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常常听到“自由派”、“保守派”这些名词。在职场,个人与个人之间发生联系、发表观点,表明立场,都起因于我们从属于这些派别当中的某一派。
比如,拿公司出台薪水调整政策来说:
如果你认为初级员工的薪水较低,高级员工薪水较高,高级员工很小比例的调整,对于初级员工而言就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和不低的比例。所以你认为调薪政策,应该适当地向初级员工倾斜,那你就是个自由派。
如果你认为不管员工是什么级别,应该按照绩效结果一视同仁,那你就是保守派。
如果你认为公司根本就不应该制定什么统一的调薪政策,应该将预算划拨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自己去决定,那你就是自由论者。
这三个派别的看法,都有各自的道理,都可以理直气壮。自由派基于关爱,保守派基于公平,自由论者基于效率。现实中,自由派和保守派的者居多,自由论者较少。
自由派在情感上倾向于保护弱者,反对压迫。也就是我们常在微博或论坛上常说的“圣母”。自由派的人相信人都可以变好,比如有些人工作不努力、办事不靠谱,自由派会认为这是公司的错吖,政策、流程、激励机制设置不恰当,不是员工个人原因吖。
保守派在感情上倾向于维护传统道德,崇尚文明和先进,鄙视野蛮和落后。他们相信人都有弱点,但认为人需要流程、政策、秩序去约束,这样才能确保公平。
如果我们把组织想象成一个家庭,那自由派就像慈母,更关心家里弱小的孩子,主张给弱者帮助和支持。而保守派就有点像严父,认为孩子应该自强自立。
自由论者在情感上就是强烈拥护个人自由,强烈反对组织干预个人自由。他们相信人都是理性的。成年人能理性地决定自己的行为。
那到底谁对谁错呢?每种派别都有坚持自己立场的理由,每种感情都是成立的。现实中,没有人能公开欺凌弱势群体,同时呢,每个人确实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可以变更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
本质上而言,三个派别的不同源于人们情感上的倾向性,也可以说是三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02/
如果说公司在一些政策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员工做个自由派,抗议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才能争取自身合法的劳动权益。在类似这样的问题上,自由派的思维就是最恰当的。甚至要求政府干预,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采取保守派的态度,非得强调员工就该被压榨,那就说不过去,也不合适。
再比如,在员工违法劳动纪律这件事上,保守派的思维和观点就比较合适。在类似事件上推崇规则制度和秩序,鼓励遵循者,谴责破坏者,甚至使用强硬的处罚手段,都是合理的。而如果按自由派的,非得说违规者是弱势群体,应该被同情。对他们实现从宽处理,那反而不合理。
又比如,公司想进行转型。自由派说我们应该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挑战暂时看来属于劣势的市场,做好了就是逆袭。保守派说我们应该继续维持公司的优势,尝试新鲜事物,有成功的苗头了再去转型,不然就不转了,这样避免冒进的错误。自由论者说可以让各分公司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转型还是继续原有业务,让结果影响最终决策。
也就是说,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就单个事件,个体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太难,甚至在某些事情上,你能同时顾及和理解这三种不同情感倾向者。但是当你处于某一群体,代表某一群体时,可能这个能力有会有所丧失,引发冲突。
03/
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时,能对事件保持自己理解,可是为什么一旦将自己放入某个群体(部门)就不同了?
在组织中,我们除了追求自我实现之外,还会追求群体归属感。也就是说,个人除了顾自己,还天生会追求集体认同感。
无论是家风、团队文化、爱国主义,都存在两种情感,分别对应两个地位:
1.个人在所属群体的地位
2.所属的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的地位
但是这两者可能会存在冲突。当个人爱自己超过爱群体,那么有时候会表现得装装样子,这些都会让其他成员显而易见。同时,想要在群体内有较好较高的地位,就必须让人相信不是装样子,而是通过做一些事情来表明不是装。而表忠诚和不装的最好办法,就是维护自己所在群体的立场,攻击别的群体。
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有心理学测试可以将人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组织中进行不同的组合和分工。本质上是为了互相合作,避免互相之间敌对。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划分“我们”“你们”和“他们”,大有一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感觉。可是这种划分也往往是相对的,在出现更大的敌人的时候,“我们”“你们”和“他们”又会变成同一个我们。
就如同,有的人年轻的时候是自由派,而年纪大了就慢慢转变成保守派了?这说明人在每一个不同时期看待问题角度是不一样的,会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外在的环境来不断改变对事物的认知。年纪轻的时候,能力不够相对容易接受“被照顾”的待遇,年纪大了在社会上历练过来积累到了一定实力,变得相对认同“适者生存”这套理论,这其实也是价值观和认知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
作为社会人,我们不能忽视所在群体的意义,但也要时刻警惕团体认知偏差的出现。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
1.了解不同意见方的派别和心理倾向
2.发现你认同的方面
3.发现你可以学习到的视角
4.批评你不同意的方面
这样才能做出是最理性的批判,提出最有建设性的意见。这能通过批判,进而提升自我的认知。
——End——
李文艳Avivi,坐标瑞士,移居美景天堂瑞士之前担任外企人力资源总监,现全职妈妈。
不给人生设限,带娃之余勤勉码字!
爱思考爱生活,分享职场智慧和在瑞士的育儿知识。
网友评论