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领证的后妈病重,女儿出手赶人

作者: 木木爱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8-10-03 10:13 被阅读4次

    来源微信公众号:  瓶里有故事,如需转载请联系该公众号,谢谢。

    01

    中秋节回老家,在村口碰见刘仁瑞老师。

    三十年前,他是我初中的班主任。

    印象中的刘老师,总是着淡蓝色上衣,同色筒裤,头发稀疏,他是班主任,又是数学老师,胳肢窝下常年夹着副三角尺,手指间时时沾着粉笔灰。

    有些人可能的确肚里有货,但口才不行,满肚子的蝴蝶飞不出来,刘老师就是这种人,经常吭哧哼哧一节课讲不了几道题,也亏得他的题海战术,每次考试,我们班成绩总算不错。

    刘老师在学校挺出名,他的出名并非因为教学成绩,而是因为他的孩子,们。

    他有六个孩子,前五个全是女孩,最小的一个是儿子。

    不知道为什么他对生儿子那么执着,不惜为此丢掉教师的正式编制,甘愿当一个自聘民办教师。

    我见过刘老师的孩子们。

    一群,站成一排,呈阶梯状,最大的一个当时十六,最小的一个才不满五岁。

    刘师母为生这些孩子,生生熬垮了身体,终日躺在床上,好时勉强能下地做做饭,至于割麦子收包谷磨面那些农活,就别想了。

    02

    孩子多,妻子身体不好,经济负担重。

    小儿子上小学时,刘师母去世了。

    之后,听说刘老师仍在中学当班主任,初一到初三,三年一轮,一届届带学生,陆陆续续把自己的几个孩子也带出来了。

    小儿子上高中时,前面几个姑娘都成家了,嫁得不远,方便来回照顾父亲和弟弟。

    再后来,小儿子考上大学,刘老师退休。

    退休前,政府有政策,对教龄三十年以上的民办教师以考试的形式给一次转正机会,刘老师苦学了一阵儿,成功转成公办。

    退休后,他一个人住在村里,他有退休费,在农村,这是让很多人羡慕的一个待遇。

    农村也有守寡的老太太,老太太们想得简单说得直白,吃了一辈子苦,也想享受享受有退休费的日子,愿意伺候。

    几个女儿挑挑拣拣,相中其中的一个,叫韩彩芬。

    韩老太太的家距刘老师家有十来里路。她有两个儿子,都结婚单过。

    韩彩芬本人年约五十,长期干农活,身板硬朗,人干净干活麻利,屋里屋外都是一把好手,更难得的是高小毕业,识文断字,而且,性格温婉。

    俩人相了一面,互相都很满意。这是农村,又是老人,不讲究那些三媒六证,两家摆了几桌酒,把韩彩芬接进门,两床铺盖拼成一床,这事就算成了。

    03

    大女儿想得周全,提前把话说得明白,只是搭伙过日子,同住不领证,同住期间,老太太的一切花费用度,均由刘老师负责。万一万一,有突发情况,到时两家商量着来。

    大女儿还领着俩老人到县医院进行了体检,把体检报告复印成两份,各留一份,原件在大女儿手里。

    刘老师和韩彩芬,从此,两个人快快乐乐,一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逢年过节,双方儿女你来我往相互走动,关系济常(陕西俗语,意亲热)。

    有一次我从老家返回,在刘老师家门口坐车时,看见刘老师和韩老太太,坐在柿子树下扯包谷。

    满树红通通的火晶柿子像一簇簇小火苗,映着晚霞的余辉,把整个院子染成一片金黄,两个老人坐在黄澄澄地包谷堆中间,说着,笑着,真是一幅温馨的感人画卷。

    刘老师的大女儿嫁在我们村,她的大儿子后来成了我妈的学生,与我们来往密切,所以,时不时我能通过老妈知道一些刘老师的消息。

    刘老师和韩彩芬分开了。

    俩人一起过了六年多光景,第七年的时候,韩彩芬回去了。

    是被刘老师的女儿们送回去的。

    她生了病,慢性病,富贵病,肩不挑再挑手不能再提,治病要花很多钱,还只能控制不能治愈。

    04

    刘老师陪着韩彩芬从县医院看到市医院,B超、彩超、核磁共震,能做的检查全做了,能用的仪器全都用了,医生说,就这样了。

    刘老师的退休工资除了开销他俩的日常,平时全都存着;逢年过节,儿女还给孝敬;俩老人勤俭,打的粮食吃不完就卖掉换钱,家里养猪养鸡,收入也不少。

    韩彩芬生病了,刘老师想着,她伺候了他六年多,把他伺候得周周到到,现在该他出力出钱的时候到了。

    他把存款取出来,说要给老太太看病,老太太感动得直掉眼泪,觉得,总算没白伺候人。

    但是,刘老师的女儿们不同意。

    坚决不同意。

    吵成一团。

    大女儿带头反对,她把弟弟妹妹们召集起来开会,说,目前来说还能支撑,但是,以后呢。医生不是说了嘛,这是个慢性病,富贵病,只能将息,不可能治愈,老鼠拉钦把——大头还在后头呢。

    现在给治,人都说咱爸仁义,等钱花光了,病没好,甚至更严重,咱爸也没钱了,谁管?

    你?你?还是你?

    几句话铿铿锵锵,说得弟弟妹妹哑口无言。

    说服弟弟妹妹们后,大女儿又做刘老师的思想工作。同样还是那番道理,刘老师不同意,他觉得,这样不道德,不应该!

    但是,大女儿说,我妈都没享的福她享了,我妈没享受过你的照顾她也享受了,你在她身上用的心比对我妈还重,够她了!

    再说,你就是不为我们几个着想,不为自己着想,总要为弟弟想想吧,你忍心,给弟弟留个大累赘?

