑;
因为自卑,总是担心会被别人看不起,于是别人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都会觉得自己被轻视、被伤害了。
许多时候,我们太过于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太在乎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和看法,而忘记了去追寻自己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究竟何在,以致于总是抱怨别人对我们没有真心;指责别人不懂得说话,不懂得体谅;甚至认为别人都是势利眼,以为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
疑神疑鬼,喋喋不休,不仅会使自己失去魅力,还会使另一半越来越想离开自己;敏感多疑,会让朋友越来越少,周围的人对我们也是敬而远之。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直至有一天,彻底毁掉我们的人生!
4
想起自己曾经也是个活得超级自我,有一颗特别容易碎的玻璃心,并且是一个特别容易生气、忧伤的人。不止一个朋友对我说,希望我能宽容大度、乐观向上一些,而不是小心翼翼地活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中。
但是,问题真的是在自己身上吗?
直到20岁那年,认识了一个老中医,在他为我把脉时,我忍不住告诉他,我胃不好,有胃病好多年了,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打断我,看着我说,闺女,你哪里是胃不好啊!你就是气眼太小,太容易生气了。你这小小年纪,都这么爱生气,以后遇到的事情更多,那还要怎么活下去呢?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哪!
难怪吃了那么多药都没作用,原来是治标不治本。
明白了这一点,又有幸认识了一些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朋友,才猛然察觉自己内心是向往那种生活的。于是,开始听与心理学有关的讲座,并且学习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慢慢地,发现自己没有之前那么地敏感多疑、抑郁不安了,困扰自己多年的胃病也逐渐开始远离我。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老师让我当众演讲,我一听,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哪儿敢当那么多人面儿讲话呢,再说了,我也没有任何准备。就在那时,旁边一个老师就对我说,你之所以拒绝,是担心讲不好,会被别人批评或者嘲笑,是这样吗?我点点头。然后,他又问我,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你是把自己的面子看的太重要了,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试着把自己的面子放下来,不去想别人怎么看,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好!
结束后,有个老师问我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想了想说,开始是有点儿紧张,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当着上千人的面演讲,不过,后来慢慢地就没感觉了。从此之后,再也不害怕当众讲话了。
放下自我,走出去,会发现,很多事情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人际关系处理起来也没那么复杂。
如今,在新认识的朋友眼中,我已然成为了那个爱说爱笑、活泼开朗并且时常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了。
只有放下自我的自怨自艾,不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中,勇敢地走出去,我们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5.
而过度猜疑别人的想法,的确会使我们的生活陷入无止境的混乱中。
有个朋友离婚后,因为一直与前夫家的关系不好,所以,女儿她也很难见到。
后来她通过别人终于在幼儿园看到了女儿。但是,没想到过了几天,她打电话给老师,才得知女儿居然转学了,转学的原因是奶奶认为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
得知这个消息,朋友简直是火冒三丈。于是,在网上开始抱怨、谩骂女儿的奶奶太不近人情,为了防止她再次去看女儿,居然连转学这种手段都用到了。
在朋友还没回来看女儿之前,有一次,我去她们家,孩子的奶奶就告诉我,这么小的孩子每天回来都好多作业,孩子最近也总是闹着不去幼儿园。后来,我也听到有别的家长因为作业的问题专门去找过老师。
后来,我还特意问过那个孩子为什么要转学。孩子的答案是:害怕老师批评,一看到老师就会哭。有个下午,几个朋友正在聊天,突然有个朋友说幼儿园的校车回来了。刚好这孩子就在旁边玩儿,一听这话,立马哭着说,不要去幼儿园。
没想到朋友听了我的话之后,不仅怒气未消,还变得更加生气了,说孩子的奶奶就是个骗子,也就我会相信她所说的谎话。
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事实证明,确实是朋友想多了。后来她不止一次去新学校看过女儿,婆婆遇到后,还让她去家里吃饭。
但是,因为这件事,朋友在愤怒、抱怨和痛苦中过了好久,而且,自此之后,不止是我不愿与她有太多的交往,不想再去关心她的任何事情,甚至还有几个看到她那些谩骂的朋友也都不爱理她了。后来,随着事情的演变,前夫家连女儿也不让她见,于是她只能看着照片,对着网络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
朋友自幼在离异的家庭中长大,养成了小心翼翼、敏感多疑的性格,以致于总是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是带着防备之心去看待别人,认为别人总是不怀好意的想要伤害她。在生活中,因为过去的一些伤害,也会让我们总是猜疑别人的一言一行,以为全都是在针对自己。岂不知,很多时候,自己根本没那么重要,有些所谓的伤害不过是自己臆想出来的而已。
许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我们的内心。我们太过于看重自己的感受,太在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以致失去了自我。然而,一旦我们愿意放下自我,就会看到别人,看见世界;体会到别人与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普通人;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局限和不足,我们的内心便会少些纠结,多些坦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