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界汉河,刘邦胜出
文/石岩磊

刘邦虽贵为汉朝开国皇帝,但他的名声并不太好,后人常称其是个无赖,他的许多言行的确有失风雅。《史记》中记载,刘邦不喜欢读书人,他曾摘下儒生的帽子,当众往里面撒尿。在楚汉争霸中,项羽俘获了刘邦的父亲,扬言要烹煮了老人,因为刘邦与项羽之前结拜过兄弟,刘邦便回复说:我父亲就是你父亲,如果你要煮了他,别忘了分我一杯羹。刘邦还经常不守信用,楚汉两军经过4年多的拉锯战僵持不下,双方最后约定楚界汉河分而治之,可当项羽退兵之际,刘邦趁机掩杀过去,从而导致楚军彻底崩溃,项羽兵败自刎乌江。
但这些只是刘邦不拘小节的一面,实际上他有着许多过人之处。首先是胸怀大志,年幼的刘邦在咸阳见到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时,就感叹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其次是非常仗义,他在沛县当亭长时,奉命押送劳工去骊山服役,半路上有许多人逃跑,刘邦索性将剩下的人都放走让他们各谋生路。第三是知人善任,他虽带兵打仗不如韩信,治国安邦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但这些豪杰都为其所用,所以能开创霸业。第四是能伸能屈,在决定他生死命运的鸿门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206年,项羽亲率40万大军要碾压刘邦的10万人马,项羽的叔叔项伯和张良是好朋友,不忍见其惨死于胜负分明的战斗中,便连夜去汉军通风报信,刘邦得到消息后深知大难临头,赶紧尊称项伯为兄长,并相互结为儿女亲家,还答应次日前去向项羽谢罪,这才有了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宴席之中范增授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项伯也起身舞剑保护刘邦,从而让他安然无恙地逃离了虎口,方有了之后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有了四面楚歌中的霸王别姬,有了汉高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大风歌》。

刘邦的第五个长处便是善纳人言。刘邦出奇兵攻克了秦朝都城咸阳后,面对金碧辉煌的殿宇以及美女如云的后宫,“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沛公有些魂不守舍,樊哙和张良劝他要想得天下,就不能留恋宫中美色财宝。刘邦接受了他们的意见,还军霸上,废除秦的苛法,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深得秦人拥护。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可手下的一帮泥腿子毫无规矩可言,经常在朝堂上喧嚣吵闹酷似置身于菜市场,一向对儒生不感冒的刘邦,最终听取了叔孙通制订朝仪的建议,从而使汉朝统治走上了正轨,他由此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反观楚霸王项羽,尽管他勇猛善战,巨鹿之役中,破釜沉舟九战九捷,为暴秦唱响了挽歌,但他目光短浅只想着“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有时心慈手软常常显露出妇人之仁,鸿门宴上让送到嘴边的刘邦成功逃脱,有时又心狠手辣残暴异常,杀楚怀王四处屠城,杀子婴纵火焚烧秦宫室。项羽还刚愎自用不听谏言,军师范增深谋远虑,可他的提议总是不被采纳,最后负气而走。楚霸王的诸多致命弱点决定了他斗不过“无赖”刘邦,徒留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嗟叹。
楚汉之争实际上是项羽与刘邦意志品质的比拼,志存高远才能成就大业,他们两人都曾在看到秦始皇时发出感慨,但项羽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之”,可见他只是羡慕皇位的荣耀,而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展现出的则是一种雄浑气魄。在为理想打拼的过程中,刘邦的谋又明显强于项羽的勇,正是因为刘邦的个人能力有限,他才会博采众长纳谏如流,在众人的辅佐下不断发展壮大,而由于项羽强悍无比才过于自信,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的凄惨结局,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中谢幕。
2020.11.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