    儿子是刘老师的心头肉,想到千辛万苦得来的儿子,刘老师不吭声了。

    然后,又是大女儿出面,直截了当把全家商议的结果告知了韩老太太。韩老太太是个什么心理活动我不知道,反正,最后,她被送回去了。

    她在人家住了这么多年,兢兢业业这么多年,临了,生病了,被这样“遣送”回家,等待她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可想而知。

    韩老太太可怜呐!

    05

    韩老太太被送走后,刘老师一直郁郁寡欢。

    他又恢复到几年前孑孓一人形影相吊的时候,不,经历过有人关心有人问的温暖,现在,比以前更凄凉。

    儿女们都有家,不能天天陪在他身边。

    即使儿女们孝顺,愿意带着他一起过,但是,刘老师觉得拘束,还不如自己一个人住,自在。

    多少次,一个人躺在被窝里,他回忆韩老太太,想她的种种。

    听老妈说,刘老师以六十多岁的高龄,还曾独自一人,步行十余里,到韩老太太家去探望过。

    两人相见的场面想必不如想象中美满和谐,反正,那回他看韩老太太回来,就病了一场,从此,再不提“韩”这个字。

    刘老师不是坏人,相反,他心善,心软,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一堆事情要考量。

    人生在世,谁又能真正事事如意呢。

    刘老师在这一天天苦熬的日子中迅速憔悴、衰老。

    变化发生在第二年。

    县上盖教师小区,对教龄超过三十年的老师有优惠,刘老师的儿女们当机立断,在教师小区给刘教师买了一套小户型,让刘老师换个环境生活。

    小区环境好,花红柳绿,周围都是文化人,有共同语言,社区经常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刘老师有事情干,一天天焕发了生机。

    小区有个王老师,女的,也退休了,女儿在市里工作,老伴去世得早,她一人在家闲不住,看到小区里经常有放学太早无人看管的孩子游荡,出于发挥余热,她在家里办了个托管班,专门给放学早的孩子补课,相当于在家长下班前替家长看娃。

    老师办班有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学生越收越多,王老师一人忙不过来,刘老师热心肠,主动帮忙。

    这俩人都有责任心,又耐心,还都喜欢孩子,越合作越默契,干脆合伙,每月按股分成,竟然收益不错。

    刘老师的大女儿又出场了。

    06

    她瞧着自从老爸进了王老师托管班的领导班子,精神一天比一天好,逢人就笑,再不像以前那样闷闷不乐长吁短叹,出于谨慎,她又一次亲临现场,借帮忙的机会深入了解,把王老师的情况摸了个门儿清。

    回到家,就召集弟弟妹妹开会。

    大女儿说,你们看看,咱爸现在是啥精神头,不光不花钱,还给屋里挣钱!当然,钱是小事,关键咱爸心情好!想不想让咱爸一直就这么好下去呀?那咱们可不能光看,得行动!

    老大一锤定音,身体立行,明确分工,安排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不到一个月,刘老师和王老师住到了一起。

    文化人,比农村人想得更开,谁没有老的那一天呢,有个伴,比啥都强,大家不以为奇,给予支持和理解。

    刘老师和王老师搬到一起住,索性把腾出来的那套房布置成托管室,扩大生源,又招了几个大学生当兼职,他俩年纪大了,从领导位子上退下来,只负责掌舵和财政大权,强强联手,托管班越办越红火。

    刘老师和王老师都觉得,遇到了对的人。

    和老妈说起这些时,我很有些不屑刘老师大女儿的作法。

    觉得她太势利太自私,韩老太太有用就接过来伺候他爸,生病了就无情地送回去,丝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

    后来,看见王老师这边有利可图,又照样原搬。

    只是不知道,万一有一天,王老师也有突发情况,她又会怎么折腾。

    老妈说,这些事情,谁能说得清。女儿也有女儿的难处。你以为她一次次这样做,想不到别人在背后怎么评价她吗?你以为她不想你好我好大家好吗?

    不要随便责怪别人的无情和市侩,也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随便论断他人。

    她妈不在了,长姐如母,她得替弟弟妹妹们想到,做到。

    如果当年不送走韩老太太,刘老师现在会是个什么光景?估计韩老太太的病治不好,还要拖垮他自己,拖累儿女们。

    她呀,宁可自己当坏人,自己做坏事,也不愿意最后弟弟妹妹受难为。

    她以前也不是这样的,这都是被生活和现实逼的。但凡能选择,谁愿意当个自私势利的小人。

    07

    刘老师住进教师小区后,我极少见到他。不知道他究竟过得好不好,现在又如何。

    也不知道韩老太太最终结局如何。

    这生活中本无交集的三个人,因着冥冥中的缘分,阴差阳错产生一段过往,谁苦谁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只是,听完老妈的话,我仍坚持,如果换了我是韩老太太,在当年被送回去时,肯定要闹上一闹,为自己做些争取,至少要得些钱财傍身,不至于回去后被他人嘲笑,老无所依。

    或者,当初被他们家选中时,我就会坚持不领证宁可不进他家的门:

    我宁愿被人叫成把福气放在脚尖踢飞的疯子,也不愿当个后来的那种被人用完就扔的傻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饱满的麦粒:人各有难处,要当初领了结婚证,就是遗弃罪。同居国家没有事实婚姻这一说了。病是能看好的。不知道在别人家几年,自己儿子得孩子,没给带孙子,回家后媳妇会怎样。总之怨她自己,不结婚去别人家做什么。
        木木爱电影:@饱满的麦粒 这还真是个真实故事,农村这种情况有不少呢,只觉得老人可怜

      本文标题:没领证的后妈病重,女儿出手赶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sz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